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佛教的九种食与饮食之法“食存五观”

佛教的九种食与饮食之法“食存五观”

佛教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食的种类有九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

  所谓段食,分时间段啮碎而食者。以香味触三者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此段食即指寻常之食物,现代营养学之所谓的饮食,如米、面、油、果蔬等。

  所谓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者。即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接触外境所衍生的意识有长养身心之用。如黑白、软硬、冷暖、好坏等感觉。

  所谓思食,意识思好事而生乐,资益诸根者。即意识思想所欲之境,期望自己能够向好处发展。如发生灾难时,人若有坚强的生存意识,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所谓识食地狱众生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依前三食之势力,产生思想、语言、行为三业。以业而得果报,形成死后转世轮回的力量,维持身命的连续流转

  所谓禅悦食修行之人得禅定之乐能养诸根者。即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悦,即能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称之为食。

  所谓法喜食,修行之人闻法生欢喜,资慧命养身心者。听经闻法,可以令人增加智能,打开心识,有益善根。

  所谓愿食,修行之人发誓愿而持身,修万行者。即修行之人发大愿,利益众生,断烦恼,证悟真理,以愿持身,常修清净行。

  所谓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资益慧命者。即修行之人正念分明,忆持善法,信受奉行,心不颠倒妄想,不分别计较,不攀缘执着,得以超越烦恼。

  所谓解脱食,修行之人终得涅槃之乐而长养身心者。即修行之人解脱恶业的系缚,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大自在

  这九种食中,前四种为世间食,后五种为出世间食。《阿含经》中,佛告诉诸比丘:当其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即佛认为世间食主要是用来活命的,只能增益身体,众生不可贪图其色香味等而心生贪执。众生真正应当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出世间食,因为它可以令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