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释迦牟尼佛,亦称“释迦文佛”、“世尊”。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母亲名摩耶。“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实他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汉译为“一切义成”。
悉达多太子降生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古印度。当时的风俗,女人要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回娘家时,路过岚毗尼花园,看到一株非常美丽的无忧大树,她将右手攀着这株树的树枝。这时,悉达多太子就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相传他出世后,姿相超异者有三十二种,天也降三十二种嘉瑞以应之。
《金刚仙记》则说,悉达多太子降生时,有三种奇异瑞相:一是运用神通妙力,能够凌空飞行;二是自然出现七宝莲花承接佛足;三是行走之时,脚底离地四指之高,使地上清楚地印映出佛脚底的干辐轮相。悉达多太子降生后,即东南西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豪迈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随后又唱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也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佛无有如佛者。”这时,天上出现两条龙(汉传佛教传说是九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为他沐浴全身。直到如今,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佛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浴佛节。
悉达多太子在岚毗尼花园降生的消息,由一个大臣飞马回宫报告了。净饭王得子,心中高兴万分。他派人火速接回母子俩,并请阿私陀仙为太子看相。阿私陀仙将悉达多从头到脚看了又看,说道:“太子的相具足三十二相,实在太好了。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具有三十二相,一个是佛,一个是转轮圣王。但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与佛的三十二相,是无法比的。现在太子的三十二相,部位端正,相相分明,将来一定会出家成佛。”对于阿私陀仙的预言,净饭王忧喜参半。他一心希望太子将来能继承王位,传宗接代,不想让他去出家成佛。
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后,他母亲摩耶夫人因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释迦牟尼佛,福德智慧大增,依因感果,离开尘世,飞升忉利天。从此,太子便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养育成人。他17岁时,净饭王为他挑选了一个名叫耶输陀罗的德貌双全的姑娘与他结婚。
悉达多从小对于人生的各种现象,经常苦苦思索。有时在阎浮树下,思虑农民耕种劳碌之苦;有时看到动物弱肉强食,从而厌倦了人生的争斗。他经常出游,理解了生老病死的苦衷。他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说教,决定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净饭王听了他的请求,泪如泉涌,沉痛地对他说:“悉达多,如果你有了儿子,我就同意你出家。”太子就用手指着站在旁边的妻子的腹部说:“父王,她有娠了!”耶输陀罗大吃一惊,就得了胎,后来就生下了儿子罗睺罗——这便是指腹成胎的故事。
悉达多出家,是在二月初八深夜偷偷离开王宫的。他带着马夫车匿,驾上骏马健陟,由四大天王捧着四个马蹄,在净居天人的神力护持下,飞出了城墙。他回顾王宫,发誓道:“如果我不能求得正觉,度众生离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罗城。”他来到雪山,剃发修行。经过六年苦修,饿得皮包骨头,污垢满身,他终于理智地觉悟,苦修并不能解脱人世的痛苦。
于是,他便到尼连禅河洗浴,上岸后浑身乏力,幸有一位牧羊女以牛乳掺米煮粥给他喝下,才恢复精力,便坐在菩提树下发誓:“如不成佛,决不起座。”魔王担心悉达多成佛后对自己不利,就率领魔军、魔女前去骚扰,对他软硬兼施,耍尽手段,但他始终岿然不动。魔王气得狂叫:“你的福业谁能证明?”他便以右手指地,表示自己的所有言行大地可以证明。大地果然发出六种震动,地神涌出半身,高呼:“我能证明!”从而将魔众惊散。悉达多沉思了四十九天,悟得“四谛”、“十二因缘”,终于成道。
释迦牟尼成佛后,到处宣讲佛法,普度众生。他初转法轮授道的,是桥陈如等五位本族人。从此,佛教具足了佛、法、僧“三宝”,释迦牟尼成了佛教始祖。此后,释迦牟尼又度了耶舍等51人出家。接着,他观机施教,再度三迦叶等一千人出家。后又通过弟子马胜比丘,传授佛的因缘教法,化度了六师外道之一——删阇耶教徒舍利弗、目犍连及其弟子二百人,使之皈依佛门。释迦牟尼传教三十九年,开了三百多次法会,足迹遍布古印度各国。他80岁时,自知阳寿已尽,行至恒河之滨娑罗双树之间卧下,进入了大般涅槃。
- 上一篇: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分别是哪四位?
- 下一篇: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最全的烧香图解,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
-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严咒简介,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种苦报 从婚后出轨事件看出的因果报应
- 地藏经简介,地藏经主要讲什么?
- 《华严经》简介,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
- 佛教基础知识
-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 为什么要学佛?有什么用呢?
- 心经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
- 心经入门
- 2020年佛教节日一览表
-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义呢?
-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 什么是咒语?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
- 佛教名词
- 准提咒简介,准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门
-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
- 诵经有诀窍吗?诵经的十二条诀窍
-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
-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
- 皈依证怎么办理?办皈依证后的忌讳是什么?
- 女众出家前须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
- 往生咒简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给去世的人上香的规矩
-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
- 求佛有没有用?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
-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刚经入门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简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种分类分别指什么?
- 明末四大高僧是谁?明末四大高僧简介
- 鹿野苑是佛的什么地方?
- 为什么要修习八正道?八正道的重要性
- 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大福报?
- 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弘法利生道场的人才应当顺于法去成就保护
- 假如有人问自己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 怎么转烦恼?
- 佛法里怎么看待人与人交往?
- 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
- 生病后感觉没精进、学习落后了,对不起师父怎么看?
- 慧远大师的《庐山东林杂诗》解释
- 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 妨碍善行,损耗钱财的六种过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世间的孝有几种,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间最圆满的孝道?
- 放下过去,期待明天,对未来心存一份期望
- 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说四圣谛的目的
- 有方法抹去过去的记忆吗?
- 佛教的横三世佛指的是哪三个佛?
-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 父母与孩子是什么关系,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
-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圆满供养一切成就供养的因缘
-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 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可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办?
-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 佛教忍辱法门的五个层次
- 一切的烦恼皆源于心,心态决定你所看到的世界
-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 什么是和尚,和尚的称谓是如何来的?
- 应该怎样做慈善,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
-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 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
- 何谓慈悲?
- 什么叫随喜功德?
- 人生迷茫怎么办?
- [净界法师]烦恼罪业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银针是白茶吗?白毫银针名字的由来与冲泡方法
- [禅宗公案]不曾梦见佛法
- [生活故事]跪下来,叫声娘
- [人物故事]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入门须知]明末四大高僧是谁?明末四大高僧简介
- [佛与人生]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 [梦参法师]坚牢地神是土地公公吗?为什么护地藏菩萨?
- [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呢?
- [禅宗公案]光即宝,宝即光
- [生活故事]捡回了一个爸
- [因果故事]一定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 [佛与人生]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
- [佛学常识]《高僧传》是怎样一部书?
- [佛与人生]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理净法师]念佛就能消业障还用诵其他经、咒吗?哪个法门好?
- [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可以存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