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趋静室,不远闹市的解释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

不趋静室,不远闹市。

──清‧雍正

  这段偈子出自清代雍正皇帝选编的《御选语录》之〈无心颂〉。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心、有念之处,都是外相上分别的世界,而有善恶、美丑、好坏、是非等种种的对立分别。在佛法里,世间万象的本质是不一不二,并没有什么美丑之分、淨垢之别;只要内心清淨,他的世界必然是「随其心淨,则国土淨」。

  经典记载:过去文殊菩萨要善财童子去採药草,并指明必须是可以做药材的。善财童子放眼看去,发现每一株草都具有药性,便问文殊菩萨:「山河大地,没有不可以成为药材的,不知道您要我採的是什么药草?」文殊菩萨微微笑,说:「你看到是药草的,就带回来吧。」善财童子顺手採了身边的一株野草,恭敬交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举起这株药草向大众说:「各位!这株草既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件事:药本身并无好坏贵贱之别,重要的是能对症治病。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厌细流,才能成其高、成其大。因此不必羡慕别人所拥有,也不要排斥自己不喜欢的,一旦心中有了分别,成就有限;对一切事物没有分别心,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好比虚空,不管黑暗光明,都能兼容并存;大地山河,不管善恶美丑,它也能承载担当。只要我们内心清淨,大地山河会随著我们清淨;只要我们成佛地狱众生也会随著我们成佛!

  「不趋静室,不远闹市」,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不一定要远离人烟或一定要在禅堂才能有所成就,热闹场中也能做道场!因为修行的目的,主要是改心换性,不在外境的差别好坏;就如莲花虽生长于污泥,却能出污泥而不染,绽放出清雅芬芳。因此,一个参禅的人,即使他身在禅堂,如果头不顶著青天,脚不踩著大地,眼中没有芸芸众生,也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禅者。

  这首偈子启示我们,对于外境,不应有太多的分别拣择,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面对外境时,能不起分别,心中就能包罗万象,人生自能宽广无边!

二〇一二年七月六日刊于《人间福报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