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怀海《沩山水牯牛》的禅意

[禅宗文化] 作者:吴言生/辛鹏宇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

沩山水牯牛

〔唐〕怀海

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作者】

  怀海(720—814),福建长乐人。出家后师事马祖道一。后住江西新吴百丈山(又称大雄山),人称“百丈禅师”。门徒奔凑,法席隆盛。其弟子黄檗希运、沩山灵佑、古灵神赞等,均为禅门龙象。怀海创制《百丈清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成为制度,为禅门所继承。

【译文】

  放开沩山调养驯化好的水牯牛,

  没有必要再牢牢地抓住鼻绳头。

  在绿杨婆娑芳草如茵的堤岸上,

  它高卧横眠是何等的自在自由!

【禅意】

  这是一首蕴含深刻、禅意盎然的禅理诗。

  沩山是怀海的爱徒,受怀海的点拨而得以开悟,曾宣称“我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发愿来世转生为水牯牛,替大家服务,为众生代劳”。表现了博大的慈悲心。这首诗是怀海对爱徒所修证得到的禅境的赞美,但重点则放到了肯定沩山自由无碍、闲适自得的修证境界上。

  禅门用牧牛来比喻调心。牛喜欢吃草,比喻我们喜欢执着于外境,所以必须要用禅修的手段来调顺它。《佛遗教经》和禅门语录里大量记载了这方面的语录和公案。在禅门里,出现过很多以牧牛喻调心的组诗。

  “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在调心的初级阶段,为了驯服顽劣的心牛,必须“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黄庭坚诗)。但沩山的心性修炼,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心犹如这头水牯牛,已经不需要别人紧紧抓住鼻绳,牢加看管拘束了。正如宋代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所说:“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这头水牯牛,行住坐卧,无人约束,通脱无碍,自在自由,但它又自觉自律,不会随意吃草,而是偏寻那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高卧横眠。

  一个人如果能够修炼到这个地步,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至妙境界。但是,参禅最难的,就是“放下”两个字。滚滚红尘之中,到底能有几人能够修炼成这样的境界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