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济颠,法号道济,民间俗称“济公”,既是宋代西湖一带的神僧,也是后世戏曲小说所常描述的一位奇特的出家人。
济颠,俗姓李,浙江天台县人。少年时,从灵隐寺住持佛海瞎堂禅师出家。传说他言行类似癫狂,为人“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由于行为疏狂,不检细行,又常饮酒食肉,与市井中人交往,因此当时人以之为癫狂,而称之为济颠。
他四海云游,行踪飘忽不定,游踪半天下,所至题墨,文词隽永。但生活落拓,寝食无定,寒暑无完衣,所受布施供养,不久即付酒家。由于他的行为怪异,最后还是被灵隐寺僧逐出,而迁住于西湖边的净慈寺。
相传净慈寺曾遭大火,济公以神通力拔得甚多山木,以供复建该寺之用。其一生救人、放生、济公殿前,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惩恶等神异事迹,更是流传民间,被民众视为活佛。他曾经如此自述:“面黄似蜡,骨瘦如柴,这般模样,只好投斋。也有些儿差异,说禅不用安排。”可见他的禅境,是非同凡俗的。
民间有关他的很多神奇传说,一直流传至今。比如闻名海内外的“无锡肉骨头”,据说与济公就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南宋时,无锡城里来了一位身穿袈裟,手持破蒲扇的游方和尚。
他走到一家熟肉庄门口,向老板讨钱。老板说:“刚开店门,没有钱,给你一块肉吧!”于是,便拿了一块熟肉,递给这个和尚。原来,这和尚就是济公。济公吃完手中肉后,又向老板要,老板又给了一块。济公吃了后又要,老板不高兴了:“肉都给你吃完了,我明天卖什么呀!”
济公接过话题答道:“卖肉骨头嘛!”说着,就从破蒲扇上,拉下几根蒲茎,交给老板:“把这几根蒲茎放在肉骨头锅里一起炖,我吃的肉,日后会加倍还给你的。”老板闻言,半信半疑。翌日,老板如法炮制,锅中肉骨头果然异香扑鼻,整个无锡城都能闻到香气。因此,这家肉庄便开始经营起肉骨头生意来。后来,此法传至民间,就形成了无锡著名特产——肉骨头。
济颠七十三岁时,端坐而逝。临终前作一偈曰:“从前大戒不持,六十年来狼藉。囊无挑药之金,东壁打到西壁。再靓旧旧家风,依旧水连天碧。”后来民间相传,济颠本是天台山五百罗汉之一,示现癫狂,只不过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而已。济颠一生留下不少偈颂,有些虽然看上去语言俚俗,但细细品味,便知确含深意,余味无穷。
- 上一篇: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下一篇:最后一页
- 因果报应
- 嫖娼有报应吗?真实的嫖娼报应
- 佛典故事
- 禅宗公案
- 邪淫现世报:二男女车上纵欲酿车祸被烧死
- 我忏悔,我的报应来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学佛与富贵
- 与卖淫女风流一次 70岁花心老汉染恶疾
- 被烧死的蛇
- 佛学故事
- 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
- 邪淫的隐形果报 谁都逃不掉
- 念地藏经招鬼?不敢念地藏经的请进来
- 民间故事
- 大难不死 意外获得足以致富的特异功能
-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
- 鸟为食亡,人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刚经故事
- 一盆洗脚水的警示
- 损友导淫 精尽丧命
- 佛教因果报应的真实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触犯,不断淫欲心难清静
-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
- 善护口业,免遭大难
- 智慧故事
- 心经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这两个因果故事,让你了解什么是业障
- 两性关系
- 地藏经故事
- 十大弟子传
- 为老公念心经,菩萨真的加持为其开智慧了
- 学会心平气和
- 夫妻姻缘天注定,能改变吗?
- 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 梅兰芳父亲倾囊布施 终获善报
- 当代最受欢迎的佛学大师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却很幸福
- 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简和尚的故事
- 菩萨的化身
- 算命与改运的故事
- 一个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 鹦鹉婆罗门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伤害
- 济公是真实存在的吗?济颠和尚的神奇传说
- 济公和尚重建净慈寺的神话传说
- 缺点的功德
- 菩萨与鸟窝
- 伪善世界不可信
- 恶妇害婆终害己
- 同样供养跛脚修行人,善人得金银,恶人得毒蛇
- 文殊菩萨仗剑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忏》的神奇来历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 鸽王自救,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点
- 道信大师倒插柏的传说
- 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持莲观音是什么菩萨?持莲观音的故事
- 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气和 自度度人
-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魅力、体现自己价值
- 从来不丢东西的妇人,只因她前世做了这件事
- 世俗王子从圣人走向神坛,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简介
-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来藏经》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来对待
- 借花献佛的由来,释迦牟尼前身以花供养燃灯佛
-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 [净界法师]烦恼罪业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银针是白茶吗?白毫银针名字的由来与冲泡方法
- [禅宗公案]不曾梦见佛法
- [生活故事]跪下来,叫声娘
- [人物故事]曹溪一觉 了知生死不相干
- [入门须知]明末四大高僧是谁?明末四大高僧简介
- [佛与人生]忍耐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 [梦参法师]坚牢地神是土地公公吗?为什么护地藏菩萨?
- [乌龙茶]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呢?
- [禅宗公案]光即宝,宝即光
- [生活故事]捡回了一个爸
- [因果故事]一定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 [佛与人生]劳动是上天赐予的生活方式
- [佛学常识]《高僧传》是怎样一部书?
- [佛与人生]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 [理净法师]念佛就能消业障还用诵其他经、咒吗?哪个法门好?
- [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可以存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