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自由自在的菩萨用般若智慧言传身教众生,依靠自心的心灵智慧,从烦恼生死的这一边到..[详情]

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经大全 > 心经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慧明法师:《心经》第八讲

  《心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叫“照见五蕴皆空”,生命的五蕴我们要去照,结果它是空的。

  讲到这个“空”字,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个“空”是没有,是不存在。佛教当中的空就是变化的意思,变异的意思。我再重复一句,空在佛教里有明确的界定,不实在、不永恒、不独立,这个就是空的概念。

  今天我们讲到生命中的五个组成部分,叫“五蕴”,“五蕴”是讲我们生命存在的部分,我们的生命存在是由“色、受、想、行、识”而形成的,但是你用高深的智慧去观察它的时候,它是“空”的。因为它是空的,所以有我们人、有畜生、有地狱、有恶鬼,也有天、有罗汉、也有缘觉、也有菩萨、也有佛。如果不空,世界就不会进化;如果不空,人就不会堕落;如果不空,我们今天就不会开汽车、也不会走路;如果不空,娘胎里面出生六斤就是六斤,也不会慢慢的一年以后变成20斤;因为是空,所以才有生命的存在;因为是空,所以有山河大地,也有北京市、宁波市、也有金峨禅寺;空是宇宙世界存在的绝对的真理,矛盾是相对的真理。

  《金刚经》里面讲,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十方三世一切的佛,正知、正觉、正等的佛都从空当中出现)。因为生命不懂得空,结果才会迷茫,佛法当中八正道的正见就是空见。就是空的观点,见是观点的意思。正确的观点就是空的观点,离开了空的观点,一切都是邪见。也有一部分可能会成为外见,外道的观点,有些可能成为邪恶的观点。所以空见对于我们生命极其重要,但是很多人对空的误解很深,他会认为世界都空了,我们不用努力了?房子不要了?孩子不要了?老公也不要了,老婆也不要了?事业也不要了?佛是不是叫大家这样理解空的?不是!佛讲这种观点叫恶趣空,就是堕落到恶道当中的空是偏见,佛说的空是变异的意思,变化的意思,佛不否定一切,但是它对一切的本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它不被一切所迷惑,有了空见,生命就不会迷惑。

  在这样子的空见下,我们才能够真实的为解脱很多的烦恼,解脱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也会解脱很多你认为日理万机的繁重的事务。真正一个对空见有了解的人,一天到晚的工作他也不会疲倦,不会劳累,精神永远是充沛的,他处理的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还是家庭,永远是站在一个可变化的观点上去处理,他的一生不会走进死胡同,也不会钻牛角尖,这就是空的伟大。

  释迦牟尼佛的另外一个名号叫空王,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道,因为他认知了空,接受了空,然后实践了空,最后成为法王,也成为空王。那么释迦牟尼佛对“空”字的了解那么的透彻、那么的明白,他放弃了什么了吗?没有证道之前,远离妻小,远离父王、远离这个国家,他为了修道;当他证道以后,把他的儿子收为弟子,把他的老婆度化,把他的家族用佛法来教化,并且在印度的恒河两岸,收服了不少的外道,你象舍利佛、自健连等等,十大弟子里面有外道,有最贫穷的人,有最富贵的人,也有大智慧的人,也有最愚笨的人,释迦牟尼佛尽收为弟子。因为他对生命有一个绝对的、透彻的明白,他对空的理论真正的实践到了自己的生命当中去。所以他在弘扬他悟道得道的经验和理论,并且教授这些弟子们修道的过程当中,从不厌倦,从不放弃,象提婆达多那么坏的人,他都接受,象楞严经里面的妓女他也照样度化。他的心量从什么地方来?他的能力从什么地方生起?从空中来,从空中生起。

  空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不管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还是有神的还是无神的,不管是什么观点,永远跳不出空的真理。空是事实。所以第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把生命的过程认知了,把握了,接受了,实践了,得出的结果是什么?是运动和变化的,异生异住异灭,“生、住、异、灭”都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因此佛说照见空了,就什么苦都没有了,一切苦厄都没有。

  在这里我额外的再说一句,佛经不是让我们拿来作话柄的,佛经也不是让我们来作学问的,学佛也不是让你拿来搞时尚的。如果你把佛法作为谈论的话柄,把学佛作为一种时尚,或则你把学佛作为一种理论来研究,那么你就把佛法在做人情。佛法不能用来做人情,它是用来对生命负责任的,它是用来让生命去实践的方法。很多人这儿听经那里听法,这里烧香那里拜佛,我讲心经的课堂里面,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真正能学“照见五蕴皆空”一句话,能够二十四小时里面用它三个小时五个小时,生命的快乐足足能够生起,生命的压力不断的减少。但是人毕竟是人呢,做一时可以,你要他长期的这样子做,他的恒心不够。其实学佛的恒心非常的重要,就象我们出家人有句言语叫:出家如初心,成佛有余。就是你学道、修道,学习佛法的时候,就象刚刚信佛的时候的那个样子去做,一直到老死,成佛绰绰有余。人是有业障的,生生世世带来的贪、嗔、痴影响着他,拖他的后退,他可能在一个范围、一个氛围里面他用心了,离开了这个氛围他又开始懒惰了,就是修道的过程不断在进进退退、退退进进当中。不管是进还是退,这个空的理论、空的观点不能少,这是正见。空能够让人的菩提心不断的延续,空是生命的智慧,只有空能够度一苦厄,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说你信仰上帝能够度脱苦厄,求他来保佑你的话,那是进教堂的一个小时二个小时;如果你想释迦牟尼佛给你加持的话,可能也是在你诵大悲咒、或者心经、或则金刚经的那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一过,烦恼照样缠在你的身上,因为生命还没有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生命要有空的思想来洗涤生命当中的尘垢,我们生命的尘垢不是这生带来的,这生有给我们积累的尘垢,但是生生世世的积累已经造成了我们一种惯性。就象我刚才讲的,十一点半到了,吃饭了,跑到食堂拿上一碗饭拿上一碗菜,囫囵吞枣一肚子下去,完成了,也不知道自己肚子饿还是不饿?想吃还是不想吃?就这样完成了。

  释迦牟尼佛另外几个名号叫“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觉字。为什么这个“觉”字要提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号上去呢?生命不能在惯性,让它始终的这样就这样,那样就那样,习惯性的行为是可以,但是习惯性的心理是不可以的。那要怎么办呢?一个得道的人或则是个修道的人,他每时每刻都是新鲜的,每时每刻都是用一种明亮的、一种苏醒过来的心智去感受、去想、去行、去觉的。我们生命的空见也不能让它成为惯性,一惯性它就开始麻木,那需要什么呢?需要不断的来觉,反省自己,我现在的思想真正切入到空的思想了吗?我现在的思想真正能接受空的思想吗?脑袋里面能够把空的思想遍布自己的整个生命吗?很多人说:师父,我觉得空太可怕了,他说空了我什么事情都不会干啦,这是你的单方面的臆断。真正达到空的生命就象住在美国的一个居士一样,原来他的身体各种毛病都很多,后来他发现了、接触了佛法,遇到了心经,他在上班下班步行的过程当中,始终是亲切的、认真的把这个空的思想贯穿在他自己行走的上下班的路上,由此他一天一天慢慢的积累,后来空变成了他生命当中的一份子,时刻的应用在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工作、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后来他的身体好了,健康了,红光满面了。所以他后来还写了几本佛法修道启示的书籍,有一本叫《念处今论》,里面全部是空的思想,他就从自己的身体上、感受上、思想观点上、心灵状态上入手,就是“身、受、心、法”这四个方面入手。

  身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刚才讲到的“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刚才讲到的“受”,“心”包括我们的思和识,“法”就是我们的观点。每做一件事情,这四个方面用空的思想去贯穿它,那么生命到结果就是心经里面写的不恐不怖,天大的事情下来你也不会恐慌,也不会怖畏,那你说象这种心态生命还会苦吗?就是今天要死了,今天坐在这里讲经他也很快乐,不会对生命中的任何一个节奏产生畏惧,哪怕是明天有人诬陷要坐牢了,同样也坦然自若,这就是心经中讲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生命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灾难、生命当中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僧会五蕴炽盛等等的苦都会如云一样散去,这是心经给我们的一种启示,是第一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平常的时候要正确的、认真的对待这个身体,然后认知这个身体,再来接受这个身体,然后再好好的给它一个正确的定位,空!正确的定位就是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