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专修、杂修的不同作用?

明朗法师:如何理解专修、杂修的不同作用?

问题:

  弟子读《印光法师文钞》中有一篇说:善导大师所开示的专修杂修的区别就是,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恭请师父开示应如何理解?

明朗法师:

  对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分心太多,我们就很有可能不得受益。在精力有限、我们工作又很忙、世间应酬又很多,我们就东看看西看看,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这个经典说,这个功德很大,那个经典说这个功德也很大,然后我们就会造成两种倾向,大家注意,就会用这个经典里面所讲的功德大,来跟其它的经典比高下。

  但是我所看到的经典,佛从来没有在哪一部经典这样说。比如说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功德,他从来也不会说与《佛说阿弥陀经》的功德来比;而且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他也不会与《般若经》的来比,说《佛说无量寿经》功德很大,比《般若经》要好得多了,不会。它是以什么?比如说我们诵这部经,它可以开慧、明理,可以指导我们好好修行,尤其是我们如理如法地去落实,去行持的话,它可以成就佛果。你如法修行,所以经典里讲法供养为最,法供养它跟谁比?跟布施,财布施来比的,他绝对不会说以这部经典的功德和那部经典的功德来比,是法平等,都好。所以我们往往就会落入这种凡夫的二分法,你说这个好,肯定是其它的经典都不好了。

  我们有时候一念这,“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佛第一,释迦牟尼佛或者药师佛肯定是第二了,那其他的佛呢?十方三世佛就是谁排第三,谁排……我们用这种心来排。那我们是念佛的,见到释迦牟尼佛像,见了药师佛像,我是拜还是不拜呢?我是修净土的,这就是凡夫心,他就会很容易在这里面打转转。佛说这个有功德,是在我们了生死的、在我们转凡成圣的这个角度上来讲的。

  第二,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这个功德大,那个功德不大,不是说不对,比如诵持这部经的功德,比布施供养三千大千世界的拿去供佛这种供养的功德怎么样怎么样大。它是为了引导我们生起信心因为佛法的修行,信为能入。如果你没有信心,你没办法深入,而真的不是在这个事相上去折腾。很多人说诵持经典的功德,这个经典的功德力很大,那有的甚至遇到了要放生,要救度众生,我们的财布施这方面也会打折扣。

  他说这个好,我们就说其它的不好,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我们相对来讲,我们要在这方面多用功,多诵持这部经典,多念佛。那有时候,我们周围有的人很苦,甚至在方方面面都很苦,我们的人生的开导,甚至我们引导别人怎么样去改变自己的错误的行为方式,我们要去帮助,甚至对乞丐我们也要去帮助,这是要做的。当然了,又回到前面来讲,依你的发心,如果你发的是世间的心,你诵再有功德的,佛再怎么说这部经典怎么殊胜,那你发的是世间的心,你诵这部经也没有什么功德,也打折扣的。

  你是发成佛的心,发救度众生的心,你去救济一个乞丐,哪怕是你财布施,你也有无量的功德,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讲到的。如果你是为了亲人,用布施供养,比如我们造塔庙,经典破旧了,旧的塔庙破落了,我们把它装理、修复好。甚至一个病人、穷人婆罗门或者是有年长的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帮助他,以这个功德回向给自己家人,舍一得万报。如果你回向极乐世界,这个功德可以成佛。那功德大还是不大呢?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落在文字相和我们凡夫的这种生灭心里面去谈。

明朗法师:如何理解专修、杂修的不同作用?

  专修谓身业专礼,这个礼,拜阿弥陀佛,拜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我这里还得强调一句,拜阿弥陀佛,并没有说要你在内心深处排斥释迦牟尼佛。或者见了其他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我们根本就不拜。如果我们有因缘遇到了或者寺院里弥勒菩萨,还有大雄宝殿有三尊佛像,或者我们进药师殿,见到药师佛。大家注意,这里面可以拜,就是内心里面你不要抗拒。我们如果要想专修,在自己佛堂里只立阿弥陀佛像就够了,可以了。

  口业专称,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意业专念,就意念,我们这个意业只想极乐世界。我们这个对不对呢?对,非常好。这个让我们的心能够专注,时时处处,我们的身口意都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上用心、作文章。这个对于我们的心的专一、纯净非常有好处。我们现在往往有时候喜欢在网上东看看西看看,甚至听法也是,听了这个人这么讲,那个人那么讲。同样的一部经典,包括《佛说阿弥陀经》,甚至《印祖文钞》里很多的教言,我们就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你要领会他的角度,如果你角度你领会不到,我们很多时候就打架。

  为了不让我们心很散,内心里面烦恼很纠结,去接受了很多的知见以后就发生冲突,所以尽量地专,少道听途说。其实我们作为佛弟子,念佛人,我们有一点可以肯定,所有的高僧大德,比如说讲净土的经典,其他的讲其他的经典我就不说了,讲净土的经典,可能他的角度有所不同,他的体系也不一样。包括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还有一部幽溪大师的《圆中钞》,等等,这个都很大,体系都很大,不一样。你要把它那个体系捋清楚,你都要花很多时间,你三部当中选一部,你学就好了。

  不然的话你说:“我在学《弥陀要解》,就发现怎么莲池大师是这样讲的,那个谁谁谁就是那样讲的。”他无非都是让你深信发愿,念佛,这一点是绝对不会错的。如果说我们在其他的有一些角度,甚至用辞,讲的方法方面去折腾的话,我们就很容易分心,心是散的,不容易专注。这是说祖师大德的开示和著疏。甚至我们现在的很多一些高僧大德,他有可能从天台的角度上讲的,有可能从唯识角度上讲的,有可能从那个角度这个角度上来讲,角度不同,所以有些说法有所不同。

  但我们并不是说其他的开示、其他的高僧大德讲得不好,而是我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有限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自己在内心里面打架,就心不专一。为什么讲我们要看祖师大德原著,甚至你自己用心去拜,去感通,这是基本的一个用功方法,看起来很笨。你们可能不知道……,比如《金刚经》,我们从历朝历代以来,《金刚经》流传很广,它的注疏有多少?有八百多种。你说你看谁的,你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呢?不能说,都对。但你要换八百多个角度,我觉得没有必要,你这样也是折腾自己。那就怎么样?你选其中一种。高僧大德,有些高僧大德引荐的,也可以。自己去拜、去读,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修净业行,这里面谈的善导大师讲的净业的专修,就是身业专礼拜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口业专称阿弥陀佛名号,意念就是专念,意念西方极乐世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功德庄严,这个是让我们的心能专哪。我们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成为一个通家,我们要专修,这个实际上是我们这个时代众生修行方面的很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

  有时候看到,这个经典也好,那个经典也好,这个也想弄,那个也想弄,最后什么也没弄到,因为你都是蜻蜓点水。包括我们去修去学习,一些祖师大德的一生的著疏,开示也是一样,很多,你看《蕅益大师全集》,那是你一辈子都可能看都看不完,写了《楞严经文句》,《法华玄义》,还有《唯识开蒙》等等,天台,四教仪,《四书蕅益解》,很多很多。我们没有那个能力,那我们就尽量的制心,把这个面稍微窄一点,稍微窄一点就主攻。一部经通、一部经深入,不说通了,通现在还肯定我们都达不到,我们就一部经一个方面能深入,其它的方面也能深入了,一样的。你看别的东西也能深入下去。结果你说这个也弄、那个也弄,最后弄的什么也没弄懂,都是浅的。你只要是表面上的,都在弄,都是表面上的,你只要一部经深入下去以后,其它的经也深入下来了。这是一个修学的基本的方法问题。

  所以他说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因为我们这种能力不够,我们心不够纯一,我们专礼、专称、专念这个目的是什么?要专,心要纯一,是这个意思。并没有说别的法门不好,不要落入那种对立的这种思惟方式里去。如果你能够纯一,你专修种种法门也没关系。

明朗法师:如何理解专修、杂修的不同作用?

  这里面有个问题。我们有机会到了寺院去,一进山门有弥勒佛、还有韦驮菩萨、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还有药师佛殿、文殊普贤、十八罗汉,都有。如果你内心里没有抗拒都没关系了,你只拜阿弥陀佛也没问题。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有抗拒你就不对,说明你还是没有通,是没有学进去,天天我只拜阿弥陀佛,其他我都不拜。

  佛法不是这样的。那我要怎么用心呢?大家注意,比如说我在拜观音菩萨的时候,观音菩萨实际上就是阿弥陀佛,他当然了,他本身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体的;比如说我在拜地藏王菩萨的时候,我就把他看成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或者阿弥陀佛的显现;到药师殿去,药师佛也是阿弥陀佛的另外一种样子。就是你外相上……,比如说我们有十个人都在拜药师佛,你一个人不拜,我是拜阿弥陀佛的。那你这里面就要去观照自己了,我内心里面对药师佛有没有排斥,我是念阿弥陀佛的,我为什么要拜药师佛?那你这个念头里面就有问题。那我拜药师佛我可不可以拜呢?在拜的时候就是你的心里面可以……,这是阿弥陀佛换的另外一个样子,佛佛道同嘛,就是一切法要会到阿弥陀佛那里去

  你这样修,这个叫什么?摄万法融为一法来修,一切无不是阿弥陀佛的显现。你不是念阿弥陀佛吗?外界的一切的景象,一切的周围的人事物,外面那个骂你的人,指责你的人,你不要抗拒,你不要有意见,他可能(就是)阿弥陀佛化现来考验我的。有时候我们要坐车,觉得很吵,很吵怎么样?要念佛。念佛,你慢慢地就把那种……,一个是我如果能够念声音很大,你怕影响别人怎么办?周围的一切的声音都可以想象成为阿弥陀佛显现来干扰你,看你能不能听得清楚你自己的佛号,你就不抗拒,就在转念头了。哎,这个就是专称。我们有时候妄想很多,不能安静。我们的念头东想西想的,这个都是阿弥陀佛在考验我了。实际上我们的身口意怎么样?都在阿弥陀佛身上作文章,在阿弥陀佛身上去会,专哪。特别是我们很多人学佛很多年以后,要有这种习惯,很好。

  因为我们不可能说像很多老菩萨那样,佛堂就是家,外缘就少了。我们觉得还有一些,比如有些上班,还有家庭责任,把一切都回归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回归就在我们当下转念头,就你的发心,孝敬父母,你要孝敬,教育子女,要尽责任,这个都是我应该做的。小孩不听话,这是阿弥陀佛来考验我的,真是阿弥陀佛嘞。那么爸爸妈妈有时候不听啊,我们也不着急,这也是阿弥陀佛来考验我对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信心,包括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所以这里面需要注意这点。我们尽量的要专,要专修,不能去东弄西弄。不能去求,求买股票涨,也要健康长寿,要儿子孙子,希望他们学习顺利,也能够升官发财。我们东求西求,这个是最大的问题,起心动念上就有问题。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生净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