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天地宽,相逢一笑泯恩仇
以德报怨天地宽,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在自己所作之诗《题三义塔》中写道:“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们也经常以此来劝解人们消除误解,相互体谅,摒弃前嫌。对很多人来说,宽容一个人犯下的错误也许并不难,但若要宽恕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做到不记恨,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人都做不到不记恨,以德报怨给对方以好处,反而会为了消除心中的怒气选择以恶报恶。
然而对于那些所谓的仇恨,以其道而还之是不可取的。正所谓:“与善人交,如兰蕙之香,一家种之,两家皆香。与恶人交,如抱子上墙,一人失脚,两人遭殃。”仇恨没有止境,只有宽容才能结束一切。以德报怨不仅是宽容的至高境界,也将使我们获得更广阔的天空。那些有度量的人,最终往往会得到福报。
一个拥有庞大家业的有钱人因膝下无子,便想在给自己干活的三个年轻人中挑选出一个来继承自己的财产。他让三个年轻人各自外出游历一年,回来后将自己所做的最高尚之事告知他,以此作为考验的标准。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年轻人陆续回到那位有钱人的家中,各自向他表述自己的经历。
第一个年轻人说:“一日,我正在湖边行走,看到一个乞讨的孩童不幸掉到了湖中,我不顾湖水的冰冷,一头扎了进去,将他救了上来,并给了他一些银钱让他用来买衣买饭。”
第二位年轻人说:“我在外露宿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同住的陌生人。他说有要紧的事情去办,便将身上携带的一袋子银钱和包袱交给我保管。可过了两天他都没有回来,后来,我得知他竟因意外去世了。随即,我就找到了他的家人,将他的包袱和那些银钱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他的家人。”
第三位年轻人说:“我一路走来,都没有遇到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事情。反而在途中遇到了一个贼人,他几乎跟随了我一路,不仅打我钱袋的主意,还千方百计地想要害我,我处处小心,差一点死在他的手上。直到我回来的一个月前,经过一个悬崖边时,突然看到那个人正在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一抬脚就能将它踢下悬崖,要了他的性命。但我觉得自己不能那么做,便打算趁机甩开他悄悄离去。但又担心他在睡着时一翻身掉下悬崖,于是就走上前去叫醒了他,然后才继续赶路。不过,从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了。”
有钱人听完三个年轻人的话,微笑着说:“见义勇为和诚信都很可贵,但我更欣赏海纳百川、以德报怨的德行,这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就这样,那位有钱人将自己的家业全部交给了第三位年轻人。
对于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深的祸根。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人因为恩怨而父子反目、手足相残、夫妻分离、朋友绝交,这些都是破坏我们美好生活的悲剧。而以德报怨,不但能够感化对方,还能够净化自己的内心。《诗经·卫风》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是教人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倘若一个人不仅能够以德报德,而且能够做到以德报怨,甚至对自己的敌人也能“投以木桃”,那么他不但能够化解怨恨,还能化敌为友,升华自己的德行。
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可以很困难,也可以很简单,关键在于我们的心灵是如何选择的。当一个人的内心选择了仇恨,那么黑暗和愤怒就将永久笼罩他的生活;而一个人内心选择了宽恕,那么他就能够感受到阳光普洒的温暖和光明。
寇准为人正直,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挟私欺下,是宋朝时期有名的忠烈之士。
宋真宗时,寇准被封为丞相,丁谓则是参知政事。寇准很欣赏丁谓的才能,经常对人称赞说:“丁谓是个极有才干的人。”其他与寇准交好的大臣则多次提醒道:“丁谓并非友善之辈,丞相当小心为是。”寇准对此却不以为然,坦率地回答道:“我只说才能,不论其他。如果只论才能的话,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丁谓。”
丁谓听闻丞相如此器重自己,非常得意,就千方百计地讨好寇准。在一次朝中宴会上,寇准喝汤的时候没注意在胡须上沾上了汤汁。丁谓正巧看见,赶紧过来替寇准擦去。寇准非但并无领情之意,反而说道:“你身为国家大臣,不是用来替我擦胡须的。”当时,在场的大臣甚多,这句话让丁谓羞得满脸通红,觉得下不了台。丁谓因此记恨在心,立誓总有一天要报此仇。
后来,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谓便趁机串通内侍,诬告寇准阴谋拥立太子。宋真宗听信谗言,将寇准贬出了京城,出任知相州。这次诬告难免让寇准觉得气愤,临走时大呼:“丁谓,你也长久不了。”此后丁谓还觉得不甘心,为绝后患,他又奏说应该把寇准定罪,并罗织罪名陷害许多正直的大臣。于是寇准又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自此,丁谓觉得寇准对自己再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方才罢休。没想到,几年后,朝廷知道了其中的内情,丁谓的罪行败露,被贬到了崖州,路上正好要经过雷州。寇准得知此事,不但没有设计刁难,反而不计前嫌,派人送去吃喝礼物。此举令丁谓感到有些羞愧,希望能见寇准,当面表示悔恨和感谢之意,寇准却一再拒绝了他的要求。
后来,当寇准的仆人听说丁谓要路过雷州之后,都觉得机会来了,准备杀死丁谓给寇准报仇。寇准听闻仆人的计划之后,特意命人锁了大门,并在院里摆了酒菜和仆人一起喝酒聊天,直到丁谓走出了雷州地界才放仆人出去。
人的一生总是在得失、对错中走过。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也不要常常觉得很委屈。我们要时常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是别人使我们烦恼,还是我们在拿别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在人生中不该有永远的仇人,即便是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给予他同情和谅解。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充分理解他当时的心情或做法,多宽容对方,千万不要将仇恨记在心上。
包容、宽厚的态度,会被他人视之为美德,是人格中闪闪发光的亮点。我们要试着去接受别人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原谅他人不经意的触犯,包括态度上的不恭谨。只要有一个冷静、平和的心态,创造一个无私、豁达的心境,就能放下仇恨的包袱,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
- 上一篇: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 下一篇:与人为善真和忍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悭与舍,堕落转生为牛的弟弟与成就阿罗汉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观」离「瞋念」
- 一串佛珠 无限祝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菩萨的化身
- 算命与改运的故事
- 一个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伤害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缺点的功德
- 菩萨与鸟窝
- 伪善世界不可信
- 恶妇害婆终害己
- 同样供养跛脚修行人,善人得金银,恶人得毒蛇
-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忏》的神奇来历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 鸽王自救,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点
- 道信大师倒插柏的传说
- 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其他汉传法师]佛教的宗旨是什么意思?
- [白茶]白茶是属于什么茶类,为什么叫白茶?
- [禅宗典藏]《参禅警语》的作者是谁?
- [哲理故事]欲用人,先容人
- [生活故事]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佛与人生]学会专注做事,能让你更快乐
- [佛学常识]盂兰盆节如何起源的
- [其他汉传法师]“知见立知”和“知见无我”是什么?
- [乌龙茶]武夷岩茶属于什么茶?武夷山岩茶的分类
- [禅宗公案]草木成佛
- [生活故事]轻轻一撩 心火燃烧
- [哲理故事]有忍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 [佛与人生]悦纳苦难,将心事交付清风浮云
- [佛学常识]佛得道节是如何起源的
- [本性法师]生命如昙花
- [普洱茶]普洱茶适合什么人群喝?
- [禅宗思想]“评唱”是如何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