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慧明法师:《心经》第十九讲

  下面还有一句“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家听起来有点搞不清楚,前面讲“无智亦无得”,现在又讲所有的佛都是依着般若波罗蜜多,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很矛盾?佛不会说矛盾的话,他肯定是很圆满的。如果说矛盾,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没有达到圆满的、彻底的深度才会认为佛说的是矛盾的。

  我来解说一下,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世”是时间,“界”是空间,时间和空间形成了我们的世界(我们现在讲的“世界”是佛教发明,“觉悟”“真实”都是佛教的用语,因此赵朴老说:“如果我们中国没有佛教的话,可能连一句话都讲不通。”现在从我们的日常语言当中就可以找出很多的佛教的专用名词),三世一切的佛之所以能够成佛,就是凭着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是怎么来体现的呢?一、“五蕴皆空”,二、“无十八界”,三、“没有十二因缘”,四、“无苦集灭道”,五、“无智亦无得”,这样子组合起来结果是般若波罗蜜多,才叫大智慧,才证无上正等正觉。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讲到了般若波罗蜜多的心是“大神咒”。

  什么是“大神咒”呢?当时在印度的国土里,有波罗门教(现在的印度教)、耆那教,他们盛行的是持咒语,咒语的威力非常大,有些咒语念了可以让天下石头。

  像当年藏传佛教白教的祖师米勒日巴,当年他出生在一个很穷的家族里面,被别人看不起,后来他的全家被活活折磨死了,米勒日巴大师为了报这个仇,到处寻师问道,学到了一种咒语,可以让天下石头,他练就了以后就回到了家乡,持咒下石头把仇人活活的砸死,砸死以后他反省开始学佛、信佛,想跟着一个师父学道。

  后来师父知道这个徒弟很傲慢又很聪明,而且是一个可塑造的佛门栋梁,于是折磨他的傲慢心,让他去东边山上造房子,说造好了就收你为徒弟。他就去造了,可使等他造完,师父却找人把房子拆了,拆了以后又让他到南山上去造、到西山去造、到北山去造,造了很多房子,他造好师父就去在拆掉,造了拆,拆了造,搞的他筋疲力尽,慢慢的他的傲慢心就被降服下来了,这样子师父就收了他做徒弟,后来成为白教的一代宗师。

  我讲这个典故的意思说明这个咒语一旦用心传承的话,有些咒语可以呼天唤地、可以移山填海,现在的人因为欲望强大、诱惑力大、心的力量不够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在过去的西藏也有这些现象,像现在的黑教,也叫苯教,还流传着神异的力量,说明这个咒语是非常的神。

  《心经》讲般若波罗蜜多比一般的咒更神、力量更大。像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的一路上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作为护身,一路上持咒,遇到困难就持咒《心经》,解决了路上很多的魔障、灾难。

  因此说《心经》是大神咒,它有神力存在。般若波罗蜜多是“大明咒”,“明”大家都知道没有黑暗称为“明”,最大的“明”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咒我们佛教里面也叫“真言”,也叫“密语”,真实的、秘密的语言,它是不能翻译的。“是无上咒”就是没有比“般若波罗蜜多”更上一个层次、更圆满、可以相提并论的咒语了,它是最上层次的咒语。

  “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是大神?大明?无等等?因为它照见了五蕴皆空、十八界空、十二因缘空、四谛法空、六度空,没有挂碍、没有恐怖,远离颠倒,没有梦想,只有达到这些条件,才叫“般若波罗蜜多”;只有般若波罗蜜多才是神、明、无上、无等等咒语。

  它的功效、结果用来做什么?第一句就讲了“照见五蕴皆空”,目的是“度一切苦厄”。到最后的结尾,那么好的般若波罗蜜多比所有的咒语要神、要明、要上、要圆满、要彻底,就是用来除一切的苦、来除娑婆世界生命当中的一切苦,并且来除的功能是真实不虚的。

  大家可能会说这个真是不虚我做不到啊,做不到是另外一回事,做到了肯定是真实不虚的,所以佛要说般若波罗蜜多,这是佛的境界照破了这一切。佛的功能就是除苦得乐。最后他说:“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一段咒语,既然咒语不能翻译,我在这里就不做翻译了,别人的翻译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大家没有时间念整部《心经》,你可以念“南无般若波罗蜜多”,也可以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最好是理解了整部《心经》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全部空的道理以后,然后把它归纳在“南无般若波罗蜜多”,或则把它归纳成“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当你一提起这个咒,或是一念起“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的时候,一系列的空和无都在你的生命当中,像翻江倒海一样出来,也可以持咒整部《心经》。

  《心经》讲到这里,总算完成了,最后还是要讲一句,如果达不到空、做不到空,还是要往有去考虑。

  我在这里再讲一个禅宗的公案,也是跟怀海祖师有关,怀海禅师经常在江西百丈山开示讲经,听经中有一个白眉老人经常来,人家走了,他经常最后一个走,怀海禅师已经注意到他了。

  有一次结束后他不走,法师问他:“你还不走,留在这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白眉老者说:“我原来在五百年前也是一个和尚,也是一个讲经的法师,我在讲《金刚经》的时候,有人在下面问我:“法师,你讲的空是不是不落因果?我说是,结果堕落成五百世狐狸精。”他不说:我问一下空是不是不落因果?怀海禅师一楞,等了一下回答他:“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

  那个老者马上就跪在地上,声泪俱下,感恩怀海大师,说:“我是一只狐狸转变的,明天我要走了,希望大师明天能到后山的山洞帮我诵经、超度,你千万不要把我当狐狸来看待,要把我当一个出家的僧人来看待,以出家僧人的仪式给我火化,给我安葬。”讲完他就走了。

  第二天,怀海大师通知全寺僧人,他说:“我们今天到后山去度一位法师,这位法师已经圆寂了。”整个寺院和尚都在想,我们寺院里面没有和尚过世啊?怎么后山有和尚过世了呢?但是大家都很尊重怀海大师,都跟着去后山超度,一看是只老狐狸死在里面,怀海大师就按照法师的等级给他仪轨火化。

  所以“空”不是那么容易,“空”跟“有”是平等的。很多人认为“空”就是空了,我什么事都可以干,其实他内心一点都不空。如果空了,他什么事情都不会去干了,至少不会干坏事。说“空”容易,做“空”很难。所以也有一句话“宁执有象须弥山,也不踏空如芥子许”。

  “空”是佛的境界,主要是来体现“有”的。因此佛经里面经常说“真空妙有”。“空”的目的是为“有”服务的,是解决“有”的许多许多问题,“有”用现在哲学的语言说就是存在,也就是现象,“空”是本质。

  整部《心经》都是讲“空”,最后还是归到“有”,“有”在什么地方呢?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它结果还是来除我们的苦的。“空”确确实实是不虚的真理,但是能做到“空”不容易。

  就像我出家当和尚快三十年了,连一个金峨寺都放不下,难的!但是说“空”是容易的,很多人吃喝嫖赌,他说空的,那是要堕落做狐狸的、堕落地狱的。“空”是用内心世界去体证的,不是用嘴巴去搪塞人家,后来说一套做一套的。

  “有”是我们生活当中实实在在的假有,但是会干扰我们生命的、有作用的,我们的“空”目的是让“有”不来干扰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开心、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能够放得下、越来越能够起慈悲心、越来越让我们升起无比的智慧。

  希望《心经》的“空”能够对大家的生活有所裨益,在“有”当中能够发挥的更加宽敞、游刃有余。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金峨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