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
面对诱惑,放下欲望才能不丧失心智

  一次,云居禅师正在用竹箩筛豌豆,洞山禅师忽然问他:“你爱色吗?”云居禅师吓了一跳,竹箩里的豆子也洒了出来,滚到洞山禅师的脚下。洞山禅师笑着弯下腰,把豌豆...[阅读全文]

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也。”虽简单数语,亦道出了欲望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间的关系。人们要想保持内心澄净清明,就要谨记并实行老子所说的“见...[阅读全文]

放下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一个强盗跪在禅师面前说:“我作恶太多,虽然现在想罢手从善,但自感罪孽深重,难以摆脱良心的折磨,日日寝食难安,今天来访,请您为我澄清心灵,除去心魔。”[阅读全文]

凡事有度,放下即是度

  释远方丈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态逼真。释远方丈大悦,心想:若能请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阅读全文]

拿着是累赘,放下是超然

  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有一位黑指婆罗门拿着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于是黑指婆罗门把左手的花瓶放在地上。佛陀接着说:“放下!”[阅读全文]

放下是原谅,放下才快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与敌军在森林中展开激烈的战斗,由于战况紧急,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恰巧两个人来自同一个小镇上,所以,在激烈的战争中,两人...[阅读全文]

超然物外,才不会为富贵所累

  一个人虽然处在荣华富贵当中,依然超然物外,不被富贵荣华所累,这就是前人教导我们的人生智慧。南怀瑾先生也认为,倘若一个人处在“荣观”之中,仍然恬淡处之,不...[阅读全文]

施予不存回报心,才能快乐

  一次,明远禅师云游到一个地方。听说这个地方有一个叫做南先生的首富,乐善好施。南先生也同样听说了明远禅师云游到此,于是他把禅师请到家里,向他诉说了自己的委...[阅读全文]

自在就是真正的觉醒

  道谦禅师是南宋著名的僧人,培养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弟子,一天,他给弟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他有许多王子,但是唯独没有公主,于是他非常希望有一个女...[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