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茶 > 绿茶 >

仙人掌茶是什么茶?玉泉仙人掌茶的由来与制作

  明代诗人袁宏道与他的好友黄平倩同游玉泉山寺后,写了一首《玉泉寺》诗。诗中,袁氏写的“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描绘的就是诗人与好友在玉泉寺旁,用玉泉水闲品仙人掌茶的情景。玉泉山因有玉泉寺出雅,玉泉寺因有玉泉为贵,玉泉因有仙人掌茶出名。千古流芳,长期以来,它们相得益彰,使之成为中华茶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

  从中唐至明清,仙人掌茶的制作绵绵不断,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有“楚之茶,则有荆州之仙人掌”的记载。清光绪年间,李调元的《井蛙杂记》有“品高李白仙人掌”的赞誉。《当阳县志》、《玉泉寺志》都记载有仙人掌茶。但是,千年玉泉寺几经兴衰变迁,玉泉寺僧人再无潜心制茶之环境,仙人掌茶制作技艺散落到民间。

仙人掌茶是什么茶?玉泉仙人掌茶的由来与制作

  为了挖掘这一历史名茶,1962年,当阳县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开始对仙人掌茶制作技艺进行整理研究,后由陈继业、朱明煊、王浩君等人组成研制小组。他们参考有关历史文献记载,特别是李白“诗并序”对仙人掌茶的描述,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嫩叶片,结合当地民间的炒茶方法,经过反复研制,多次改进,终于制成了仙人掌茶。此茶片形似掌,色泽翠绿,茸毛披露,汤色明亮,香气持久,滋味鲜爽,风格独特。

  仙人掌茶为全手工制作,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以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优质鲜叶为原料,工艺流程为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形、增香提毫。特级茶则以茶树一芽一叶新梢为原料,要求芽长于叶,多白毫。加工分为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炒干定型三道工序。

  蒸汽杀青又称为蒸青,系继承唐代传统蒸青技术,采用竹制蒸笼,蒸笼内温度100摄氏度,将鲜叶薄摊在蒸盘内,以叶不挨叶为准,时间50—60秒钟,达到鲜叶失去原有光泽,叶面光滑,呈现灰绿,发出清香,叶质柔软时迅速取出扇凉。

  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阶段,是形成仙人掌茶外形和内质的关键工序,分别应用“抓、带、抖、按”等手法炒制。头青的目的在于继续蒸发水分,按叶量3—5两,锅温130—120度,时间2—3分钟,采用“抓、抖”的手法,将锅内所有的叶子抓在手中,沿锅四周抖下,手势应轻快,要抓得净、抖得快、散得开使之受热均匀,变化一致。

  二青的目的一是继续蒸发水分,二是初步做形,锅温100—80度,时间3—4分钟,采用“抖”、“带”手法,四指并拢,伸入锅心,将锅底茶叶贴锅璧往上带,兼有轻微压力,使外形稍扁直,带上后再抖,两个动作交替进行,一带一抖,使茶叶在锅中作往复炒动。

  做形的目的是使茶叶扁平挺直,锅温90—80度,时间17—20分钟,投叶量3—5两,采用“抓”、“按”等手法,手势为四指并拢,大拇指分开,手伸入锅内要平,用力使茶叶扁平挺直。

  烘干定形,将茶坯薄摊在烘焙灶上,温度70度,时间50—60分钟,边烘边按压,使其扁平,显毫完整。

  增香提毫,将烘干后的茶叶半斤投入锅内,锅温先低后高,约60—70度,时间5分钟,手势要柔和轻巧,使芽叶完整,毫毛披露,含水量降至5%即起锅。通过以上制作过程,使仙人掌茶的品种特征达到外形扁平似掌,绒毛披露,汤色嫩绿,清香持久,叶底匀整成朵,色香味形俱佳。

  今天的仙人掌茶既尽量符合古代仙人掌茶的主要特征,又合理融入制茶新技术。使其神形兼备,内外兼修,品质超过以往,为振兴传统名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1981年春,玉泉寺茶场恢复制作仙人掌茶,三年后被评为湖北省地方名茶。随着仙人掌茶的影响不断扩大,1982年4月28日,香港《大公报》以“传统名茶仙人掌”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茶叶界高度关注,《中国名茶研究》、《中国茶经》等十余种专著期刊收录介绍了仙人掌茶。此后,仙人掌茶多次获得宜昌市、湖北省、全国名优茶称号。2009年获国家有机茶认证。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