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
如幻居士讲述●摘录明伦杂志 在早晚两堂功课,或念佛、诵经等佛事后,将所有功德回向出去,所念的回向文有——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
打坐之初主要在于一个环境三个调理。 首先选择有利于入静的环境,如果在房间里打坐,室内光线明暗适度,空气通畅,温度也要适中。室外坐禅要选择幽静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惊挠。我们这里说的是煅练初级的打坐功夫,因此和禅宗提倡的身居闹市里,心无车马喧不是一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先举个例子,首先一个种子是什么,果就是什么,一模一样,大家想想看,你种一粒麦子,等你收果子的时候,是不是种子和果
发现自我是马祖教人的目标,也是整个禅的主旨。这点我们可以从马祖和他的另一位高足大珠慧海的故事中看出。 当大珠第一次见马祖时,马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大珠回答: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又问:
问:禅修打坐时是睁开眼睛好,还是闭着眼睛好? 宽容法师:坐禅的目的是为了把心定下来,明确坐禅的目标,把心定下来,专业术语叫三昧,叫念佛三昧坐禅三昧。三昧叫做正定,把心定下来。坐禅的时候三个步骤要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
很多朋友问,那么如何摆脱心魔呢?个人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觉得以下方法可以有效。1、当心魔出现在脑海中时候,可以找一些让你感动的好片子看看,或者充满人情味,善良味的书籍,以忘记心魔的影响。2、当心魔无意间跑进你的意识时,找一二好友进行户外运动,
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略显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 (一)【最胜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槃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 (二)【难见威力】。经义果报,皆不思议,乐小法者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30卷。宋景德元年(1004)东吴道原撰。灯能照暗,禅宗祖祖相授,以法传人,犹如传灯,故名。先是有唐金陵沙门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胜持,于贞元十七年(801)编次禅宗诸祖传记偈谶及宗师机缘为《宝林传》。
“即心是佛”是马祖学禅的心得。马祖俗姓马,四川什邡人,法号为“道一”。称“马祖”是中唐后弟子们出于对道一法师的敬重。他曾在福州大弘禅宗,普渡众生。各地出家人都仰慕马祖。有一次,有位名叫法常的和尚从大梅山来见他。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立雪断臂求法是真的。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羣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
惠能大师俗姓卢氏,也叫六祖慧能大师,唐代岭南新州人。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但是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人生如梦,人生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
二卷。收在《禅宗全书》第九十七册。原作者及刊行年代均不详。系收录清代禅门日常讽诵之经、律、偈、仪文、咒等,以及禅门诸师之法语、警策、问对、训诲文等。版本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光绪十二年(1886)鼓山(福建省)涌泉寺能成募刊本、光绪二十六年序刊
很有名的一休禅师,有人问他:“禅师!什么法号不好叫,为什么您要叫‘一休’呢?”一休:“一休万事休,有什么不好?”信徒听了认为不错,一休万事休,很好,很好。一休:“其实一休不好,二休才好。”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但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四种。
“生死由它”是禅宗一则著名公案。后唐时期的保福禅师将要辞世示寂时,向周围的弟子僧人说道:“我近来气力不继,想大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门徒弟子们听后,纷纷劝说禅师“师父法体仍很健康”,“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要求师父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
我国禅宗,自达摩东来,是为初祖,后经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相继传灯,至于慧能,称为六祖。慧能三岁时,就不幸失去父亲,成为孤儿。此后稍稍长大,靠卖柴的微薄收入,养母度日,所以从小失学,没有文化,但悟性却超乎常人。一次,当他听人念诵《金刚经》,当
度众生要带众生业供养,带着业相的方便与众生共同除粪(离三界生死苦除贪欲之患)。同行同做但不染于其中,共语共事但不止于其中。一切同行、同做、同语、同事便不与业共,而与根本实相法同。
四大由来造化工③,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④。【阐说】鱼鼓为庙廊里悬着的狭长形板鼓,有事聚众,则行扣打。鱼鼓的制成,在于四大和合,可知造化缘起的精妙。那么鱼鼓为什么能发出声响呢?道理全在于鼓的心空而不实,不着一物。空能发声
云门宗祖庭是云门寺。云门寺,又称大觉禅寺,位于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六公里的云门山下,是中国禅宗五大支派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禅宗六祖慧能圆寂后,嗣法弟子有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个法系。至唐末五代间,南岳一系形成沩仰和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
欲悟色空为佛事②,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③,方便风开智慧花④。【阐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的“色”和“空”,不能理解为一般人心目中的男女情事和空无一物。在佛门中,“色”解作使人能够看得
灵隐寺坐落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328),其时有印度僧人慧理来游,叹为“天竺灵鹫峰小岭”飞来,遂“连建五刹,灵鹫、灵山、灵峰等或废或更,而灵隐独存”,为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刹
中国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是禅僧们又讲了那么多文字,形成了一本本的语录公案。甚至,后世禅师一度主张不要传袈裟了,提出要“《坛经》传宗”,即禅宗的徒子徒孙不再以袈裟为信物,而是以《坛经》来印可你的见解是否正确。
古代有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决意前往南海拜访南隐禅师,同时寻求禅的道理。南隐禅师见到有客人来,准备了茶水招待学者。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一直倒到茶水都满出来,南隐禅师还继续倒。学者见状吓了一跳,着急地阻止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茶水都满出来了,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