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适时咽下胸中气,让人三分己自宽

适时咽下胸中气,让人三分己自宽

  世间的人大抵分为两种:事事要争得第一、活得明白的和凡事忍让、得过且过的。其实,这两种都不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们一个活得太累,一个活得太无趣。

  聪慧的人懂得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对于涉及原则的问题不轻易让步,对于无碍大局的事情不去争,而是咽下一口气。佛说:“原谅和宽恕,比仇恨更有力量。”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祝福别人,才能快乐自己。懂得适时地咽下一口气的人,才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一个从容人生

  古代有一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互为邻居,两家之间仅以一堵篱笆墙作隔。

  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篱笆墙拔了起来,往陈嚣院子一方挪了挪。

  第二天,陈嚣来到院中时,发现自家的院子小了一些。心想,一定是纪伯为了扩大自己的院子将篱笆墙挪动了。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找纪伯理论,而是又将篱笆墙向自己院子的方向挪动了几分。

  纪伯听到院子里篱笆墙的响动,急匆匆地赶出来要阻止陈嚣抢占自己的地盘。

  然而来到院中,却发现自己的院子又宽出了许多,心中一下子明白是陈嚣在有意让他,顿觉十分羞愧。于是纪伯走上前去,将篱笆挪回了一些,把多侵占的地方还给了陈嚣。

  正如《菜根谭》中所云:“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大打出手,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只要心中常怀谦让的念头,人生就会快乐、安详。

  不要让自己动不动就钻牛角尖,也不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爱发脾气的人。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本质都是无限宽广的,没有什么可以局限它,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它,除了我们自己的执著。

  当我们执著时,心胸就会狭窄。执著的狭隘心灵,违反了它本应有的宽阔广大,这就相当于我们在对自己进行“惩罚”。

  所以,何必执著于对方犯下的错误而折磨自己呢?遇事时,多替对方想一想,适时地退让一步。那么,天大的事也会烟消云散,海阔天空。

  汉朝时有一位名为刘宽的太守,为人宽厚仁慈,深得民心。

  刘宽的夫人想试探一下他是否真的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宽大仁厚。于是,一日当刘宽正在和属下商议要事之时,他的夫人命侍婢捧出一碗肉汤,故作不小心将满满一碗汤水洒在了刘宽的官服上。

  若是换做一般人,一定会将侍女斥责一番,甚至毒打一顿,以示惩戒。但是,刘宽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转而问侍女是否被滚烫的肉汤所伤。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将心比心,才能做到宽以待人。

  其实,所谓的谦让并不是一味地让步,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来是让步吃亏,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收益比你失去的还要多。宽容不仅是给了别人一次弥补过失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一次放下愁苦的机会。

  与人相处,要有宽广的胸怀、容人的雅量,做到不苛责、不难为,学会得饶人处且绕人。什么时候该睁大眼睛,什么时候该闭上眼睛,都是学问。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在人世上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