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茶 > 红茶 >

红茶有哪些?红茶的种类

闽红工夫

  闽红工夫茶产于丘陵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福建省政和县、福鼎县、福安县等地,是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三种红茶的统称。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属于条形红茶,是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茶品质特征的一种条形茶。生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政和工夫以一芽一二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条形红茶制作工艺加工而成。

  政和工夫长期保持其优异品质特点,关键在于原料选自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取政和大白茶品种滋味浓爽,汤色红艳之长,又适当配以小叶种取浓郁花香之特点。因而高级政和工夫外形毫心显露、形状匀称、乌黑油润,内质水色红亮、味浓而香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关于“政和工夫”的详细介绍,可点击链接进行阅读。

坦洋工夫

  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采自有性群体品种菜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成。坦洋工夫的制作要领在于鲜叶分级归堆、按级付制,萎凋适度均匀,揉捻揉透揉紧,发酵适度,毛火高温快焙,足火低温慢烘。除此之外,还得掌握茶的拼配技术。

  坦洋工夫产区较广,各地品质特征差异也大,以产地福安为中心,其西北部高山茶区的寿宁、周宁所产红茶香气清高,滋味浓醇,耐冲泡。而东南沿海丘陵区霞浦之茶,则含毫秀丽,滋味鲜爽,叶底红亮。科学地将其拼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是坦洋工夫长期品质稳定的关键。

  关于“坦洋工夫”的详细介绍,可点击链接进行阅读。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创制于19世纪50年代。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以白琳为集散地而得名。原以小叶种为原料,20世纪初改用福鼎大白茶良种。采摘一芽二三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制成。

  白琳工夫的起源据说是在清咸丰年间(1850一1861),有福建和广东的茶商在福鼎广收白琳、翠郊、潘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集中白琳加工,白琳工夫由此而生。

  生长在太妹老山区的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用这种茶树芽叶製成的白琳工夫红茶,自然具有上佳的品质。白琳工夫外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香气鲜纯带毫香,汤桔红浅亮,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

  关于“白琳工夫”的详细介绍,可点击链接进行阅读。

宜红工夫

  宜红工夫,也称“宜昌红茶”,简称“宜红”,是产于湖北宜昌、恩施的条形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香甜纯高长,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稍冷即有“冷后浑”现象产生,叶底红亮柔软。

  据记载,宜红问世于19世纪中叶,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广东商人钧大福在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茶庄收购精制红茶,运往汉口再转广州出口。咸丰甲寅年(1854)高炳三及尔后光绪丙子年(1876)林紫宸等广东帮茶商先后到鹤峰改制红茶出口。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五峰、鹤峰等地生产的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由此得名。

宁红工夫

  宁红工夫,也称“宁州红茶”,简称“宁红”,始制于清道光初年。产自江西省修水、武宁、铜鼓等县,修水、武宁古属义宁州,故所产红茶称宁州红茶。该茶以独特的风格、优良的品质而驰名中外。

  宁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香高似祁红,滋昧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嫩匀红亮。高级茶“宁红金毫”条紧细秀丽,金毫显露,多锋苗,色乌润,味鲜嫩醇爽,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

  江西省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每当春夏之间,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树生长根深叶茂,茶芽肥硕,叶肉厚软,内含化学成分丰富,造成宁红功夫优良的自然品质。

越红工夫

  越红工夫是浙江省出产的工夫红茶,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县。越红工夫以条索紧结挺直,得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而著名。其条索紧细挺直,色泽乌润,外形优美,内质香味纯正,汤色红亮较浅,叶底稍暗。

  浙江省系我国珠茶及珍眉绿茶的主产省,早期平阳、泰顺等地生产的工夫红茶,称为“温红”。1955年平水珠茶产区绍兴、诸暨、余姚等县,由“绿”改“红”,后又扩大至长兴、德清、桐庐等县都生产工夫红茶,称为“越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