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怎么办?

\

  人是常常会做错事的,做了比较大的错事,往往不敢让人知道,怕被人知道了,会受人蔑视,被人看不起。于是,便将那些事闷在心底,使得心里难过、痛苦

  这在一般人,以及描写人性的文学小说和感情故事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

  每个人的心理都有道德意识的存在。道德意识,也就是宋明理学家所说的良知良能,以及世俗所说的良心。道德意识指示着人善恶的观念,令我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此,人才能成为有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级灵性动物。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心理又都有着各种的欲求,比如:居住、衣着、饮食、男女、感情、享受……所谓的七情六欲,往往塞满了我们的心底。

  道德意识是理性、知性的,欲望则是感性的;道德意识是根源于人的本性,欲求则是产生于肉体的官能。所以,道德意识与欲望是互相对立、矛盾而冲突的。常常,欲求会突破道德意识的禁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引起良心的不安与痛苦。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呢?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往往是怕人家知道,总是想把它压在心底,不让人知道。可是,把错事闷在心里,越不让人知道,自己心里就越不安、越痛苦!在心理学来说,这是有碍于心理健康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勇于认错,也就是忏悔

  忏悔就是将所做的错事发露出来,不要再闷在心里。发露出来以后,它就消失掉了,心理也就渐渐的平静。

  发露也就是将所做的错事,让人家知道,接受人家的谴责,领受做错事应得的处罚。于是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之后,心理就不会再难过了。

  所以,凡是宗教都讲究忏悔,而忏悔也就是要发露。

  在印度的佛教僧团里,发露是要向人的。也就是说,如果出家四众中,有人犯了戒,做了不该做的事,就要向僧众表白发露,然后接受僧团的处罚;在家居士犯了过错,则要向出家僧众发露忏悔。

  这种仪式,在佛教传来中国之后,虽然已渐渐消失了,但中国佛教徒在修行上,还是注重发露忏悔,只是由印度式的向人发露,转为向佛菩萨像发露而已。

  这是有宗教信仰的好处,不论所信仰的是任何一种宗教,都可以作为发露、忏悔和倾诉的对象。

  那么,如一个人,他什么宗教都不信仰,而他做错了,心里难过,却又不敢向人说,那将怎么办呢?在西洋,有专业的心理医师,专门替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人们可以对他倾诉;但在我们这里,心理医师还是比较少,就算有,我们中国人比较含蓄,也不见得会信任心理医师。

  如此,又将怎样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写出来——以忏悔的方式写出来,寄放在文字中,心里就不会再难过了。

  总之,有了过错,不要老放在心里。过错是违背了内心的道德意识的,所以,当它存在心里的时候,我们心理就会难过,把它发露出来之后,它就消失了,心理也就安然了。因此,佛陀曾说:他常告诫弟子们,做了善事,不要宣扬;做了恶事,要发露忏悔,不要覆藏。实在是深具意义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