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最早著录于隋代法经的《众经目录》,列在“失译经”类下,也就是不知译者为何人。直到唐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首次记载本经译主为后汉.安世高,并指出此说法系根据《宝唱录》.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详情]

传普法师讲八大人觉经

传普法师:面对无常的无奈

  我们在座的居士也好,我们出家的师父们也好,我们学佛日久,我们出家有年,可是直到今时今日今天,我们到底拿的出什么来抵御无常的侵袭。我们究竟有多少把握能够直面死亡,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离开整个世界、离开所有人,乃至于离开我们自己的这个身体。

  《普贤行愿品》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就在我送别我亲人的时候,我忽然间觉得,他一生所积累的财富、名誉、地位,所有的东西就在他离开的那一刻,都是无用的。

  无常,终究磨灭我们每一个人在世间当中所有的所有,我们常说:世间人一切财富五家共有,水火官盗不孝子。我们看过多少新闻,我们看过多少的人情冷暖。在世间当中,我们父母一世所积攒的财富,两眼一闭,尸骨未寒,下面儿女就为了争这一点财产打得头破血流。我们世间中所说骨肉至亲,好像这一刹那间,就变成了这世间当中最可恨的人,恨不得生吞活剥,这就是世间的荒唐。

  我们这个世间当中的一切一切,哪怕我们再珍惜的、再骄傲的、所憧憬的,所有不舍得一切一切,在无常面前终究没有办法留存。过去李白说:我们世间当中,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我们像匆匆的过客一样来到这个世间当中,所以一辈子,我们今天我们是子,某个人她当母;我们是徒,某个人他做师,可是终有一天我们统统要分别。

  如果在世间当中能遇到这样的一个朋友,在我们得意的时候,他们好像比我们还高兴,在我们失意的时候,他恨不得比我们还难过。有一口饭吃,他没饱,一定先让我们吃饱;有一件衣服,他自己不穿,也要留给我们穿,假如我们生病了,他恨不得能够病到自己身上。如果能够遇到这样的一人对我们,恐怕我们当做生死之交,不为过。可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父母的人差不多都是这样对孩子的。

  我们看到这个世间当中,做父母的人当他提到自己孩子的时候,哪怕他的孩子一无是处,哪怕是个癞痢头的儿子,他依旧是父母心里的一块宝。当提到他孩子的时候,那种脸上洋溢出来的得意、骄傲,恨不得“心花朵朵放”,恨不得眼中放出光来,这是一颗当父母的心啊!过去他可能是玩世不恭的年青人,可是当他做了父母,有了孩子,他的孩子哪怕摔上一跤、磕了一下,看到他眼神当中流露出来的慈爱,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人对于孩子的慈爱,从来没有说是带着“应该”的,可是反过来,当我们对父母的时候,这种孝顺多少带有一些“应该”在里面。说我应该要孝顺,我应该要对他们好。在世间当中说我应该对父母好的人,大概应该就能算是孝子了。

  过去曾有人问孔子:“世间当中如何为“孝”呢?”有人说:“我奉养父母,我‘孝’。”孔子说:“那你也养马、养猪、养狗,你能说你孝顺他们吗?”孔子又说:“孝叫‘色难’”。什么是“色难”?就是有一天我们提到父母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的那种欢喜、我们眼中放出的光彩就好象想到我们的子女一样,这个叫“色难”。恐怕不容易啊!

  佛法中说,我们世间当中所有的生命恐怕也都有慈爱,而这种慈爱是基于是么?基于血缘,而人类的情感除了基于血缘还有恩义。而我们在世间当中当如何去报答这种恩义呢?佛法上说众生的心是下级的,我们永远对下一辈的慈爱胜过我们对父母的孝。所以我们的生命永远用一种略带滑稽的方式,一代一代往下传。这样对父母,我们终有一天也要分别,我们讲如何去报答他们。

  作家龙应台有一篇文章叫《目送》,结尾中的一段,说道:“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所以我们只能在今生今世,最终目送他们离开的时候,可能跟他们说上一句:很高兴和你做了一世的父子母女,我们有缘再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