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阿弥陀经 >

阿弥陀经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详情]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浅讲(9)

丁二  广释

  文分二:初别释所受,二合释能受所受。

  戊一  别释所受

  文分二:初释生处,二结示佛力

  己一  释生处

  经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前面介绍了地上空中栏楣、罗网、行树等种种庄严,这一段经文介绍宝池、德水、莲华之华贵胜妙。七宝池由金银等七种宝所成,这七种宝,虽然我们这个世界也有类似的,但远远比不上极乐世界的宝。如这里的金、银,在成色性能上即比极乐世界的差得太远了。琉璃是青色的宝石,即翡翠。玻璃不是我们现在作窗户做器皿用的玻璃,因为佛世时根本不会有化学的玻璃制品,这里所说的玻璃就是水品。砗磲是海中的大贝,其背上之垄文,如车轮之渠。后人在二字偏旁各加个石,称之为砗磲。赤珠古注说是赤虫所生之珠,实际上相当于红宝石。玛瑙种类很多,有山玛瑙、水玛瑙,色彩亦很多,其中以红色的最为珍贵。以上七宝与此土之宝名称虽同,实质上一一皆超胜百千万倍。

  宝池之水,具八种功德,利益众生,且时常充足盈满。八功德到下面再作介绍。池底铺的是金沙,非泥沙。宝池四边的阶梯和道路,皆是四宝合成。上面的楼阁,也是用七宝庄严雕饰。宝池中有很多莲华,如同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样大。青色莲华放青光,黄色莲华放黄光,赤色莲华放赤光,白色莲华放白光,幽微胜妙,清香洁净。这是念佛众生往生极乐之托生处。

  解  上明住处,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由此往下,解释经文,并说明极乐与娑婆之不同。

  “上明住处,今明生处。”上面讲的七重栏椐、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等种种庄严,是极乐世界众生居住的环境。现在讲生处,即极乐世界众生出生地的情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于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华化生。

  “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这句解释七宝池。极乐世界的宝池由金银等七种宝所建成,不像娑婆世界之池,皆用泥土石头砌成。即使是世间富贵人家,有豪华游泳池,用的是大理石,也不可能用七宝砌成。

  实际上极乐世界之宝种类繁多,远不止这七种。经上略举七种,只是随顺此方人凡情所重略说而已,还有许多种宝物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根本没有,没有的说了我们也不懂,所以就不说。因为娑婆同居是有漏惑业所感,西方则是无漏净业所成,又为弥陀愿行之所庄严。《无量寿经》说:“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犹如大海。一宝二宝,乃至七宝所共合成。”今不说宝池大小之由旬数,亦是简略。

  解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缩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诊戾增病没溺等也。

  这一段文,解释八功德水。

  “八功德者”,七宝池之水具下面所讲的八种功德,称为八功德水。这八种功德是:

  “一澄清,异此方浑浊。”极乐世界之池水清澈洁净,没有一点杂质。娑婆世界的水都是浑浊的,水质很差,即使是经过水厂处理之后的自来水,因水之本体浑浊,故会沉淀下赃物。水表我们的心。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同极乐世界的人心地不一样,按照佛经所讲,极乐世界的人心是清净光明的,有智慧;娑婆世界的人心是浑浊的,浑是昏昧,即愚痴,浊是烦恼重。故水之清与浑,亦即智慧与愚痴之表现。

  极乐世界宝池之水不但自体澄清,且有澄清众生身心之功德。如《无量寿经》上讲的众生人浴水中,能“开神浴体,荡除心垢”。娑婆世界的水不但不能荡除心垢,因自体浑浊,还能浑浊一切。

  “二清冷,异寒热。”极乐世界之池水有清湛凉冷,顿除热恼之功德。娑婆世界的水冬寒夏热。非但不能除恼,反能恼乱众生身心。极乐世界水用冷字,是同娑婆世界水之寒热对比。实际上极乐世界宝池之水,要热即热,要冷即冷,经上讲它是“自然随意”。

  “三甘美,异咸淡劣味。”极乐世界之池水甘甜美味,喝起来非常可口。极乐世界的水具足众味,喝了能使人离苦得乐。娑婆世界的水喝了不能离苦得乐,而且本身咸淡劣味,海水咸,河水淡,诸水味劣。

  “四轻软,异沉重。”极乐世界之池水自体轻软,能向上流到树顶再洄下。水流到身上,如光一样。你想光触到人身上有没有分量?没有,经上讲“净若无形”。人浴水中能令众生身心皆得轻安。娑婆世界的水洗浴时不能得轻安,反觉沉重。因水自体沉重,故有水压。那当然也只能往下流,没听说过水往高处向上流的。

  “五润泽,异澝腐褪色。”极乐世界之池水津润滑泽,如同润肤脂,涂在身上很光滑,能滋润皮肤,一切在水的滋润下,都很自然舒适。娑婆世界的池水自身澝臭腐败,日久水会变色,变绿甚至变黑。俗话说流水不腐。死水会腐臭,清水会变黑。

  “六安和,异急暴。”极乐世界之池水平静如镜,具安静和缓之功德。《无量寿经》说:“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众生闻此流水声,皆得法忍。娑婆世界的水非但不能说法,且自体急暴,常浪涛汹涌,不平和,甚至洪水泛滥,造成灾害。

  “七除饥渴,异生冷。”极乐世界之池水,饮之不但解渴充饥,还能得无量三昧辩才。娑婆世界的水是生冷的,不能随便喝,生水中细菌多,喝了要生病,更谈不上得法益了。

  “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诊戾增病没溺等也。”极乐世界之池水营养丰富,不但能长养色身诸根,且有长养法身诸根之功德,增长信、进、念、定、慧五根。娑婆世界的水非但不能长养法身诸根,且能损坏色身诸根。例如,不小心将水弄进耳里,耳朵就会生病,眼睛也不能进水,鼻子进水即呛,所以水对诸根都有损害。我们娑婆世界的水还有诊戾、增病、没溺等害处。诊即不和,戾是不顺,水不和顺。因水不清洁,有细菌,尤其是有传染病的地方,像以前的血吸虫病,就是通过水传播的,所以是疾病的根源,会增加人们的疾病。没溺,即人掉入水中会溺水而死。

  总而言之,极乐世界宝池之水无论沐浴或食用,皆有无穷的利益。这里只举了八种功德,也是略说。《观经》和《无量寿经》上有详细的介绍。其实极乐宝水之功德是说不尽的,尤其是水能说法,岂能思议?此皆是由阿弥陀佛之愿力所成就。极乐众生受用八功德水,所得利益亦不可思议。

  解  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底纯金沙,异污泥。阶道四宝,异砖石。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名楼。岑楼名阁。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人法会,见佛闻法也。

  这一段文,解释充满其中等。

  “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极乐世界的水充满七宝池,既不会干涸,也不会泛滥,且善随人意,水之深度随人意,冷暖也随人意。娑婆世界的水非但不随人意,冬天会枯竭,不得受用;夏天会泛滥,损坏房屋农田,不得其益反受其害。

  “底纯金沙,异污泥。”极乐世界七宝池底纯是金沙,这也是略说。《无量寿经》上讲还有白银底沙、琉璃底沙,甚至以七宝合成为底沙的。娑婆世界的荷花池底皆是污泥,臭秽不净。

  “阶道四宝,异砖石。”极乐世界七宝池的四边阶道皆是四宝所成,不像娑婆世界的阶道用砖石砌成。

  “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阶即台阶,从池中上岸要走台阶。道即道路,宝池四周有平坦的大路可以行走。

  “重屋名楼,岑楼名阁。”宝池上面有楼阁。重屋是屋上加屋,称为楼,现在几十甚至上百层的楼都有了。岑楼有二层、三层,如宝塔形,屋顶是尖的,称为阁。

  “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极乐世界楼阁的建筑材料是七宝,所以称为七宝楼阁。娑婆世界的楼阁大多是用土木为原材料建造的,再用彩画加以装饰,丹青即画,如墙上的壁画,庭柱上的彩雕等等。

  “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楼阁是佛菩萨的住处,以及举行法会的地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的精舍,象只园精舍、竹林精舍等,相当精美,已算了不起了,但和极乐世界的七宝楼阁还是不能相比。极乐世界的七宝楼阁,不但地上有,空中也有,皆是讲经说法之处。

  圆瑛老法师说到这里怕人会有疑问,更以问答解释之:

  问此土之古圣贤,如尧帝居茅茨,禹王卑宫室,颜回居陋巷÷只重其德。而西方佛圣,何以尚美观贪华丽呢?

  答:西方的庄严皆由阿弥陀佛的大愿所成,亦由诸上善人的净行所感,不须造作经营。又由弥陀大开方便,随众生厌秽喜净之心,以大愿行庄严成就极乐净土。今十方众生有欲舍苦求乐,信愿念佛求生彼国,即可横截生死,可以说是“先以欲勾牵,后令人佛智”。

  “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人法会,见佛闻法也。”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民,只要莲华一开,就是从七宝池莲华的华苞中生出来,即可登东南西北四岸,四岸皆有楼阁,你便可参与法会,见佛听经闻法。从表法讲,四岸表常乐我净四德彼岸,人四土之法会,见四教之佛,闻四教之法。

  讲到这里还须插讲几句:可能有同修会问,生极乐的人都是莲华化生,那莲华要多久才能开呢?《观无量寿佛经》中讲,这个时间有长有短,要看他是九品中的哪一品出生。上品的,短则一生极乐莲华即开,长则一日一夜华方开。中品的,不久或七天华开。下品的,或七七日,或经六劫华开,下品下生时间最长的,要十二大劫莲华才开。为什么华开的时间差别这样大呢?同修们要知道,带业往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把我们接引到极乐世界。这业在何时消呢?在莲华当中消。因各人所带的业轻重多少不同,故消业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华开的迟速也就自然不同了。

  解  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

  这一段文,解释莲华大如车轮。

  “华轮者”佛将莲华比作车轮,不但莲华形似车轮,都是圆的,莲华上的脉络像车轮的辐条,而且莲华同车轮一样,有运载之德,作为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到十方接引普载众生。念佛人临命终时,有七宝莲台从空中飞来,接载其神识出离苦海,往生极乐。

  经上讲莲华大如车轮,这不是普通的车轮,最小的莲华也有轮王的金轮宝那么大。轮王即转轮圣王,有金银铜铁四种。铁轮王统领南瞻部洲一洲,一统我们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铜轮王统领南瞻部洲和东胜神洲二洲。银轮王统领东胜神洲、南瞻部洲和西牛货洲三洲。金轮王则统领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和北俱庐洲四洲。人寿八万四千岁时,金轮王出世,以十善化导众生。轮王有七宝干子。金轮宝是七宝之一,其直经为四十里,乘之一昼夜即可周游四大部洲。

  “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极乐世界七宝池中,最小的莲华就和轮王的金轮宝一样大,即直径一由旬。由旬有三种:小由旬直径四十华里,中由旬直径六十华里,大由旬直经八十华里,这里说的直径四十华里,只是以最小的华来说的。

  “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若按照《观无量寿佛经》和《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所讲,莲华之大小实际上是不可限量的。《观经》说:“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无量寿如来会》讲:“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者。”

  “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为什么极乐世界的莲华大小不一样呢?莲华有大小,是因为莲华中众生的身相有差别。这和往生者在往生前念佛功夫之深浅有关,念佛工夫深,烦恼断得多,带的业少,品位便高,身相也大,生的莲华也就大,反之则小。往生同居土的众生,有凡有圣,圣人的品位高,身相大,生的莲华也大;凡夫的品位低,身相小,生的莲华当然也就小了。

  假如有人对上述极乐世界的境界,暂时还不能十分相信。我们应该明白,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讲的,佛教弟子都不妄语,他自己更不会妄语,我们要有信心。信佛从何处信?从身口意三业,于佛所作所说皆不生疑心。佛的话称为圣言量,圣人说的话,绝对可靠,我们应当坚信不疑。

  解  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

  这一段文,解释四色莲华。

  “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经上讲七宝池中的莲华有四种颜色:青色的梵语是“优钵罗”,黄色是“拘勿头”,赤色,即红色是“钵头摩”,白色是“芬陀利”。

  “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经上讲:“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莲华有光是因所生之人身体有光。人体有光,已为现代科学家实验证实,他们拍摄的照片显示,人身周围有一圈光,光之强弱、颜色以及光之范围大小因人而异。具天眼者能看到人的身光。心清净的人,身光强,光的范围也大。身体健康的人身光呈白色,有病的人身光呈灰色。人的道行不同,身光的颜色也有白红黄青紫等差异。

  前面讲过,地球上的人,最初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原本就有身光。后因吃了地球上的食物,加上人心的污染,烦恼的增重,身光便越来越弱,以致肉眼无法分辨了。若修行人,随着所修功夫境界的提升,身光会越来越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由念佛而得伏灭烦恼,随各人的身心清净程度有别,而显发出光的强度和身光的颜色也不同,从而使其所生之莲华也有不同的大小和光色。

  “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然而极乐世界的莲华,光和颜色很多,在《阿弥陀经》里只讲了四种颜色,实际上不止四色,而有无量色。四色是略说,因为这四种颜色是原色,即基本的颜色,用这四种原色一调配,便千变万化,那就是无量的色彩。所以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华,不仅大小无量,颜色也无量,光彩也无量。当知不仅莲华是略言,以至行树、罗网、宝池、德水等等,若光若色,若依若正,一一本是无量,故在这里也只好约略地说说。

  解  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莲胞如此,生身可知。

  这一段文,解释微妙香洁,赞叹莲华四德。

  “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莲华之德实无量,这里略而赞叹之,仅举微妙香洁四德。

  “质而非形曰微。”微为莲华四德之一,质即体质,莲华之体质为七宝,非常珍贵。非形即无一定的大小形状,随各人念佛功夫深浅而异。那莲华虽皆由七宝之所成,青色青光,黄色黄光,有一由旬、百由旬、千由旬,大小不一,但碰它时又摸不到,质而非形,这就叫微。

  “无碍曰妙。”妙为莲华四德之二,妙是自在无碍,随心如意,不可思议。刚才讲的质而非形,亦即妙,有莲华之形,可去摸它却没有。说它没有,它又示现大莲华的模样。

  西方世界的莲华犹有一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即十方世界众生,有人发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便自动长出一莲苞,上标此念佛人之名。此人念佛越精勤,其莲苞便长得越大越鲜艳;如果他退心,或不念佛而改学其他法门,不求生西方了,此莲苞便枯萎了。西方世界一切景观皆不生不灭,平等常然,唯独七宝池中之莲华变化无常。莲华能随念佛人之功行,而现大小荣枯,这妙是感应冥符之妙,又上中下品各随功行,无量往生无有差错,是为胜劣分明妙,真是妙得不可思议!

  我们既知这一事实,就要相信我们已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必定已有自己的一朵莲华。我们念佛精进,那朵莲华必定是一天天在长大,光色妙好殊胜。所以我们念佛人,不要跟世间人去比什么名闻利养。要比就比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华的大小光色,这才是真的,永远不会失掉的。世间的名闻利养都是假的,带不走会失掉的。真正念佛的人,于,此世间什么都不求,只求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大莲华。

  香为莲华四德之三,极乐世界一切万物,下从地际,上至虚空,皆由无量宝香合成,莲华亦不例外,奇异芬芳,香飘十方,其莲香非此土之荷香所能比拟。

  “非形则非尘,故洁也。”洁为莲华四德之四,莲华既无一定的大小形状,随心如意,因变化而有,便非色尘之德,而是全体唯心,故洁净。我们这里的荷花,长在污泥里,尚能出污泥而不染。西方世界的莲华长在七宝池里,池底不是泥土,而是金沙、银沙、七宝之沙,当则更为洁净无比了。

  西方莲华是唯心所现,因人心清净,故所现莲华具微妙香洁四德。

  “莲胞如此,生身可知。”既然莲华光色明耀,微妙香洁,从莲华化生之人,其身体之庄严殊胜则可想而知,必定与莲华一样,微妙香洁,经上常讲,清虚妙体,不可思议。

  以上简单介绍,众生在极乐世界的出生处。往生西方的人是莲华化生,莲华长在七宝庄严的池中,有八功德水滋养。莲华微妙香洁,化生之人身体亦微妙香洁。

己二  结示佛力

  经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文,结示佛力。前面讲了宝池、德水、楼阁、莲华等等,到这里小结,此种种庄严皆由阿弥陀佛愿行功德之所成就。

  解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这一段文,从佛解释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上述极乐众生住处和生处的种种庄严是从哪里来的?澫益大师告诉我们:

  “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庄严有能庄严,有所庄严。能庄严的是大愿大行,大愿是智慧庄严,大行是福德庄严,即是我们常说的福慧二严。所庄严的是极乐世界四种净土。

  前面说过,诸佛在因地发的愿有总有别,总愿是四弘誓愿,别愿则诸佛各不相同。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别愿是四十八愿,这是他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前,摄取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刹的种种优点,博采众长而发的愿。他所要建立的世界,其庄严殊胜超过所有一切佛刹。他这个大愿,是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他所设计的极乐世界蓝图,是自性功德庄严之具体化。

  法藏比丘发此大愿之后,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修菩萨六度万行。其大行是与性德相应的修德。修德圆满,性德圆显。故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皆是称性功德,唯有称性功德方是圆满,由此成就的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亦圆满。这就是为什么十方世界皆无法与极乐世界媲美之原因。

  “故能遍严四种净土”,上面讲了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皆是称合真如本性之功德,这能庄严的圆满周遍,故所庄严的亦圆满周遍。因此极乐世界的四种净土,皆是阿弥陀佛圆满的大愿大行,所普遍地庄严起来的。

  “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十方三世一切凡圣,皆仰慕向往如此功德所庄严的极乐世界,而发心念佛求生彼国。这里的圣,包括小乘从断见惑证初果的须陀洹以上,大乘从破无明证法身的别教初地、圆教初住菩萨,一直到圆教的等觉菩萨。除圆教佛外,其余藏、通、别佛之果证均未圆满,亦皆要求往生。因为到了极乐世界,前面通序中讲:“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往生极乐的凡夫到同居土,圣人分别到同居、方便、实报、寂光四土,一切凡圣悉有去处,莲华标名,对号入座,普遍摄受,一个不漏。这正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之慈悲本怀。

  以上所说,是因弥陀愿行圆满,庄严净土为众生作增上缘。带起十方三世一切凡圣,自心种种庄严为所缘缘。一切凡圣缘此庄严净土,起欣慕心而修净业求生净土,故能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得以往生。

  解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这一段文,从众生解释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阿弥陀佛以大愿大行,庄严成就了极乐世界的四种净土,令众生对极乐世界生起信心,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又以大愿大行,庄严成就了一句万德洪名,这句名号里包含了大愿庄严的善根,大行庄严的福德。

  “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所以阿弥陀佛为念此名号之人,提供了修善根福德的殊胜因缘。信愿持名者,能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即多善根之因,为自己的信愿;以阿弥陀佛的六度万行,即多福德之缘,为自己的行,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人全摄佛的愿行功德为自己的功德,念念修得多善根多福德,并以此念佛的功德回向西方,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所以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有念佛往生的众生一份努力。

  “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这里的“皆”字,说明佛和众生都是如此。阿弥陀佛已是功德圆满成就了,不是现在修的,也不是当来修的。众生亦是如此,因众生自性本具一切功德庄严,由信愿持名之修德便能开显。已往生西方的众生当然不必说,他们已成就。未往生的众生,只要已起信愿行,念念与佛的愿行相应,亦即是已成。这是澫益大师鼓励我们,对自己的念佛一定要有信心,应知我们信愿念佛,即成就庄严自己心中之佛土!

  解  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一段文,从生佛不二解释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这个此指前面说的“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为众生提供了殊胜的增上缘。

  本质是相对影像而言,是影像之所依者,如相片之数字编码或复印件之原本,也即是老式照相机照出的照片与底片都是如此。这里是以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为本质,众生自心中种种庄严为影像。众生真心中本具无量功德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种子都有,与诸佛无有差别。但需外缘引发,才能使自心本具之性德显露。我们读了净土三经,听了释迦牟尼佛介绍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样就有增上力用的本质,便会生起仰慕欣乐之心,发心学习阿弥陀佛,即以阿弥陀佛为榜样,将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愿作为自己发愿的样本,将阿弥陀佛修的六度万行作为自己修行的典范,托此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为本质之增上缘,从而引发变带起自心中种种庄严。

  “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是将以上两段解释之义合二为一。“全佛即生”,全佛的境界就是众生的境界。上面讲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是本质,所带起的众生自心中种种庄严为影像。影像和本质相同,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即众生自心中的净土,这就是唯心净土。“全他即自”,这个他指阿弥陀佛。同样,阿弥陀佛为本质,以阿弥陀佛为榜样,将自己努力塑造成阿弥陀佛,亦即引发自心中之性德。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即众生自性中的阿弥陀佛,这就是自性弥陀。

  全佛和全他,实际上就是指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玄义明宗部分讲得很清楚,“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他即自。”故生佛不二,自他不二。生佛、自他皆是我们心性之体所作,玄义辨体中讲:“举体作依作正……作自作他……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从根本讲,实相即心性才是本质,其余的生佛、自他皆是影像,皆由同一本质具造,自然本是一家。众生迷了心性,才分生分佛,分自分他。佛菩萨觉悟了,知道自他不二,生佛一如。

  “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此句,我们应该理解上文所讲自他不二之理: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从事讲,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和众生信愿持名功德之所成就;从理讲,是佛和众生自心之性德本具。然白性本具之德能,必须通过事修方能开发显露,而起利益众生之大用。

戊二  合释能受所受

  文分二:初约五根五尘明受用,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

  己一  约五根五尘明受用

  文分二:初正明,二结示。

  庚一  正明

  经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这一段经文,是继宝池之后,进一步介绍极乐世界空中和地面的庄严,以及众生的生活状况。

  极乐世界常有天乐鸣空,随各人意愿听到自己喜爱的音乐。

  极乐的地面和道路铺的是黄金,七宝则是地上的庄严。不像我们这里满是泥土,现代化的路也只是铺了水泥或沥青。

  昼夜六时,即我们这里所说的一天二十四小时,“雨天曼陀罗华”。“曼陀罗”是梵语,译成汉语是适意,华从天上落下,美好适悦人意。

  极乐世界的众生个个神通广大,“清旦”即早晨,旦是象形字,日在水平线上,即天刚亮时,便用“衣械”,指盛华用的器具,装了这些天华,出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即回本国用餐。餐后经行金地,经行就是我们说的绕佛,徜徉自适,身心无有滞碍放逸。由此一斑,可见极乐世界人民的生活是何等逍遥自在。

  解  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

  这一段文,合科意。极乐世界的众生,以眼耳鼻舌身清净五根,受用色声香味触胜妙五尘。

  “乐是声尘”,极乐常作天乐,音乐是声尘,耳根所对。

  “地是色尘”,极乐黄金为地,地是色尘,眼根所对。

  “华是色香二尘”,极乐雨天曼陀罗华,华有颜色,是色尘;华还有香气,是香尘,故为色香二尘,眼根、鼻根所对。

  “食是味尘”,极乐即以食时之食,有甜酸等味,即味尘,舌根所对。

  “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极乐人民盛众妙华,是用衣械盛装天上落下之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供佛要散华,因此手就要接触到华。经行是在地上走,脚要接触地。故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身根所对。

  “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极乐世界众生的五根对五尘,由此显而易知,故科题名为五根五尘明受用。

  解  常作者,即六时也。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

  由此往下,解释经文。这一段文,解释常作天乐等。

  “常作者,即六时也。”常作天乐,是昼夜六时不间断,不像我们世间之乐时作时止。极乐世界之乐称为天乐,有二义:一是天人所奏之乐,以供养阿弥陀佛及极乐海会圣众;一是天然之乐,非由人为演奏。经中说:“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其音声之美,非天人琴弦管笛之乐所能比拟。《无量寿经》说:“世间帝王,有千百音乐,自转轮圣王,乃至第六天上,伎乐音声,辗转相胜干亿万倍。第六天上万种乐音,不如无量寿国诸七宝树一种音声千亿倍也。亦有自然万种伎乐。又其乐声,无非法音。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

  “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极乐世界的大地,体质是黄金,不像我们这里的地是泥土沙石。极乐世界的地界,有种种七宝庄严。《无量寿经》上描述:“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人。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日分初中后,名昼三时。夜分初中后,名夜三时。故云昼夜六时。”六时代表一昼夜。极乐世界将一昼夜分成六时,昼三时,即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三时,即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中国古时候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欧美人分得更细,一昼夜分二十四等分,其时间单位比我们的时辰还要小,故称小时。我们中国的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相当于极乐世界的一时分。具体说,早晨六时到十时为初日分,上午十时到下午二时为中日分,下午二时到六时为后日分;下午六时到晚上十时为初夜分,晚上十时到清晨二时为中夜分,清晨二时到六时为后夜分。

  “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然而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各有光明。依报即极乐世界的环境,如上面讲的宝树、宝网、宝池、宝阁、宝莲等等,万物皆有光明。正报即阿弥陀佛身有光明,众生身也有光明。

  “不假日月”,因依正各有光明,不必借助日月。娑婆世界之日月,为我们人间所必需。前面介绍过,日月在须弥山半山腰,天上仅照四王天,照不到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忉利天王的善法堂有如意宝珠放光,故不需日月。夜摩天及其上之天则更不必用了,天人身体皆有光,宫殿也有光,无需日月照明。

  “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既然极乐世界不用日月,那怎么分昼夜?且顺我们娑婆世界的情况,假说昼夜分六时罢了。经上讲莲华开放为白天,莲华合拢为夜晚。但这也是打个比喻来说。实际上极乐世界用不到时间这个概念,不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因妄想分别,而有时间之分。.    解  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衣械,是盛华器。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

  这一段文,解释曼陀罗华等。

  “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曼陀罗是天花之名,花的颜色和香气非常殊胜,适悦人意,故名适意华。曼陀罗华的颜色洁白无比,故又称为白华。

  “衣械是盛华器”,有人讲衣械即出家人所搭四四方方之衣。如印度人穿的衣,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不像我们穿海青、大褂、小褂等。极乐世界四季如春,冷暖自如,人民穿的是天衣。可能是把此衣之下摆提起来兜盛天华,故称衣械。

  “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众即多,说明不止曼陀罗华一种,而有很多种华。

  “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极乐世界应当有象《妙法莲华经》上讲的四种华,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即适意华、大适意华,是白色的。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即柔软华、大柔软华,是红色的。佛教里的名字皆是表法的,这四种华“表四因位”。因即因地,菩萨是因地,佛是果地。四因位是住、行、向、地四种位次,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真因菩萨之位。

  “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极乐世界的人民,每天早晨用天人散的这四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前面讲这四种华是表住行向地共四十个位次的菩萨,他们皆是破了无明的法身大士,都是必定成佛的真正因位之人,佛是果人。去供佛即念念趋向无上妙觉之极果,故盛华供佛表真因会趋极果。经云:“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他方表极乐世界以外的佛刹,极乐世界的人不仅供养国内的本尊阿弥陀佛,还到国外他方世界去供养十万亿佛。十万亿表所供养佛的数量之多,不是供一尊十尊佛,而是供养普及周遍十方虚空法界的所有一切诸佛,一尊佛都不漏,表显果德遍一切处也。

  这种事情,我们在娑婆世界真是做梦都不敢想。我们现在供养一尊佛都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已人灭,弥勒佛尚未出世,我们只能供养佛的形象,以表我们对佛的恭敬。西方极乐世界人供养的是真佛真事,而且能圆供一切诸佛,圆见佛的三身,所以他们的成佛会很快!

  “且据娑婆言十万亿佛,意显生极乐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耳。”这几句话是藩益大师对经文之体悟所得。本经别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正宗分又云:“其土众生……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两段经文一对照,即明了世尊讲供养十万亿佛,是特别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因我们这个世界距西方世界十万亿佛土,往生极乐世界后,每天能供养十万亿佛,便可每天回此世界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供养当来下生弥勒佛,以报佛的深恩。

  既有每天都要回娑婆供佛的这个本领,当然我们也就可以每天回来看看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亲朋好友。那时我们即有智慧神通可观察,看他们得度之机缘是否成熟,就可用善巧方便化度他们。所以同修们应该把一切都放下,只有到了极乐世界,才真正有能力照顾娑婆世界的家亲眷属。如果不往生西方,虽在同一个世界,一轮回便不认识,更无法照顾了。所以,同修道友们一定要听佛的话,一定要去西方!

  “若阿弥神力所加,何远不到哉。”西方世界的人为什么有这样好的本领,在吃早饭前就可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呢?靠的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之加持。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中,第九神足无碍愿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此即保证生极乐世界的人皆有神足通。即使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烦恼未断,自性本具之神通尚未显现,但由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便有不可思议之能力,何止十万亿佛土,再远的地方也能到啊!

  解  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

  由此往下,解释即以食时等。这一段文说明神足难思。

  “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前面讲了,极乐世界的众生,每天清晨盛华出去供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到用早餐的时候便回来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表明西方人的神足不可思议。

  神足通亦名如意通,为六通之一,有三种能力:

  一能到:身能飞行。轻举远到,移远令近,不往而到。此没彼出,彼没此出。无论多远,一刹那之间即能到达,所谓一念能至十方世界。

  二转变:小能变大,大能变小,一能变多,多能变一。此即分身术。

  三圣如意:化现无方,应变莫测,不可思议。这第三种能力,唯圣人方有。

  娑婆世界的凡人,就没有这个本领。我们到近处靠步行,去远方要乘车。在地球上旅行现在最快的是飞机,到别的星球虽可用太空飞船。但目前太空飞船所能到的空域也很有限,还远远不能周游一个小世界。一个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按黄念祖居士所讲,大概是一个银河系。他是科学家,讲的应该可信。

  “不离彼土,常遍十方”,极乐世界的人供养十万亿佛,要到十万亿个大千世界,那他是否离开了极乐世界呢?没有,此靠的就是神足之力。其本尊未动,还在极乐本土。他是在定中,分化十万亿个身体,到十万亿个佛刹,十万亿尊佛前,都有他的身体在礼拜供养。我们一生到极乐世界,就有千百亿化身。所以到十万亿佛土,化现十万亿个“我”去供养诸佛,一点都不难。

  “不假逾时回还也”,逾即超过,不会超过用早餐的时间,便回极乐世界了。同修们说快不快?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三供养诸佛愿说:“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可见极乐人民之所以有遍供诸佛之神足力,所靠的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

  同修们要注意,经上只讲了神足一种神通,这也是略说。其实除神足通外,极乐世界的人民还有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和他心通,这些都是仰仗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才有的。

  解  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这一段文,说明事事无碍。

  前面就事解释,因神足得以不离彼土常遍十方,这一段文从理显其所以然。

  “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我们在讲神足通时,提到了它的另一个名字如意通,这就说明神足非作意通,实是“法尔如是”,也就是说以其自然、不借他力造作之本来状态就这样。文中举了极乐的一声,声即声尘,代表五尘;一尘,指微小的空间,如微尘等;一刹那,指最短的时间,一念有九十刹那;

  “乃至跨步弹指”,虽只说跨步弹指,实指凡一举一动,也是随拈一法的意思。

  极乐净土,随拈一法,皆是心性具造,故体即心性。心性本无分别,五分际,故能摄尽十方无尽三宝。反之亦然,十方无尽三宝,体亦即心性,亦五分别,亦五分际,亦能摄尽极乐无尽三宝。一法如此,法法皆然,其体是一。

  “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由于刚才所讲的道理,故跨步弹指等,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因贯彻无碍,故能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供佛还国,不逾食时。如同玄义明宗中讲的:“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此即不可思议之事事无碍法界。

  解  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

  这一段文,说明法门甚深。

  “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就理性而言,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并无隔碍。而事实上因娑婆世界五浊深重,众生造作恶业为障,即我们常说的业障深重,便与极乐世界有了隔碍。所以隔碍完全是由自己的业障造成的。

  念佛是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证得念佛三昧,便能见到极乐世界,没有隔碍了。极乐世界就在当下,并非离开娑婆世界另有个极乐世界。虽然这是从理性讲的,但我们每个人都能证到。一证到念佛三昧,即如同生到极乐世界。如果还没有证得念佛三昧,便不隔而隔了。

  “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生到极乐世界的人,皆是修念佛三昧的,自功德深,又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之加持,有各种神通,前面讲每天皆可回娑婆世界供养释迦、弥勒,助佛教化众生。即使不来娑婆,其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智通,娑婆世界的事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同娑婆世界隔而不隔。极乐世界不仅与娑婆世界不隔,前面讲与十方世界亦皆贯彻无碍。

  所以隔而不隔,不隔而隔,全在自己的业障。且不论娑婆与极乐是两个世界,即使在同一个世界,十方佛刹,除了极乐世界外,四土也是不隔而隔,隔而不隔。业障重的凡夫,与四土的圣人是不隔而隔的;而圣人与人间则是隔而不隔。玄义力用中讲的悟达国师,遇迦诺迦尊者治愈人面疮一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全在自己。

  解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这一段文,解释饭食经行。

  极乐世界的人民,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回来,便用早餐。

  “饭食经行者”,餐后经行金地,能进道业。经行就是我们说的绕佛,能调身无滞,调心无逸。

  “念食食至,不假安排。”极乐世界的人想饮食,饮食即来,受的是天然之食,前面讲天衣天食,一切不需要人去安排操心。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要吃饭就要去买菜,回来要洗,再烧,才能吃上饭。极乐世界的人就大不一样,他们只要念头一动,七宝钵器盛的百味饮食就自动现前。

  实际上极乐世界的人由于心清净,根本不需饮食。我们娑婆世界的色界天人也无五欲,他们以禅悦为食。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的程度远远超过色界天人,哪里还用得着吃饭呢?但带业往生的凡夫,无始劫来有吃饭的习气,虽然到了极乐世界,这个习气尚未断尽,有时还会有吃饭的念头。念头一动,受用自然随之而来。

  “食毕钵去,不劳举拭。”吃好了筷匙钵器自然化去,不用洗碗擦桌子,不像我们这里的人吃完饭还得收拾许久。极乐世界的人,无尘缘障道之苦。

  “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早餐后便在金地上经行。天华缤纷,天乐鸣空,此皆胜缘助道。然对此娱乐之境,心无贪着,悠游自在,一心行道,自然而然地升进修行。这种境界,我们在娑婆世界作意用功,还达不到啊!

  诸位同修,极乐世界之殊胜不可说不可说,娑婆世界之障难也是不可说不可说。两个都是不可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是成佛作祖,一个是六道轮回。古话说听话要听音,希望同修们听后要用功,依教奉行。照着做了就能得利益,如果光停留在口头上,不去做,那是说食数宝,还是生生死死,一点用处也没有。不能怨佛菩萨不慈悲,怪只怪自己没有照着佛菩萨说的去做。

  庚二  结示

  经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牟尼佛再次告诉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句经文在《阿弥陀经》中出现了四次,文字虽同,内容含义不同。这里讲的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是总结五根对五尘的受用,天乐天华,神足往返,饭食经行……皆是阿弥陀佛因地修的大愿大行功德之所庄严。

  己二  约耳根声尘明受用

  解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别就法音广明。其实极乐摄法界机,五尘一一圆妙,出生一切法门也。

  这一段文,说明科意。上一科总说五根对五尘之受用,这一科别说,专就耳根声尘明受用。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别就法音广明。”众生五根,各有利钝。佛随机施化,如佛在《维摩诘经·菩萨行品》中告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这是教化眼根利的众生;“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这是教化身根利的众生;“有以饮食而作佛事”,这是教化舌根利的众生,如香积佛国,众生舌根利,故香积如来以香饭作佛事;“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这是教化耳根利的众生。

  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故释迦牟尼佛以音声作佛事,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楞严经》说:“此方真教体,清静在音闻。”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如一声阿弥陀佛圣号,只要听到了,永远都是成佛的正因。若能精进用功,现生生西方,便可即生成佛。若有诸多障缘阻碍,不能用功修行,今世不成,也可能来世根机成熟。即使来世不熟,十世、百世、千世、万世,阿弥陀佛这句圣号的力量终究会使闻得者成佛,闻名功德不可思议。是故本经特别就阿弥陀佛之法音,广泛地说明其受用。

  “其实极乐摄法界机”,从佛陀的教育讲,极乐世界为法界之佛教大学,招收的对象是法界一切众生,三根普摄,利钝全收。《阿弥陀经》上讲六方恒沙诸佛,出广长舌相,异口同音,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这部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表明每一尊佛都劝本国的众生,念佛求生西方。可见极乐世界能普摄法界一切根机的众生。

  “五尘一一圆妙”,极乐世界色声香味触五尘,每一尘皆圆悉妙,互相融通无碍,不像娑婆世界色就是色,声就是声,香就是香,味就是味,触就是触,互相隔别。例如那里的七宝不但透明,放光,有各种色彩,而且有香味,还能吃,其性柔软,可做成衣服穿,七宝所成的宝树还能奏乐说法。所以说极乐世界之五尘一一圆妙!

  “出生一切法门,”极乐世界之五尘,每一尘皆可“出生一切法门”。因极乐世界的众生五根均利,故五尘一一皆能说法做佛事,不像其他世界的众生仅某一根利,佛得选择相应的某一尘作为说法的方便手段,如前所述。

  。针对我们娑婆众生耳根最利,佛以音声作佛事的情况,这里特别举出音声一尘。但千万不要误会极乐世界亦仅音声一尘作佛事。因《阿弥陀经》文字少,只能略说,希望大家看了要举一反三,善知极乐世界之境界真正圆妙不可思议。

  以上是约耳根声尘明受用一科的意思。本科文分二:初别明,二总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