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中不造恶业?干了造恶业的事怎么办?

如何在工作中不造恶业?干了造恶业的事怎么办?

善士问:

  我作为一个咨询顾问,服务的客户中有医药公司,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药品推广的方式和说法,可能与真实的药效有些差距,或者同样疗效费用差异很大的现象。但是,为了促进销售结果,我会力求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时常泛起“病人和家属如果买另一个药效差不多但是价格更加便宜的药,应该是更加善良的做法”。从佛法的角度看,怎样是我心安且服务好客户的平衡点呢?

  德光法师答:

  这不属于营销,而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的赤裸裸的欺诈行为。病人生病,希望通过医药恢复健康,你不推荐便宜的药也就罢了,还夸大药效,虚假宣传,这是非常泯灭德行和人性的行为。医药公司吃着人血馒头,你作为顾问如果不能做到坚守底线,至少不能在旁边出谋划策,助纣为虐,否则这是非常可耻的。这种钱赚得越多,罪业越大。

  药品是商品的一种,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药品又是特殊商品,对于病人来说是救命的必需品,如果价格过高,导致病人吃不起,那就是谋财害命。

  近些年,在药品加价率管制政策的倒逼下,药企豢养了大量医药代表为医生提供回扣,药厂的公关行为驱使少部分医生成为谋财害命的“恶狼”。回扣丰厚的药品淘汰回扣少的药品。大量安全有效的经典老药因为价格低廉而被赶出医药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副作用大、疗效差,价格虚高的“伪新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当然,医药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责任也不全在医药公司。但是仅仅针对营销这个问题来说,虚假宣传和忽悠病人在同等药效情况下购买更昂贵药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

  你作为医药公司的咨询顾问,应该尽己所能的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唯利是图,而是想办法怎样能让病人得到利益。毕竟,谁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病人。佛教布施积福的八福田中,病人福田为第一福田,当你通过咨询改变医药公司的营销策略,使得千千万万病人得到实惠的时候,这无形中会积累无量的福报。若要心安,唯有如此,这是最好的平衡点!

善士问:

  我是一名影视广告工作者,在我们的拍摄中涉及到客户报价单,比如实际成本是5000如果我们报5000就没有盈利,我们只能加一些再报给客户,这种情况算妄语吗,因为想去受五戒之后再受菩萨戒。所以想请教师父,感恩

  德光法师答:

  第一次遇到像你这么善良的工作者,如果大家都按成本交易而没有利润,那么世界上也就不会存在商业了,利润是推动商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关于商品(包括实物商品和服务商品)的定价,通常包含价值和附加价值两部分,其实你为客户创造的超出拍摄成本本身的附加价值才是构成价格和利润的核心,也是客户对商品及服务是否满意的核心,服务类商品更是如此。因此你有权利分享为客户创造的附加价值。你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客户选择接受,这是合理的商业行为,不会犯妄语戒。

  下面为你列出小妄语戒的犯缘,符合下面所有六条标准才算犯戒:

  ①对境是人。你所对的境是人,不简别在家、出家

  ②人想。作人想,没想差;

  ③违想说。违背心里所想来说;

  ④知违想说。知道自己是违心想而说,指内心有心要打妄语;

  ⑤言了了。言语清楚明白;

  ⑥前人解。对方听到以后懂了就犯。

善士问:

  我做农产品,一直想优质优价,但市场上就是行不通,因为供大于求,客户总是压价,请教师父怎么才能平衡价格和质量问题呢?

  德光法师答:

  众所周知,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而上下波动。价格并非始终反应价值,而是一种动态平衡。优质的商品是否能够优价,关键看销售是否对路。从总体市场上来说,供大于求,客户必然会压价,但是如果把商品定位于解决客户现实需求且供小于求的细分市场,并专注拓展通往优质市场的渠道,那么就可以做到优质优价。

  另外,提供一个优质高价成功的案例供借鉴参考:美国有一个名为Whole Foods品牌超市,其中物品的价格是其他普通超市的一倍,但是仍然拥有为数众多的忠实顾客。此超市主打绿色和健康,所有的产品都有质量保证,这解决了顾客选择的问题,到了这个超市意味着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因此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成为了这家超市的常客。Whole Foods的成功看似不走寻常路,其实是遵循了“顾客至上”这一原则,也就是利他。当你能够创造这样一个口碑品牌的时候,想实现优质优价就不再会困难了。

  最后给你推荐一本书《当和尚遇到钻石》,其中有这样一些话:“不论是做生意赚钱,还是修行古老的佛法智慧,都是为了充盈我们的生命,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如果一味的只懂得赚钱,却不顾自己与他人利益的人根本不配称为商人。一个没有人我之别(分别心)的人,才是真正唯一能够行布施,在心中种下铭印,于未来获得大量财富的人。以教导他人如何创造财富的方式来分享财富,是在心中种下获得无量无边财富种子的最殊胜深奥的方式!”

善士问:

  如今共业呈现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和经商环境等因素的不利都不同程度让大家产生危机感和焦虑感。工作、经商中也陆续出现外部大环境的障碍!佛陀也说,果报现前,神通敌不过业力,面对如此福报衰损、共业丛生的局面,人们的安乐在哪里?

  德光法师答:

  《法句经》里面有这样一个偈子:“得饮法水者,心清而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所说法。”

  人之所以不安乐、焦虑是因为心不够清净。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多思维、践行佛法,必然会喜悦安乐。

  佛陀时代,曾经是国王的宾头卢尊者在跟随佛陀出家修行后常自言自语:“我很快乐,我多么快乐啊!”诸比丘不解,问佛陀,佛陀说:“这是他的心田得到佛法的滋润,体悟到了解脱的妙乐。”焦虑也好,安乐也罢,无非是心的一种感受。渴了,有水喝就是安乐;累了,能休息就是安乐;灾难面前,能活着就是安乐。

  有时候我们并非真的不安乐,而是希望有更多的安乐。但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当我们遭遇挫折,感觉人生失意的时候,其实只是体验了一把无常。如果你能承认并坦然的接受无常,也许就没有那么痛苦了。生活,是修行最好的检验场,只有经历了人生酸甜苦辣的洗礼,我们才会成长。有的人一路繁花似锦,有的人一生坎坎坷坷,无论怎样,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生活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愿我们在这场修行里都能修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善士问:

  我所在的教育机构,好大喜功,时常组织高大上“面子”活动,导致正常教学质量堪忧,但机构利用消息不对等,对外夸大宣传教学效果,家长不明内情,信假为真。我因此感到愤怒、无力。我该如何面对这种问题?

  德光法师答:

  你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这非常值得赞叹,但是你的“无力”也暴露了你的懦弱。你还要在这家机构谋生,因此不得不暂时隐藏起自己的“愤怒”。不知道你的这种正义感会不会随着时间而消耗殆尽。马克·吐温曾说过:“当真理还在穿鞋时,谎言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

  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大量的谎言。谎言之所以难以杜绝,是因为它跟真实很像,如同“真实”难以用绝对化的方式定义一样,“谎言”同样难以界定。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剖析:谎言的存在无非是创造者和传播者的“功劳”。不知真相的谎言传播者,只是愚昧;而谎言的创造者,却是恶。谎言的本质是主动造错,说谎人自觉不自觉地享受着操纵事实的快感。谎言是真实的影子,透过这影子却能看到人性的丑陋。

  在佛法中,谎言是妄语的一种,另外三种分别为两舌(挑拨离间)、恶口(粗恶语)、绮语(邪僻不正、挑逗之语),因为其有种种过患,因此被佛陀所禁止。无论是不是佛弟子,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说假话。某些特殊情况下,你可以选择真话不全说,但是假话一定不要说。真话不全说代表你的态度,而说假话则失了自己的处事原则。

  同时,正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嘴上,你可以在自己能够负责的教学领域做一些既能实实在在利益学生和家长,又能为单位挽回夸大效果的活动,用行动践行真理。无论世事多变幻,也无论人情多冷淡,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以沉默的方式定格,你依旧可以端坐流年。

善士问:

  我目前从事药品销售工作,公司按照KPI考核销售目标,完成度与团队成员收入直接挂钩。同事常将利润低的药品藏起来或谎称没货,在这点上我无法与他们达成共识,导致领导打算将我调离现在的工作岗位,请问我该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

  德光法师答:

  如果真的像你描述的那样,同事利欲熏心,领导用人不明,那调离这样的部门,师父觉得反而是好事。以后还是得提高自己的能力,当再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可以不总是当那个受伤的人,也可以让正义扬眉吐气一把。就像那句著名的法律格言一样:“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原标题:我在工作中干了造恶业的事情怎么办?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光照自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