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的禅意

[禅宗文化] 作者:吴言生/辛鹏宇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

赠药山高僧惟俨

〔唐〕李翱

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作者】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参拜药山惟俨禅师。后作《复性书》,将禅教义理融入儒家学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

【译文】

  把身体修炼得像仙鹤般轻灵,

  千年长松下相伴着两卷佛经

  我来问道大师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指示我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意】

  李翱去药山参拜药山惟俨禅师,禅师正在窗下看经,既不起身迎接,也不抬头招呼他。李翱急躁地说:“见面不如闻名!”禅师说:“太守为什么要贵耳贱目?”李翱连忙施礼道歉,请教:“什么是禅?”禅师用手指指空中,又指指地上。李翱没有领会,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欣然有悟,当即吟出此诗。

  “炼得身形似鹤形”,是从外貌的脱俗来赞叹惟俨禅师内心的修养。鹤给人的感觉是高洁与飘逸,这句诗说惟俨禅师身体清瘦,精神矍铄,很有得道者的高逸之风,看上去令人神清气爽,与一般和尚的体型大为不同。

  “千株松下两函经”,千株松说明药山环境的清幽美妙。松林茂密安静,是参禅悟道的好所在。鹤最喜欢筑巢在松树上,松下的禅师也自然令人联想到仙鹤。两函经是说佛经还没有打开,还在书套里。为什么呢?因为惟俨禅师曾对人说自己手中拿着佛经的时候,不是为了阅读,而是“只图经遮眼”,只不过是用它来遮遮眼睛挡挡光线而已。这是只有大悟之人才具备的神情风致。这句诗透露出禅师熟悉经典又不屑于以研读经典自诩,对自己的悟性充满了自信。

  “我来问道无余说”,惟俨禅师很久没有升堂说法弟子们都很希望听到他的教诲。他就命人打钟,刚刚召集起众人后,就一言不发地退堂了。弟子们问其缘故,他说:“讲经文有讲经文的经师,讲戒律有讲戒律的律师,我是禅师,而禅又怎么可以讲呢?”可见惟俨之所以对来访者显示“无余说”的机锋,是不想用言语来谈禅。然而“无余说”又不等同于压根儿就不说,因为学人还在一旁等着他的指点。那么,禅师又是如何指点学人的呢?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便是禅师所指示、李翱所体悟到的“道”。云在青天,从风变灭,卷舒自如;水在瓶中,恬静安祥,清光可鉴。如果你是云,就以云的立场,在天空逍遥飘流;如果你是水,就以水的立场,在瓶中安逸自在。一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境,都要充分把握住此时此刻,而不要徒劳无益地思考这个梦想那个,否则既得不到所企想的东西,又失去了此时此地的欢乐。云就只是天上的云,潇洒自在;水就只是瓶中的水,恬静安祥。把握现境,活在当下,才是禅的精髓所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