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茶 > 绿茶 >

普陀佛茶属于什么茶?普陀山佛茶的来历与特点

  普陀佛茶,属于半烘炒绿茶,产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上,主产于普陀山的佛顶山区,因曾是寺僧祭拜敬客之物,故称为“佛茶”,又名“佛顶云雾”。佛茶外形卷曲,似圆非圆,似眉非眉,近似蝌蚪之状,茸毫披露,色泽鹅黄,汤色嫩黄,汤内混有较多茸毛和细小的芽尖,香气嫩香,滋味浓醇,叶底嫩匀,在诸多名茶中独树风格。如雨前采叶,以普陀山泉水、仙人井水冲饮,可治肺痈、血痢。因此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普陀佛茶属于什么茶?普陀山佛茶的来历与特点

  普陀山位于浙江杭州湾外的舟山市普陀区,孤悬海中。舟山群岛由三百多个大小岛屿构成,最大的舟山岛,周围一百七十多里,形如覆舟,故称舟山。唐以前,普陀山曾是道人炼丹之地,唐代,佛教传入本山,普陀山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有“海天佛国”之称,被奉为观世音菩萨应化道埸。

  普陀山分为前后两山,前山以普济寺为中心,后山以法雨寺为中心。境内土石相参,寺庵密布,树茂茶香,山水云雾,相映成趣。普陀佛茶主产于普陀山的佛顶山区,这里地处于中国东海之滨的东端,海拔300米左右,由于土壤肥沃,山林茂盛,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气温平稳,给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普陀山产茶始于唐代,初兴于宋代,彰显于明代,清代成为贡茶。历史上的普陀山佛茶形似蝌蚪,珍贵异常,专供观音菩萨,即使是少数高僧,也难以享用,民间就更难得了。明代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有记:“普陀老僧贻余小白岩茶一裹,叶有白茸,渝之无色,徐饮,觉凉透心腑。赠云,本岩多止五六斤,专供大士,僧得啜者寡矣。”说明普陀佛茶,连和尚也大多不能享用,足见其珍贵之处。

普陀佛茶属于什么茶?普陀山佛茶的来历与特点

  普陀山的一草一木,大多与佛相关,普陀佛茶当然也与“佛国”相关。普陀山人文景观颇多,寺院、庵堂、茅棚就达数百处,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为最。普陀山僧侣历来崇尚茶禅一味,唐开始,普济寺和其他寺院的僧侣一道,种茶制茶,世称普陀佛茶,巳承传千余年。

  普陀山土地,以往大都归寺庵所有,从事茶叶生产的多为僧侣,他们利用寺院周围山地,零星栽植荼树。山上腐植质丰富,土厚地肥,林木繁茂,日照稀疏,海雾弥漫,昼夜温差悬殊,因此,茶树植株高大;加以一年只采一季春茶,夏、秋两季茶树蓄精养锐,每年谷雨前后,芽舒叶展,伸长迅速,真有“一夜风吹一寸长”之势。

  当时佛茶的采制与全国其他佛地相似,鲜叶采摘不甚幼嫩,认为芽叶初萌而味欠足,当然也不甚粗老,为鲜叶过老而味欠鲜爽。近年来,普陀佛茶的采制方法有了改变。每年清明后三四天开始采制。鲜叶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芽梢,略加摊放,经杀青、揉捻、搓团起毛、千燥等工序制成。制法略似洞庭碧螺春,成茶品质亦与碧螺春略同。制成的茶具有独特的外形特征,似圆非圆、似条非条,既不同于珠茶,也不同于眉茶,形似蝌蚪,因此也称为“凤尾”。

  据说,用普陀山上的神水、仙人井水沏佛茶,可治病。清乾隆《浙江通志》引《定海县志》载:“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又不善制,故香味不及园茶之美。五月时重抽者曰二乌,苦涩不堪。产桃花山者佳,普陀山者可愈肺痈血痢,然亦不甚多得。”关于仙人井,还流传着一段神仙传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