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不好的人应当退一步来想

印光大师:境遇不好的人应当退一步来想

文钞原文: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

  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

  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须知吾人自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

  华严经谓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岂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尽也。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教主,痛念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门。

  其宏慈大悲,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

——《印光法师文钞》•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如诚法师译文:

  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话,应当退一步来想。想一想世间上超过我的人固然多,而不如我的人也有不少。只要吃得饱穿的暖,何必羡慕别人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这样尚且能转烦恼成菩提,难道不能转忧苦为安乐吗?如果是疾病缠绵的话,应当痛念色身是痛苦的根本,生起大厌离心,努力修习净业,发誓求往生。

  诸佛以苦为师,而成就佛道。我们应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娑婆。必须知道具足系缚的凡夫,如果没有贫穷疾病等痛苦,就会每天奔驰在声色名利的场所,而不能停息。谁肯在春风得意威风显赫之时,回过头来想想未来会沉溺堕落的事情呢?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知道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大多以逆境来磨练他,而敬奉上天的人,应该逆来顺受。然而孟子所说的“大任”,是世间的官爵地位,尚且须要如此的忧心劳苦,才可以不辜负上天之心。

  何况我们以博地凡夫,直接想要上承佛陀觉悟之道,下化法界一切有情。倘若不稍稍凭借贫苦疾病受一些挫折,那么凡夫见思二惑日日炽盛,净业难以成就。迷失暗昧本心,永远沉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啊!

  古德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啊!只要志心念佛来消除旧业,千万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认为因果是虚幻,佛法不灵验。必须知道我们从无始以来,所作的恶业,无量无边。

  《华严经》中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哪里是泛泛悠悠的修持,就可以消除究尽的呢?所以释迦本师、阿弥陀佛,娑婆世界极乐世界两土的教主,痛心切念众生没有力量断除见思惑,特别开设了一个仗佛慈力,带业往生的法门。

  佛陀的宏慈大悲,虽然是天地父母,也不能比喻其中的恒河沙分之一啊!只应该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然可以蒙佛加被,业障消除而身心安乐。

  如果病苦的太厉害,不能忍受的话,应当在早晚念佛回向之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正当危急之际,如果能够持诵礼拜观世音菩萨,菩萨都随感而应,垂慈庇佑,令我们脱离苦恼而获得安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