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凡夫地发起菩提心?

怎样从凡夫地发起菩提心?

  一个普通的学佛人,怎样从凡夫地发起菩提心,又该怎样护持,直到成佛,您能不能简单给我们开示一下其中次第。

  法师:学佛,首先要对三恶道乃至整个轮回痛苦有深刻认识,这是每个学佛者必须具备的认知。否则,学佛往往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这种对轮回苦的认知,也是出离心生起的基础。如果缺乏出离心,就很难舍弃对世俗的贪著,菩提心自然也发不真切。

  发起出离心之后有两种导向,一是导向个人出离,一是导向菩提心。过去,我们往往将出离心和菩提心对立起来。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当我们因不忍轮回之苦而发心出离,同时想到六道一切众生在轮回中受苦,本着对众生的悲悯,希望带领他们一起出离,这样的心就是菩提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菩提心就是出离心的延伸和圆满

  发菩提心,首先要了知其心行特征。菩提心有利他、无限等特征。利他,即利益众生;无限,则是指它的作用范围。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或多或少的利他行,但我们的所缘极为有限。因为凡夫心是狭隘的,我们愿意利益的,往往只是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而发菩提心则是要将利他心扩大到一切众生,这才是关键所在。在修习菩提心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愿,发愿利益一切众生。之所以要不断发愿,正是为了提醒自己,使这一愿力得到巩固。除了以观修强化愿力外,我们还要通过布施、持戒等菩萨行来成就行菩提心。

  但我们要知道,无论愿菩提心还是行菩提心,都属于世俗菩提心,能否进一步得到升华,离不开空性见的指引。如果不能证得空性,了知诸法实相,菩提心将永远停留于世俗菩提心,无法上升为胜义菩提心。

  我们所熟悉的《金刚经》,也是关于菩提心的修学指南。经中,佛陀反复告诫我们去庄严国土、利益众生、广修布施,但同时又随时提醒我们不住于相,以无所得的心修习善法,了知一切都是因缘假相,既不住于空也不住于有。不住于空,便不会偏空;不住于有,便不会落入凡夫心。所以说,具备空性见,才是提升菩提心的关键所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