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常释怀,做人何必太较真

  庄子有言:“假于异物,托于同体”,这是在借用人的肉体作为比喻,来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情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必太过计较,凡事释然总归是好的。所以,做人应当常释怀,事事不必太较真。

  佛家讲缘来缘去都是福的因果循环,这和庄子说的“反复终始,不知端倪”有着相通之处,都是在讲一个“圆”的道理,万世轮回,都有自己的运转规律,世人又何必执著太多呢!

  从前小镇上有一个书生,他原有一个青梅竹马、美丽娴静的未婚妻,并且两人约定三年后结为夫妻。很快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书生等到与爱人相约结婚的日子,她却成了别人的新娘。万念俱灰的书生自此一病不起,家里想尽一切办法也都无能为力,眼看他就要魂归黄泉。正巧,有一位远游的高僧路过他的家门,知晓了他的情况,便决定点化此人。

  于是,高僧来到奄奄一息的书生的病床前,从怀里掏出一面镜子叫书生仔细看,书生看到镜子里竟有一片茫茫大海,一位遭人杀害的女子正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此时海风潇潇,海浪无情地拍打着礁石,有一位路人正巧走过,但他只看了那名女子一眼,惋惜着摇摇头离开了。不一会儿,又有一名路人经过,他好心地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盖在女子的尸体上,然后也离开了。等到第三个路人经过时,他费劲挖了一个土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掩埋了。

  书生正在疑惑间,突然镜子里出现了自己的未婚妻,此刻正在红烛帐内坐着,她的丈夫正慢慢掀起她的红盖头。书生终于忍不住了,没好气地问道:“大师,你这是何意?”

  高僧解释道:“你还记得刚才镜中那具海边女尸吗?她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而你就是第二个经过的路人,前世你曾经给了她一件衣服,所以她今世与你的相恋只不过是还你一个情。但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是前世最后把她掩埋的那个人,也就是她现在的丈夫。”书生恍然大悟,猛然从床上坐起,自此身体也痊愈了。

  人们要学着常释怀,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你不能放下的,没有任何心结是解不开的,只要你懂得放手与舍弃,就会发现放下心中沉重的负担,整个人就会轻松敞亮起来。北宋朱敦儒曾写道:“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所以,当你被烦恼俗世郁结了心胸,不妨学一学古人的“洗尽凡心,相忘尘世”,给自己一片“云卷云舒”的清净天空。

  禅宗史上,有一位很知名的金代禅师,他非常喜爱养殖兰花,所以人们在他住持的禅院里总能看到品种繁多的兰花,有些兰花更是难得一见的稀有品种。兰花盛开的时候,香客游人来到禅院听法礼佛,就会看到满架的兰花清幽甘畅,暗香四溢,纷纷赞叹不已。因此,人们就叫这位喜好兰花的金代禅师为“兰花和尚”。

  一日,金代禅师应老友之约去寺外的禅院讲经说法,临行前,他对一位弟子说:“这两日我要去寺外讲经,你要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千万不要忘了浇水。”弟子知道禅师最钟爱兰花,一点儿不敢怠慢。自金代禅师离去后,弟子看护兰花极为仔细,浇水、捉虫,不敢马虎大意。谁知,就在禅师快要回来的当天,他一个不小心,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整架兰花轰然倒地,瓦碎花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这位弟子吓坏了,呆立当场不知如何是好。听到声音的弟子们赶快跑过来帮他收拾,大家安慰他说:“今日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想必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话虽是这样说,但是大家心中都在惴惴不安地打鼓。

  晚上,金代禅师回到了寺院,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他的兰花,这时那位打翻花架的弟子忐忑着说出自己毁了兰花的事,并请求禅师的责罚。

  没想到金代禅师平静地笑道:“你既不是故意,现已知错,我又怎么会怪罪你呢。我种兰花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禅院和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的啊。人间世无常在,一切转瞬即逝,再美好的东西也不是不灭不坏的,执著生烦恼,计较患得失,这不是我禅门家风啊!”弟子听后,犹如醍醐灌顶,瞬间顿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有时就像一条锁链,你挣脱开了,便会轻松顺畅,一旦你计较太多,那么这条锁链就会越来越重,你心中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多,一旦掉入生活无止境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到最后只能在痛苦中轮回。所以,常释怀,安乐才能常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