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与人生 >

如斯的觉性

\

  当年佛祖菩提树下悟道后,开口便说:“善哉,善哉!大地众生悉具佛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什么是佛性?佛性就是觉性。

  觉性又是什么?觉性就是众生觉察宇宙、人生实相的一种本能。通俗地说,觉性就是灵性,即灵明觉性。

  觉性有三重境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如实地觉悟了诸法的真谛;觉他是不仅自己觉悟了诸法的真谛,而且还以慈悲平等之心,去帮助一切有情众生获得觉悟;觉行圆满是自觉、觉他的智慧与德能均已达到最高、最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这就是说,人佛二性,本为一体。不仅人有佛性,万物众生也都有佛性,就连小小的蚂蚁、蚊子也一样有佛性。所谓佛,就是心中不再有贪、嗔、痴的毒素,不再有七情六欲的烦恼

  “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蚊子,去理解众生是如何从本具觉性到完全丧失觉性的过程。蚊子在叮咬人之前,异常灵敏,它通过每秒钟振动五六百次翅膀来感受周边的各种变化。当它准备叮咬时,通过扇动翅膀来发送和接收信息,来判断相互的位置,来判断人的警觉程度。然后,它会慢慢地落在你的身上,但不会马上就叮咬吸食,而是稍微停顿一下,再次观察你的反应。这时若稍有动静,它便即刻飞走。灵敏觉性告诉它:危险!

  可一旦吸吮到人血,它就会沉醉在美味中不能自拔。不一会儿,它细细的肚子变得滚圆,这时即使你轰它,它也不愿飞起。真是乐不思蜀了!“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时,蚊子面临的危险最大,因为吃得太多,反应速度很慢。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蚊子在没有吸食到人血时,它的觉察能力是灵敏的;但当它吸食到人血后,因为美味而生起的贪著心,覆盖了其敏锐的觉察能力。

  其实,人性也是如此。欲望过强的人,会因为欲望而遮蔽了觉性,而觉性的缺失容易让人丧失理性,犯下错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蚊子是这样,鸟是这样,人也如此。贪、嗔、痴会让人失去理智。

  一切众生,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尽管身体构造不一样,但佛性是相同的。佛性中产生了人性,这就是轮回的诞生;人心中发现佛性,这就是解脱的开始。

  我们看懂了这个问题,就要慢慢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不断将被贪欲覆盖的觉性修炼得敏锐起来,恢复它本具的灵明觉性。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对于凡俗之人,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不可能的。但恶念起时,能不能及时觉悟?能觉悟,善念就生了;不能觉悟,可能就会演变成恶行。

  如果没有信仰,人在内心空虚时,会更加追逐眼耳鼻舌身意上的感受和满足,眼睛要看美丽的,耳朵要听悦耳的,鼻子要嗅美妙的,舌头要尝美味的,身体要感受美好的。这时人的状态最危险,因为人的欲望众所皆知,人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

  人不可能完全消灭欲望,而且,适度的欲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欲望如洪水,如果没有堤坝,会泛滥成灾,会把自己淹没。因此,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学习禅坐,培养定力。通常,人们习惯于向外看、求外力,结果是越看越乱、越求越少。因为人们没有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没有活在当下,所以无法解决自己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只有随时保持觉知,常住善念之中,不忘记佛在心中、道在当下,才能守护住自己的这一颗心,让我们本具的佛性显露出来。

  有一首偈子说得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在问题发生的当下,要能立刻觉察,同时把问题解决。让觉照持续如链,不要断掉,且不断地运转,让觉性与行为合一,这就是修行,也是对幸福与觉性的修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