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大智若愚为圣贤,宽以待人是智者

  向来“大智若愚”被人们认为是做人智慧中的至高境界,能够以“难得糊涂”的心态看待冷暖,用低调的态度为人处世,方能在人生的舞台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往往与宽容的心态分不开。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才能不突显自己的锋芒;能够包容他人的优点,才能将自己的智慧隐藏于心,让自己时时处处都心态平和。

  有位哲人说过:宽容乃是智者的表现,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明白“让一分为高,宽一分是福”的道理。宽容不仅是对他人的恩惠,也是对自身的善待。

  孟尝君曾被齐王驱逐出境,那些曾经与孟尝君交好的人因其失势都与他断了联系,这让孟尝君很气恼。他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一刻在木板上,以便让自己铭记于心。

  后来,孟尝君又因得势而被召回朝中。他在边境遇到了齐人谭拾子,谭拾子便问他:“你是不是对那些在你得势时亲密,失势时疏远的人恨之入骨?”

  孟尝君点头称是。

  谭拾子劝说道:“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这世上的人事就像集市一样,早晨总是比晚上人要多些,这并不是因为人们爱早恨晚,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而决定行动。因此,大多数人都是谁富贵就靠近谁,谁贫贱就远离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希望你不要再恨那些人了!”

  孟尝君听后觉得在理,便把刻在木板上的那些名字全部削掉了。孟尝君宽容了那些势利的小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份心灵的祥和,也因此树立了声望,巩固了地位。

  理解和宽容是最大的财富,理解多一些,心灵的隔膜就会少一些;宽容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就会添一分。

  世界本就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一遇到不愉快就锱铢必较,抓住不放,非但抚不平自己心中的伤痕,还会将自己和别人一同捆绑在仇恨之上,让争斗和伤害无休止地进行。

  人,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纷扰和磕绊。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在遇事时怀一颗宽容之心去体谅和包容他人。退让一步,给对方一个台阶,也为自己拓宽了道路,何乐而不为呢?

  一位老师问学生:“你们有厌恶的人吗?”学生们有的轻轻点头,有的默不作声。于是,他就发给学生每人一个袋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回家之后,各自去找一些石头,心中每有一个厌恶的人,就将一块石头装进自己的袋子中,然后,每天都带着装有石头的袋子到课堂中来。”

  学生们听了,都回去照着做了。在此后的每天,都会看到他们背着轻重不一的袋子来上学。

  一个月过去了,学生们袋子里的石头越装越多,有的自己都提不动了。于是,忍不住问老师:“为什么每天都要提着这些石头来上学?石头这么重,背着实在是辛苦啊!”

  老师笑了笑,说:“如果觉得累,明天就丢掉袋子吧,不必背着来上学,也不要再往里边添加石头了。”

  学生们都很诧异,不明白老师这么做的意图。

  老师继续解释说:“你们袋子里的每块石头都代表着一个厌恶的人,厌恶的人越多,你们所要承担的重量也就越多,自然就会觉得越累。所以,试着去原谅和包容他人吧,这样你们的心灵才会越来越轻松。”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厌恶的人和事,甚至一个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人或者一件小事都会让我们觉得反感和气愤,于是,我们就会像那些学生一样将石头装进自己的袋子。结果,事情并没有因为我们为自己加重负担而改变多少,反而让自己觉得疲惫不堪。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