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问答(各地合辑)

济群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讲堂

  1997年,济群法师在南普陀寺开设《佛教世界观》讲座,本文根据讲座问答部分的录音整理。

  问:六道中有鬼道,地狱中是不是也是鬼呢?

  答:鬼道是鬼道,地狱道是地狱道,两者是不同的。地狱道众生因为业力牵引而处于水深火热的极度痛苦之中;但鬼道的众生则和人道同样,属于一种生命的形式,本身有苦也有乐,并不是纯粹的受苦。

  问:宇宙有成、住、坏、空的过程,那么在空劫时,有情住在何处?

  答:当这个世界空了的时候,有情到哪里去呢?这很好办,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去。根据佛经记载,当世界进入坏的状态,有情就会在这个世界慢慢消失,然后随着各自的业力到其他星球去投生。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有什么担心顾虑,事实上,科学家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也在宇宙间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问:古印度时为什么会产生宿命观?它之所以为人们接受的理由是什么?

  答:宿命观不仅在古印度有之,在世界各地的很多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也包括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如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至于宿命观产生的原因,是出于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也就是从现象去考察它的根源,从果去考察因,无论什么现象的产生都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如果这种考察不是全面的、透彻的,就容易产生机械的、错误的认识,也因此而导致宿命论的产生。

  宿命观为什么会被大家接受呢?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不能对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所迷惑。

  问:六道里的畜生道如何通过修行获得解脱?

  答:真正能够修行的主要还是人道的众生。除人道以外,畜生道、天道、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都很难修行,因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障碍。天道是因为太快乐而想不到修行;地狱道是因为太痛苦而无法修行;畜生道因为太愚痴而没有能力修行。而人道有苦有乐,就会有离苦得乐的希求,并且,人有智慧也有能力为改善自身幸福不断地探讨真理。那么,畜生道的众生又如何解脱?或者它们永远就是畜生?畜生道的众生也是果报生,果报一旦偿还,就会随着往昔的业力继续流转六道,当它们转生到人道之时,就有机会修行了。

  问:佛教有三种斋期:观音斋、十日斋、六日斋,有什么区别?

  答:斋期仅仅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人觉得自己有条件多吃几天素,那就可以持十天斋;也有人觉得条件还不够,就可以持六天斋。通常,我们总是将吃斋等同于吃素,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吃素不等于吃斋。斋是清净的意思,在佛经里,“过午不食为斋”。佛教里有八关斋戒,不仅要求受持者过午不食,更要以一种清净的身心去修行,那才是斋的真实内涵。也就是说,我们在这六天或十天中要过着严格的生活,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所持的戒律已接近于出家的生活。能够这样如法地过六天清净生活,才叫持六斋。如果光是吃素,其他还是和往常一样,那就不叫持斋,而叫吃素。

  问:过午不食的“午”,是十一点到十二点还是十二点到一点呢?

  答:按时间计算应该是十二点。古代没有时钟,一般来讲就是在阳光下立一根柱子,当太阳的影子到达正中,就是正午的时间。那么,持午的人应从第一天的正午到次日早上什么时候才可以吃饭呢?早上不是按时间来计算的,佛经里讲,是明相现时,它又是以什么为依据呢?当我们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手上的指纹时,就可以吃饭了。

  问:佛教的极乐世界有没有成、住、坏、空?

  答:我们辛辛苦苦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万一它也成、住、坏、空了呢?所以,这个问题的确有必要搞清楚。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所讲的三界是个污浊的世界,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一点不完美,这是佛国和三界的不同之处。其次,西方极乐世界会不会成、住、坏、空呢?我想也是会的,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佛国,一个世界。作为一个世界,它也是有为法,也就会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那么,它不是象我们的世界一样了吗?非也。虽然都是世界,但极乐世界的成、住、坏、空的程度和时间,与我们这个世界都是不同的。如果说我们这个世界经过一百年就进入住、坏、空的状态,那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因为大家清净的善业,就能够保持更长久的时间。

  问:为什么佛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答:佛说法当然是要有因缘,没有因缘怎么说法?就以我们的讲座为例,如果这个讲堂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没有听法的因缘,那我能讲给谁听呢?这是其一,其二呢,如果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唯识三十颂或八识规矩颂,你们能不能听得懂呢?肯定是听不懂。所以还要根据大家的根基来说法,听众的根基也是因缘之一。

  佛陀说法是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说不同的法,是应机设教。如果不讲究因缘,不讲究契理契机,同样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所以佛陀说法需要有大因缘。

  问:一定要举行某种仪式才能算皈依吗?自己内心皈依佛皈依法,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不可以的,皈依佛法一定要举行相应的仪式。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种庄严的仪式在佛、法、僧面前至诚皈依,我们才能获得皈依体,才能获得三宝的加持,如果我们只是自己随便想一想:“哦,我皈依过了!”不但不能获得皈依体,也很难对自己产生多少约束的作用,效果不会很好。

  问:《六祖坛经》讲,“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可是西方极乐世界路途遥远,是不是矛盾呢?

  答:这是两种根基,两个层次。《六祖坛经》说“西方只在目前”,“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从见性的角度来说,是对上根利智而言;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以西方的弥陀净土为依归,还是需要依赖他力往生。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并不矛盾。

  问:佛教的世界观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还是佛教界的共同结论?

  答:佛教的世界观主要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当然其中也一部分印度传统文化的内容。后世的佛弟子,对这些思想又有进一步的说明。

  问:佛陀时代得神通的人很多,现在为什么没有?

  答:因为神通是要通过禅定的修习来获得,现在修禅的人很少,而在佛陀时代,每个比丘都要修禅定,而且当时的人根基深厚、道心坚固,修行很容易成就。有了禅定的基础之后,神通自然就具备了。

  问:佛教里面的不杀生,是不是也包括对蚊子、苍蝇、蟑螂这些害虫呢?

  答:我们总是说,蚊子、蟑螂是四害嘛!或者说,如果我不杀它,它就要咬我!所以觉得蚊子、蟑螂是该杀的。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不杀生的戒律是针对一切众生的,当然也包括一切动物,包括蚊子、蟑螂。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不杀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之心。通常,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既然蚊子要咬我,那我为什么不能杀它呢?觉得自己很有些道理。但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认识:我们的思想境界比它高、度量比它大,不跟它一般见识,再说,它不过是咬了我们一下,罪不至死。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什么境界上。

  问:宇宙形成于风,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关于这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过,可能大家没有注意。风是来源于有情的共业,也就是一切有情的共同业力,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的力量发出强大的磁场,然后在空中形成旋风。

  问:天人的欲望比人间弱,那地狱众生的欲望是否比人间强呢?

  答:地狱的众生有没有欲望呢?地狱的众生虽然有欲望存在,但因为时刻处于痛苦的煎熬之中,所以,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欲望。堕落在八寒地狱的已经冻成冰棍雪糕,再有什么欲望也一同被冻结了。

  问:学佛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

  答:从目前的佛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这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所以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藏传佛教地区,则是因为素菜太少。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特色,那么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首先,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最大的特点就是慈悲一切众生,而素食则是慈悲的最好表现,虽然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吃的都是三净肉,也就是说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但只要有人消费,总是要有人去杀生。只有素食才能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杜绝杀生的现象。作为学佛人来说,只要有条件,最好还是吃素;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吃菜边肉也没有关系。有的居士一学佛就要在家里另搞一套锅碗,什么都涮了又涮、涮了又涮,惟恐沾上荤腥,结果搞得全家鸡犬不得安宁!这也不太合适,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条件来行事。

  问:娑婆世界只有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释迦佛教化的区域。那么,释迦牟尼佛在地球上这个小世界涅槃之后,是否会在娑婆世界其他小世界度众生呢?

  答: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仅仅是一个小世界,是宇宙间无量无数世界中的一个。那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出世,是不是对我们这些众生情有独钟呢?非也。据《华严经》记载,释迦牟尼在娑婆世界出现的同时,也在很多其他世界出现。《梵网经》亦云:“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就像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哪里有水,哪里就会映现出一轮明月,而当天上的月亮消失后,水中的千万个月亮也随之消失。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入灭之时,也同会在其他世界一同隐没。

  问:当西方极乐世界坏了,空了之后,那里的佛菩萨和往生去的人怎么办呢?

  答:有那么多的佛菩萨,那么多神通广大的圣贤,他们很快会依照他们的愿力建造一个和西方极乐国土同样的世界。

  问:既然我们这个世界是释迦佛的教区,怎么会有其他的宗教呢?

  答:不矛盾呵!我们上一次说过,佛法不仅仅是佛说的。法是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佛陀只是法的发现者、证悟者、传播者,其他宗教里面有很多内容也是属于佛法的范畴,都是包括在佛法的范围内,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问:为什么在大殿中只供养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答:供哪些佛菩萨没有一定之规,但大体上有这么几类:有的大殿供养三身佛,有的大殿供养三世佛,有的大殿供养五方佛,不同地区、不同宗派道场所供的佛菩萨往往也不尽相同。

  问: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为什么会出现很多佛呢?如释迦牟尼前面有迦叶佛,释迦牟尼以后还有弥勒佛

  答: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域,但只是在这一段时间内。再过很长时间之后,就会出现下一任佛陀,即弥勒佛;弥勒佛之后,还会有另一任佛陀。而在释迦牟尼佛之前,已经过去了无数任佛陀。所以,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我们说这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的教化区,仅仅是指这一任而言。

  问:为什么柬埔寨、泰国、缅甸,及我国西藏的这些全民信佛的国家和地区,经济都相对落后,佛教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你所举出的例子是不是有些片面呢?泰国是亚洲四小龙,经济不一定落后。除此而外,韩国是佛教国家;日本是佛教国家;新加坡是佛教国家;台湾是佛教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很发达,所以,要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佛教对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社会主义发展不仅仅是要发展物质文明,更要建设精神文明。目前的社会偏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导致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大力地提倡佛教,积极地弘扬佛法,将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一个社会只有具备健全的道德规范,经济发展才不会走向片面的、盲目的极端。

  问:人们说现在是末法,是不是指世界的末日?

  答:末法并不是末日,末法是针对佛法在这个世界的弘扬情况而言。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的三个时期。正法时代,接触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也多;而在像法时代呢,接触佛法的人多,修行的人多,但成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至于末法时代,修行的人少,成就的人更少。而一般宗教或邪教所说的末日,则是世界将要毁灭的日子。

  问:当世界到空劫时,一切都不复存在,佛教还存在吗?

  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这个世界不存在的时候,佛教也就不存在了。不要说世界不存在的时候,就是世界进入坏劫的状态时,佛法也基本失去了生命力。因为人类道德已经完全堕落,人类只懂得享受欲乐,只懂得彼此勾心斗角,嗔恨心也非常重。于是,佛经乃至佛教就在这个世界逐渐地消失了。

  问:佛教不承认灵魂的存在,那么,鬼和灵魂又有什么区别?

  答:佛教虽然不承认灵魂的存在,但也不同意“人死如灯灭”的观点。佛教认为,人在死亡后还存在着识,识像流水一样不常不断。所以佛教的生命观是不断不常,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断灭的。

  至于鬼,是六道众生之一。它和人一样,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

  问:抄佛经时出了错怎么办?是否会有罪过?

  答:如果是无意抄错的,也就谈不上罪过;如果是出于某种目的有意抄错,就会对信众产生误导,当然有罪过的。

  问:刚发心修行的人,是不是要拜一位证果的师父呢?

  答:如果能拜一位证果的师父是最好了。但证果的师父现在可不容易找到。如果找不到证果的师父怎么办呢?只要这位师父能够持戒,又有摄持你的悲心,也就可以依止。

  问:佛说“唯我独尊”,与诸法无我是不是矛盾?

  答:佛陀所说的“唯我独尊”的这个“我”,我们不可将它简单地理解为“诸法无我”的“我”。“唯我独尊”的这个“我”,是代表着佛所证得的最圆满的智慧。佛是智者、觉者,佛陀的智慧是最清净圆满的智慧,因此“唯我独尊”,我们不能望文生义。

  问:佛教所讲的“唯心”与哲学上讲的“唯心”有什么区别?

  答:佛教讲的唯心跟哲学上的唯心是不同的。首先,哲学上的唯心是以心作为世界的第一性,而佛法是不建立第一因的;其次,唯心哲学中的心是常恒不变的,而佛法所讲的心是因缘和合的,是条件的组合。第三,佛教尽管强调心在这个世界具有主导的作用,但并不认为心与世界有先后派生的作用,佛教认为有心就有境,有境就有心,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存在。举例来说,一个持刀杀人犯的犯罪根源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认为根源是这把刀,有了刀才会去杀人,那么把刀毁掉是不是就不会有谋杀事件发生呢?刀毁了,还可以用枪,用其它的凶器。犯罪的根源其实是在于我们的心,在于罪恶的、嗔恨的心。由此说明,心在任何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要改变这个世界,就是要从心的改变开始。尽管心的作用很大,但它并不是独立的,世界也不是由它而产生的。

  问:佛经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请问追求何种错误的东西呢?

  答:所谓错误的东西不是指具体的哪一样。我们为什么要拥有物质?因为有欲望,而欲望才是造成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同样的财富,有的人用它来造福人类、回馈社会;有的人却用它来为非作歹、多行不义。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追求的是什么东西,而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追求。记得我在复旦大学搞讲座的时候,有人问:我们工作、赚钱,建设社会主义,能不能算贪心?我就问他说:请问,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做的?如果是以贪心去做,当然就是一种贪的行为;反之,就是正当的谋生手段。所以,要衡量我们的追求和行为,主要是看动机,这才是本质所在。

  问:我们学佛持戒的目的是不是去以心体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最后证得的又是什么呢?

  答: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智慧去亲证宇宙人生的真相,其中包括我们所学习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它能帮助我们改变以往错误的观念,通过对无常的认识,可以打破我们对贪的执著;通过对无我的认识,可以打破我们对实在的执著,当这些执著去除之后,我们的心就清净了,我们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就有能力去把握宇宙人生的真实相了。过去的出家人根基非常好,常常在佛陀几句话的引导之下就能打破长期积累下来的执著,当下亲证诸法的实相,在佛经里叫作“得法眼净”,当下就开了智慧的眼睛,当下就开悟了。

  问:学佛是否就是修心?

  答:可以这么说,学佛的关键在于修心。《金刚经》里说:“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可见,如何降服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

  问:佛法认为一切行为都来源于心,但科学说人的行为来源于思维,思维来源大脑。请问思维是来源于心还是来源于大脑呵?

  答:两者并不矛盾。我们的行为首先来自于大脑。以举手为例,如果是脑瘫痪的,手就举不起来。但大脑又是由意识所控制的,所以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意识不能离开大脑,其实是错误的。近代的很多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存在着独立于大脑之外的意识,它与大脑是相互依赖的,因此,我们的行为并不纯粹是大脑的产物,意识则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问:心是可以和第六意识作用的,用意识来作观、念佛,这样能不能除去习性,使身口意三业得到清静?梦是不是意识?如要修证七识、八识怎么修?

  答: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有情生命之谜”这个讲座中具体介绍。简单地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第六意识产生的;人类要改善自我,要学佛修行同样要从第六意识下手。

  问:《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无量寿、无量光,是不是没有生灭?

  答:这个问题上一次讲过了。无量寿不是没有生灭,只是时间长而已。要是我拿一盆沙放在这里,问你们这盆沙的数量究竟有多少,你们能说清楚吗?如果是一条江里的沙就更说不清了,这就是无量。但是,这样的无量并不是没有尽头,所以并不等于永恒。

  问:印顺法师在一本著作里,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阿弥陀佛源于波斯的太阳崇拜,然后又认为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是佛经所说,这种说法是否牵强?

  答:印顺法师所讲的波斯的太阳崇拜,是从学术的观点所进行的考证。但是宗教的问题不是都能通过考证来解决的,有些东西可考,但还有很多东西不可考。因为考证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如我们对人类文化历史的考证,一会儿发现了什么,将文明提前了一千年,一会儿又发现了什么,将文化提前了五千年或八千年,什么时候才有最终的结果出现呢?所以考证只能作为参考,不可作为定论。既如此,我们大可不必将其作为衡量佛法的依据。

  问:资助“希望工程”和把钱放在功德箱里有何区别?

  答:当然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放在功德箱里,一个是资助“希望工程”,这本身就是区别。至于功德的大小又是如何来判断的呢?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根据我们所种的田,也就是我们所供养的对象,他的道德越高,供养所得的功德就越大。就像我们种田一样,如果土地很肥沃,收获自然会比较大;而在土质很差的地方,就不容易取得好的收成;如果在沙漠里耕种,可能就颗粒无收。其次,我们的功得还和我们的愿力有关。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世时,很多人都点灯来供养佛,很多有钱都点了无数的灯,其中有个贫穷的乞丐,看到大家都去供养佛,就用全部的乞讨所得买了一小瓶油,在佛面前点了一盏灯。到了天亮的时候,所有的灯都灭了,只有这一盏灯还没有熄灭。阿难尊者看到之后,就去请问佛陀,佛陀微笑着说:因为他在点灯的时候,有很大的愿心在里面,愿以这一盏灯的功德让世界上一切穷苦的人能够摆脱痛苦、摆脱黑暗。这盏灯大风吹也吹不灭,大海也浇不灭。所以说,功德的大小不是在于财物的多少,而是在于心量有多大,不要花了五块钱就想着自己的名字写上去没有?或者说,我要当无名英雄,境界虽然高了些,但也是著相,心量还是不够。《金刚经》告诉我们:“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如果我们能够不住相布施,无所求地布施,所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想象的。佛陀接着说明:“东方虚空可思量否?”虚空是无穷无尽的,当然不可思量,南、北、西、上、下的虚空同样如此,而菩萨若是不住相布施,功德就象这虚空一样广大。

  问:修行的过程中妄想特别多,怎么办?

  答:我们诵经念佛,修习止观,主要都是为了对治妄想。在妄想现起的时候,要以“止”的方法把心止在佛号或某种境界上,让心专注一处,就能对治我们散乱的心。

  问:智慧与成佛有什么关系?自性是一种智慧体,如果成佛了,自性与识的关系怎样?皈依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如何帮助我们修持佛法的?

  答:成佛就是智慧的成就,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面都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一旦将智慧开发出来,就是成佛了。那么,智慧和识有什么关系呢?识就是我们现有的虚妄的生命,成佛就是要将真实的生命开发出来,它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皈依就是学习佛法的开始,是寻求一种可靠的依赖,以真理为依赖,以三宝为依赖。然后通过对法的接受,解脱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对学佛的人来说,皈依是学佛的开始。

  问:佛教是种信仰,有人说共产主义也是一种信仰,但却是无法实现的。法师对此有何看法?

  答:共产主义是不是信仰,能不能实现,我们在这里就不作评论了。至于佛法,它不纯粹是一种信仰,它还是一种智慧。佛法是“以信为能入,以智为能度”。如果我们对佛法的学习只有信仰而没有智慧,那么只能增长愚痴,永远都得不到佛法的真谛。

  问:为什么通过修行便能认识宇宙的真理?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答:人为什么会修行?为什么能认识宇宙的真理?要认识宇宙的真理,就需具备认识真理的能力。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否真实,是否全面,都是取决于我们的认识能力。就像有的人视力比较好,无论远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的人是近视眼,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看得模模糊糊。当我们戴上黄色的眼镜时,看到的世界就是黄色的;而当我们戴上绿色的眼睛时,看到的世界就是绿色的。同样的道理,要正确认识世界,就必须具备正确的认识能力。所以,西方十八世纪以来的哲学非常注重认识论。如果不注重认识,直接以本体论,以我们的经验和理性去认识,而这种经验和理性又是错误的,那无论我们怎样认识,永远都处在错误之中。为什么通过修行能够认识宇宙?宇宙是无限的,要认识宇宙,就需要无限的智慧。我们现有的认识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而我们的知识又是经验的积累,它永远是有限的。一个人能学多少知识?哪怕是学到八十岁、学到八百岁,能将整个宇宙和世间的东西都学尽吗?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以这种有限的知识去认识宇宙,永远都是局限的!怎样才能开发出无限的认识能力?只有依靠般若智慧,修行正是为了开发这种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

  我们不是为了修行而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开发智慧,这才是修行的真正意义所在。

  问:既无自性,那轮回者是谁呢?

  答:既无自性,那下面在听法者是谁呢?你们虽然没有自性,但不是说你们就不存在。佛教讲无我,因此,生命的延续像流水一样不常不断。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是由阿赖耶识在决定我们的生死流转。本来这次还要讲《佛教心理学》,是有关精神主体的状况,其中探讨到也包括这一问题。

  问:人从何而来?如何看待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佛教认为人是从太空来的,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经里记载的。当我们这个世界进入住的阶段后,其他星球的人觉得他投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业力已经成熟,就凭着神通的力量来了。

  那么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界也是众说纷纭,因此不需要我去解释去了,你们大约会比我更清楚。

  问:能否谈一下佛教对于未来中国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佛教应该对未来中国社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人类从十六世纪以来,一味地偏重物质文明的发展,因此,社会就成了经济和科技的社会,对物质的过分重视,造成了人类精神领域空虚迷茫和道德的堕落,而佛教的理论正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科学注重的是物质世界,而佛教注重的是精神世界,所以佛教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问:极乐世界是否永恒?修行得解脱是否就是跳出轮回?是否也是求得永恒?

  答:无常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正是“诸行无常”的真实写照。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有为法,也不能摆脱这种无常规律的支配。但同样是无常,一个陶瓷杯是无常,一个塑料杯也是无常,一个金属杯是无常,它们保存时间的长短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极乐世界虽不是永恒的,但会随着诸佛菩萨的愿力住世很长的时间。

  修行解脱是否也是在追求永恒?世界上一切都不可能是永恒的,我们怎么会去追求永恒呢?所以这种提法是不对的。修行就是跳出轮回,一方面是转迷成悟,一方面是离苦得乐,使我们的生命从迷惑的状态转变成觉悟的状态,从痛苦的状态转变成幸福的状态,也就是说,修行所追求的是觉悟、智慧和解脱。

  问:跳出三界外之后,是否有第四界可去呢?如没有又如何解脱生死?

  答:跳出三界外,并不是真有个实在的三界可以让我们跳出去。如果那样理解的话,我们坐上航天飞机就可以跳出三界了,大可不必学佛修行。所谓跳出三界外,就是摆脱一切束缚我们的烦恼。当所有的烦恼都不能对我们发生作用的时候,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能自由自在,这就是跳出三界外的真实内涵!

  问:极乐世界是不是本来就有?

  答:不是本来就有。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发了四十八愿,随着他的这种愿力和功德而建立起极乐世界,所以它也有形成的阶段。

  问:“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本身也是一法,那么它何时灭呢?

  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是作为一种规律和实质而存在,具有永恒性、必然性和普遍性。所以,它不存在灭的问题,是作为共相而不是别相,这需要搞清楚。

  问:佛是人做的,蚂蚁也是人做的,那么,病毒和细菌如何解释?

  答:的确,佛也是人做的,蚂蚁也是人做的,人能成佛,蚂蚁也能成佛。

  有人说,素菜也有生命,吃素算不算杀生呢?根据圣严法师的解释,他把生命分为几个层次,最高级的是人;其次是猪马牛羊之类,它们有记忆,也有简单的思维;至于病毒和细菌之类是属于非常低级的生物,它们只有细胞而没有神经,不懂得苦乐,所以也就不存在杀生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感染病毒后,要赶紧治疗才是。

  问:佛是不是永恒的?或者也要受无常规律的支配?

  答:我们说一切有为法都不是永恒的,但是佛为什么跟众生不同?首先,佛陀已成就了无限智慧,这种智慧是永恒的;其次,佛陀所证得的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等,这种规律是永恒的;另外,佛陀还是彻底地断除了烦恼,成就了的是圆满的慈悲和道德,所以,佛陀也我们是不同的。

  问:如何面对生死大事这一玄案?

  答:了脱生死不是让我们逃避,而是让我们了解生死的本身,这个“了”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了解,一是解脱。所以说,学佛就是一项生命改造工程,它从认识生命开始,进而改造生命,最后达到彻底的完善,这一过程也就是了脱生死的过程。但它首先要认识开始,如果不学佛法就想了生死,那是没门。

  问:佛道本是一家?那佛对其他宗教是怎么看的呢?

  答:佛是佛,道是道嘛,不能混在一起。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摩尼教等等,也都有他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对改善人心和对安定社会起到各自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否定这些宗教的价值,应当彼此尊重。当然,从教理上来说,佛教要更圆满和究竟,不久前,北大召开了一个宗教学术会议,我在会上作了题为《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的发言,对佛教和其他宗教进行了比较,我认为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佛教是“无神而非有神”,佛教不建立主宰神,而其他宗教普遍认为世界是神创的;第二,佛教认为人类的吉凶祸福不是由神决定,而是人自身的业力和行为决定的;第三,佛教的修行是依靠自力而非他力,而其他宗教通常都是“因信得度”的他力思想;第四,佛教是是人本而非神本,佛教认为从修行解脱的意义上说,做人比升天好,而其他宗教都是以天堂为归宿。

  问:若无永恒,那么涅槃也应无永恒,解脱之人为什么要入涅槃?

  答:涅槃还是永恒的。涅槃是的本质是真实相,而真实相就是宇宙的本质,本质当然是永恒的。而我们所讲的没有永恒,是指世间的一切现象而论。

  问:为什么佛法是用生命来实证的?科学和佛学有什么不同?

  答:六祖惠能在《坛经》里说过,修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教解决的是生命问题,而不是物质现象,佛教和科学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已经有了可以观察星空,测量大海的仪器,有了可以观测脑电波、心电图的技术,但我们能不能发明一种仪器来测量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同时,科学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经验的认识上;而佛法对真理的认识则是以无我为前提。所以,科学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变化的,牛顿曾是站则时代最前列的科学家,可爱因斯坦的出现又否定了牛顿的理论,但谁能保证爱因斯坦就不会再被否定呢?科学总是越新越好,总是能够不断地超越才好;而佛法的真理是直达本质的,因而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问:自然灾害也是因果决定的吗?

  答: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们要记住“因缘因果”这四个字,佛教对世界的解释全部包含在就四个字里面。为什么会有水灾?直接的因就是砍伐森林造成的水土流失。

  问:缘起是否定永恒的,但缘起规律的本身是不是永恒的呢?

  答:如果缘起的规律不是永恒的,那缘起的现象就必然是永恒的;如果缘起的现象不是永恒的,那缘起的规律就必然是永恒的。无论是有佛出世还是无佛出世,缘起的规律都一如既往地存在着。

  问:天上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答:天上的人是从人道中去的,我们能够布施、持戒,就能感得升天的果报,天人也会欢喜赞叹。当然,因缘因果是多生的,畜生虽然今生不能布施持戒,但如果往昔的业缘成熟了,同样可能就生到天上。所谓六道轮回,就是有情会依据自己的业力在六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中不断地流转。

  问:法师好像对现代的科学很不屑,请问法师自己用不用电扇空调?

  答:怎么不用呵?虽然我是住在山里,但同样在使用电脑之类现代科技产品。我并不是对科学不屑,更不是要大家抵制现代科技,而是要指出科学的局限性,纠正大家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想法,使大家不要过分地迷信科学。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科学的确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舒适,但同时也纵容了我们的欲望,带来了生态的破坏。就科学技术的本身来说,并没有善恶之分,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掌握和使用科学的人类。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比科学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确的观念和健全的心灵。

  问:人是因我执而产生贪、嗔、痴诸恶,那么,如何才能破除自我执,尤其是对性格基本已定型的成年人?

  答: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因无始以来的习气而不断造作贪、嗔、痴种种烦恼,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倾向。但人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调整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树立正见,因为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是向善还是为恶都取决于我们的观念,因此,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我们改善自身生命的必要条件。

  若闲、冯德宝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