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韦应物《咏声》的禅意

[禅宗文化] 作者:吴言生/辛鹏宇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咏声

〔唐〕韦应物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作者】

  韦应物(737—791),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诗人。其诗有陶渊明之风,世并称“陶韦”。

【译文】

  万物因缘和合生起了声音,

  浩瀚的太空是永恒的寂寥。

  声音从安宁寂静之中生起,

  最终在安宁寂静之中消失。

【禅意】

  诗以吟咏声音的起灭,感悟人生盛衰无常、万动归寂的禅理。

  人世间的一切“声音”,即功名荣宠、名誉地位之类,都是由各种缘分而形成的。

  当你声名显赫的时候,即人生得意繁盛、如日中天的时候,要泰然,保持一份淡定从容的心态,方不至于迷失。

  当你声名衰微的时候,即人生失意落寞、日薄西山的时候,要坦然,保持一份随缘任运的情怀,方不至于痛苦

  宋代赵抃致仕(退休)时赋诗说:“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只有经历过繁华的智者,才能在显赫的声名之后获得这份淡泊与宁静,才能参透“只手之声”的禅机。

  默雷大师指点年方十二岁的徒弟东阳。东阳年纪虽小,却坚持参禅,默雷让他参只手之声。他专心参究,从窗口听到了艺伎演奏的声音。“啊,我会了!”第二天早晨,老师要他汇报心得时,东阳演奏了那种音乐。“不是,不是!”后来东阳听到了滴水之声、风鸣声、猫头鹰的叫声、蝉声,都被一一否决。他花了一年的功夫,始终找不出答案。最后,小小的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是以,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圣一大师的无声息的庙宇,也深得只手之声的妙谛。圣一是位很有悟性的独眼禅师,主持京都的一座寺院。此寺无论日夜,均极静寂,连诵经的事也被这位大师废止了。他的门人除了坐禅之外,别无所事。一天,当他圆寂之时,一位邻居老妇听到了金磬和诵经之声,她知道,圣一已经离开人间了。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禅,就是让我们看无形之形,听无声之声。这无形之形,才是本来的形;这无声之声,才是本来的声。禅者说,一个人经过修炼之后,会将心境升华到平和宁静的境界。正如悟道的禅者所说:

  云,静静地飘在天上;

  我,静静地活在世上。

  对这份宁静的声音,你是否做好了欣赏的准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