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略释

  此法由净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于民国六年发明,载于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并教给灵岩山寺常住僧众和有在家弟子

  【原文】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略释】

  此段出方法名称“十念记数”,讲适用对象为后世钝根者,具体来说“若未成片,及一切初机用之,皆无不宜,唯益无损。”目的是摄心伏妄。

  【原文】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略释】

  在都摄六根的同时,即心里念清楚,口里念清楚,耳朵听清楚,同时随念随从一到十记数,一到十反复循环。一到十难记,可分为一到五、五到十两段,或者1—3,4—6,和7—10三段。让意根多干一件记数的活,使妄念无处著脚。

  【原文】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

  【略释】

  此段与晨朝十念作比较。两种方法摄妄的作用相同,晨朝十念是借气束心,一口气中尽力能念多少句念多少句,也能使心专注在佛号上,不起妄念。两种方法的用功方法大不相同。十念记数没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

  【原文】

  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略释】

  与掐珠记数比较。掐珠记数身劳而神动,十念记数身逸而心安。

  【原文】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捨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略释】

  说明十念记数之法是钝根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基础和前方便。

  【原文】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

  【略释】

  此段讲十念记数念佛法的教相判释。即浅即深,浅可功夫成片,深得一心不乱。即小即大,小同小乘数息而数佛去妄,大乃乘佛愿力往生净土成佛。如佛说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惟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佛经云:下品下生者,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称南无阿弥陀佛十声即得往生。祖师立法,与经相合,平时十念记数念佛,训练成熟,习已成性,临终自然能够十念,保障念佛人往生净土,功德不可思议。

  【原文】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略释】

  再比较十念记数念佛与掐珠念佛,掐珠念佛适合行住二时,十念记数行住坐卧都适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