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自私冷漠的心态?

明朗法师:为什么会冷漠不想理人?如何改变自私冷漠的心态?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用真诚善意的心对待他人,觉得自己已经做到了敞开与真实,但还是经常会感到内心深处有厚厚的冷漠,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别人的痛苦心里很漠然,对恶人恶行厌恶嫌弃等等。而且感觉在念佛拜佛过程中,也因此很难发起真实心。对此,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改变,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明朗法师:

  这是修行还落入一种概念的体现。概念就是知道修行好,我们也要求生净土,但还是没有真实的在内心深处去把握或体会修行佛法以及厌离心、欣求心是怎么回事。我们所有的修学要形成一种定解,建立一种理性的思惟,要在理上去深刻地把握。不然的话,我们往往会用情绪,甚至以一种认知和概念的思惟去感受、理解佛法。

  为什么会抗拒别人的恶法恶行呢?我们去抗拒,这是与凡夫一样的习性,当然我们也不是要随顺他们去做这个事情。我们要知道因果,这要形成定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生起一种悲悯心,也就是慈悲心。慈悲不是抗拒的,而是先接纳。我们先知道了他这是凡夫正常的状态,但也知道他错在哪里,在造什么因。知道因知道果,我们要生起一种悲悯他人的决定心,希望他以后不这么去做、不这么去用心、不这样去造作恶业。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为什么会冷漠呢?这还是在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对自己的事情可能挺关心,没有感受到众生的苦难,苦难是生命的本质。推己及人,我苦别人也苦。如果我冷漠,实际上还是落在二元分法、二元对立里去了。冷漠就是没有慈悲心,我们只关心自己,还是自私自利的一个痛苦根源在这里。自私是我们一切造作、一切恶业、人生痛苦的根源,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做这个事情。

  那我们现在要利他呢?利他你首先必须要慈悲,推己及人。如果我们念佛带有这种心、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带有这种心去,那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这个心就是广大平等的。为什么不能广大?还是不平等,阿弥陀佛翻译成中文就是清净、平等、觉悟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要从理上来捋清楚。一心具足十法界,我们的心都有快乐的功能,也有痛苦的功能。我们现在是希望要回心转意,要回到清净、平等、觉悟的光明状态去,我不想让这颗心在一种自私自利、痛苦纠结的黑暗状态,这才是理上的厌离娑婆和欣求极乐。

  从事相上来说,我们外在的依报环境和自身的报体,是我们要厌离的。事相上有我们这样一个罪业生死凡夫,也有外在这样一个非常浊恶的世界;有一个清净光明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一个功德圆满、具足的阿弥陀佛,一切都是我们本具的。从对应本具的这个角度上来讲,娑婆世界和我自身这个罪业生死凡夫,都是我们一心当中所具备的一种负能量的呈现;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都是我们一心当中所具足的一种清净、光明、自在相,正报和依报是一体的。

  我们要回归、要南无,我不想这样,不想纠结、不想痛苦、不想过这种苦日子了,我希望解脱,回归自在、清净、平等、光明的这种状态。怎么样去呢?我们需要有对境,需要有个榜样带起来。

  我们为什么会冷漠?为什么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呢?我们是落入了事(相),人、我的对立,还是因为自私心。这个自私心让我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它就不平等,不平等就不清净,不清净就不会光明、不会觉悟。

  我们现在是要放下自我,如果我们有一个狭隘的心,就不能圆满地接纳佛的境界的光明。很多人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好,我能去吗?有那么容易去吗?”为什么我们接受不了佛的那种智慧和境界?首先是我们往往停留在自我的意识里,我没看到、我不相信,在凡夫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境界里打转。

  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常常给别人造成纠结、别人也会开发我们心中痛苦黑暗的状态?是因为我们自私、不平等。换一个角度说,就是我们经常吵架,与别人有冲突,不能相互理解。甚至单位和单位之间的竞争,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我们整个人类和外星人之间潜在的冲突,都来源于自私。

  生活中,如果你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包容,对方也能站在你的角度上理解你,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利他的品质。再往外推广,就是对所有的、无量无边的众生的苦难认知,并在这此基础上升起一种救度的心,才叫做菩提心这个心是广大的、平等的,无论是人家害过我的人还是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恩和怨在这里都会舍掉、都会平等,唯有平等才能广大。只有一个广大的心、平等的心,才能与诸佛菩萨的境界相接纳。我们要回头,“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只要你愿意发心,外在的一切缘,本自具足,都能够成就我们的功德事业,因为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就在具足这个缘。

  为什么讲很多祖师大德说,“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实比得人身更容易。”原理是什么?缘具足,你自己本具的东西具足,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有信心和愿力。站在对生命关怀的角度上讲,我们要有这种愿望与憧憬。就是知,知难行易,念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要知很难,真正知道了、明白了,我们就会死心塌地的去念这个名号,不会千辛万苦。当然也不是说,祖师大德说这是易行道,你就不用功了。

  我们的冷漠,是因为我们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包容、理解,我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所以就会造成一些冲突。当我们心里有别人的苦时,就不会那么极端,在别人苦的时候不会再给他加苦,而是去接受和包容,给他温暖,为改变他人生的苦境去寻求方法和指导,这叫做利他。

  利他的前提就是你必须知道他的苦,了解他的苦。为什么观音菩萨他忙不过来,千处有求千处应。为什么观音菩萨还要分三十二应身呢?因为他知道站在适合于众生的角度、用不同的身形去度。如果一个从来没见过佛、没听说过佛的人,全身金光闪闪的人站在他面前时,他认为是高不可攀的,就会敬而远之。我们说人人可以成为圣贤,你们在生活中也可以成为观音菩萨。为什么呢?你慈悲一点,不要让别人把你供起来,你想让不学佛的人来学佛,但你说服不了他,为什么呢?你做的事情他做不到,至少是现阶段做不到,因此他就会对你敬而远之,把你当佛菩萨一样供在神台上。你没有给他现在生活中所需要的。

  我们要站在他的角度上考虑,他能接受什么,我们就帮助他什么,而不是我一下子把很高的东西拿给他、把他吓坏了,因为他的根器不成熟,我们给他的东西要因病施药。真正高明的医生,他就是先把脉。如很多医生说,“你总熬夜,我先不给你治,你先要调整熬夜;你经常酗酒,我现在不给你开药,你先把酒戒了,你醉酒我给你的药是没用的。”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情有一个先后次第,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呈现在众生面前、或者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要知道对方的苦在哪里,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去帮助他。不然的话,这根线很容易崩断,一崩断,可能就失去了一个解脱的缘。所以我们要多看看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方法、他的用心,用大悲心。大悲心是什么?是忍、饶益众生,是站在众生的角度,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角度去摆条件、设门槛。

  站在对方的角度,他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当然有时候众生他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时你可以慢慢的告诉他,一点一点的来,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冷漠,我们永远也成不了众生的帮助者,因为我们内心的门是关着的。一个菩萨的心对众生是敞开的,没有条件。

  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简单的来讲就是无条件的去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如果我们有条件,很多人就进不到我们心里来、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不能进入到他的苦难里去,就不能够帮助他,我们所有的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没有成效。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