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最早著录于隋代法经的《众经目录》,列在“失译经”类下,也就是不知译者为何人。直到唐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首次记载本经译主为后汉.安世高,并指出此说法系根据《宝唱录》.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详情]

传普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传普法师:珍惜暇满人生

  在《八大人觉》中佛陀为我们开示了,为什么要少欲知足、精进多闻,布施守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而繁杂的年代,我们今天很多人精于摄影,又有人精于,有人精于书法,可能还有人精于古琴。佛陀说:“汝等比丘,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用出世,只要有一台手机,我们就可以坐观天下事。而佛陀说:“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

  我们应当晓得,我们才不是为了要当政治家、企业家、音乐家才出家的。在过去读唐代玄奘大师传记的时候,有一个片段非常令我动容,大师在横跨八百里莫贺延碛沙漠的时候,经过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大师卧倒在沙漠之中。就在这生死的边缘,大师留下了一段在我看来颇为悲壮的独白,大师说:“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真是振聋发聩啊!

  我们今天跪在佛前,还记得出家时候的初发心吗?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出家修道?“勿念生死,舍离俗缘,念修法教,成无上道,度脱群生,永离众苦。”我们不正是仰慕这一条道路,才选择放下世间的种种么。

  在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在大师存世的著作《竹窗随笔》中,有一篇名为《出家》的短文,恰好是对守道清白的最好诠释。大师说:“每一个人出家的时候,虽然个人的志向有大有小,没有一个不具有清净发心的。”然后时间久了,就在种种的因缘、名利的渲染之下,渐渐又开始经营起华贵如宫殿的居室,讲究起华丽的衣饰,购置田产、积蓄财产,如同在家人一样的精于世俗,而这又同在家人以有什么两样呢?佛经上说:一人出家,魔王波旬也要为之恐怖。但要照这个样子的话,魔王波旬恐怕也要斟酒庆祝了。所以说凡怀着一腔好心修行的出家人还须着眼勘破。

  古人说:“重离烦恼之家,再割尘劳之网。”这才是出家人以后的出家。佛在《遗教经》中说:“汝等比丘,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即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这就是佛在《八大人觉经》中为我们所开示的道理。

  在《八大人觉经》中的结尾,佛陀在最后一章昭告弟子当发大乘心。如同弥勒菩萨在《华严经》中所说的一样:“菩提心如点金剂”。菩提心成就我们成佛路上福慧资粮。《大智度论》说:“出生诸佛者,方便以为父,智度而为母。”“智度”指的是般若,而“方便”之中最重要的正是菩提心。佛陀经中开示的观无、少欲、知足、精进、布施、多闻、守道,这些原本是大小乘的共奉,然而最后汇集到菩提心上,这些才成为导向我们走向佛国的菩萨行。佛陀是在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啊,是佛陀在《八大人觉经》中的教导我们的道理。

  佛陀说:“一切众生但得暇满人身不要空耗。”如何是暇满人身呢?佛法说:“无暇众生者,地狱、饿鬼及畜生,边地、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一切众生于地狱中不能修道;于饿鬼中恒被饥渴所恼;于畜生中没有智慧,不堪修行。佛又说:于边地中无有佛法。我们今天虽然生在人道,而有不少人一生中不曾听闻佛法,我们有不少人从出生到死亡之间恒常被邪见所覆,多少人不信因果,多少人信奉杀生为乐,世间当中充满五欲,世间当中有多少人以为五欲即是世间安乐。要晓得我们今天得人身,没有被邪见所覆是何等的因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