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茶 > 黄茶 >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茶的产地与制作

  霍山黄芽属于黄茶(黄芽茶),是历史名茶,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金字山的金鸡垱、乌米尖、漫水河、金竹坪等地。外形似雀舌,色泽润绿泛黄、细嫩多毫,冲泡之后片片直立,就像鸟雀伸出的舌条,汤色稍绿黄而明亮,香气清幽高雅,滋味鲜醇回甜,叶底黄绿嫩匀,香味持久,有一种特殊的熟栗子香味,是黄茶的典型代表。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茶的产地与制作

  霍山黄芽茶始于唐,兴于明清,从团饼茶到散茶。据史料记载,霍山黄芽生产最早可追溯到西汉,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当时的霍山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明清被列为贡茶,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

  霍山黄芽长期只闻其名不见其茶,技术早已失传。1971年经研制恢复了黄芽茶的生产。传统的霍山黄芽属黄茶类,而恢复后的霍山黄芽,其生产工艺和品质更接近于绿茶。霍山黄芽不同于其它茶类的工艺特点主要是“闷黄”和“堆放”,这是霍山黄芽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霍山黄芽每年在谷雨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二叶初展之鲜叶,采用杀青、初烘、摊凉、复烘、摊放、足烘等工艺制成。霍山黄芽外观色泽润绿泛黄,过去一直归于加工工艺,据今研究与品种有关,适制黄芽茶的大化坪金鸡种,叶色浅绿,特级黄芽一芽一叶初展外观油润显金黄色,因此,成茶自然呈黄绿色。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茶的产地与制作

  不少喜爱饮茶的人只知茶有红绿之分,对黄茶却不够了解,因为黄茶不像绿茶,产地分布极为广泛,而黄茶的产地在我国只有五处,这其中的一处就在霍山县。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边缘大别山腹地,不仅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茶县、全国重点茶区,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

  这个县的地形很是特殊,从霍山县的名称演变就可以发现,春秋时这里称为“潜邑”。在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将这里定名为“潜县”,“潜”是潜伏的意思,是指这里的城廓被周围迭起的群山掩映着。而到了隋朝初年,隋文帝又改去“潜县”为“霍山”,按古代造字诠释,“霍”字的字义就是小山被大山围着的意思。显然,“霍”比“潜”更为形象准确。那么霍山是从什么时候有茶的呢?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茶的产地与制作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霍山就开始生产茶叶,到了唐代就很有名气,唐元和翰林学士李肇编写的《唐国史补》的书籍上曾记述的十分明确:“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这里所说的寿州就是今天的寿县。在汉唐时,寿州是州府所在地,霍山隶属寿州管辖。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今西藏),曾带去中原许多名贵茶叶,过了130年之后,德宗皇帝派常鲁出使吐蕃,吐蕃王十分高兴并请他喝茶,在品茗时,吐蕃王称赞中原茶好,其中还提及到霍山黄芽。宋代的《册府元龟》书中曾记述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个事件:“元和十一年讨吴元济,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茶园”。可见,当年的霍山黄芽是受到朝廷特别重视的。

  唐代的霍山黄芽茶一般是做成团饼状的,鲜叶采摘以后经过蒸、捣、拍,形成一个团饼状,最后烘干。唐代的团饼茶是什么样的呢?据唐代《食货志》记载:“寿州小团,为大模一斤到五十两”。古代是16两制,一个3斤多重的团饼茶也就够大的了,然而中国最早生产的这种黄芽团饼茶为什么之后却见不到了呢?

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茶的产地与制作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说过去的贡茶都是团饼茶,费时费力,从今以后贡茶只供散茶、芽茶。从此团饼茶就慢慢衰落了,皇帝的诏书促进了散茶在明代的大兴旺、大发展。霍山饼茶由于产量少,做工繁杂,不便于携带,只有皇帝国戚和达官显贵才能享用,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明代废止了团饼黄茶的生产,却给霍山黄芽散茶的发展带来一个转机。

  据丁以寿教授介绍,霍山茶农精心制作的黄芽散茶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颜色嫩黄,冲泡之后片片直立,就像鸟雀伸出的舌条,形状很好看。冲泡的汤汁也是明亮的黄色,并会溢出淡淡的幽兰清香。品茗一下,立即有一种醇厚的甘甜,滋润着喉腔。所以朝廷每年都要征收霍山县的黄芽散茶作为贡品。由于茶叶比其它农产品更具有商品价值,霍山的茶农一边应付官府衙门的征收,一边也在扩大生产和销售,从而使霍山黄芽的散茶在明代逐渐进入了社会普及时期,并延续了600多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