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的意思

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

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

──《回诤论》

  在《回诤论》里有一首偈语:「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主要劝勉我们体悟「空」的真理。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空」就是什麽都没有了,其实刚好相反。「空」是建设「有」,如果说「不空」,就什麽都没有了。在「空」里面有无限的可能,好比黄金可以打造成戒指、项鍊、胸针等物品,但它的本质还是不变,所以《般若心经》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纳受「有」的基础,「有」的本体是从「空」而来;「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与「有」是不二的。又如:茶杯不空,水要倒在哪里?口袋不空,钱要放到哪里?行李箱不空,东西要放进哪里?房子不空,人要住到哪里?有了一块空地,才可以建房子,所以「空」和「有」不是对立,「空」是建设性的;在「空」里面就包括了有无,「空」、「有」之间并没有鸿沟;有了真「空」,就能生出妙「有」。

  「空」的意义很深奥,一般人不容易懂。人们所能了解的宇宙真理,顶多是一个「正见」;「正见」就好比拿相机照相,必须将距离光圈调准确了,才可以将物品的原来面目照得一清二楚;因此能够正确明白一个事理就是「正见」,那是凡夫境界的「空」。比凡夫层次更高一点的,是出世的圣者,在佛教称声闻、缘觉、阿罗汉。他们所见到的空是比正见又高一层的「缘起缘灭」,即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起缘灭就是「空」。

  再高一个层次的是菩萨,他们体悟的「空」是「包容虚空,含藏万有」;再往上是佛的境界,那是透视了真空的最高境界,就是「般若」。好比数学上的「〇」,看似没有,但是把「〇」写在一〇〇的后面就是一〇〇〇,写在一〇〇〇的后面就是一〇〇〇〇,因此「空」是万有之缘,万法之本。信解空的真理,便能破除对「我」的执著,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到达那样的境界,自能照见一切事物的真相,心无所住,意不贪恋,随缘而住,那是何等洒脱自在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刊于《人间福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