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大师追思录

回忆师尊念将来

  宝灯

  维我师尊倓公上人,善根深厚,意志坚强,智慧能在中年时期,看破放下割爱出家,若非师的愿力宏深,何能臻此。师在四十三岁的那年,返复思考,深感万物生命,终归无常。应当尽速想个办法,寻求明了宇宙人生的真道理。师把主意打定之后,便托词离家,到了天津涞水县高明寺,礼印魁长老为师。后赴浙江宁波观宗寺受戒,亲近谛闲大师,而谛老法师,慧眼开明,宗说皆通。当时宣扬止观法门,教授一班大道心学子,因此师受戒之后,便留住在观宗寺,三年受教,苦学精研,宿慧顿发,大有心得。之后离开观宗寺,如鹏飞万里,抱定宗旨,弘扬佛法,利益人群。在北方各大城市,重兴佛教,至属可观。后蒙谛老传授心法,为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子。总计师在东北华北一带亲手建大法幢数十处,中兴道场也有数十处(如影尘回忆录中所述甚详)凡师所兴建之道场,大多数附设僧校,皆以培养人才为急务。已结缘者,不下数十万众。当民国三十年秋,我初出家,到北京拈花寺受戒,这时师任教授阿阇黎,记得是十月间,师由青岛去东北,途经北京,来到拈花寺,和我们新戒弟子见面,讲一座开示,从此之后,师尊和我已结下了甚深的法缘,直至三十三年正月,因缘已经成熟了,我从京北红螺山起程,决志去青求学,亲近座下,欲在师处,希望能够获得佛祖的心要。初入湛山,师命我先作苦行,凡香灯、殿主、门头、悦众等职,相继任之。工作之余,则随众上课,但愧愚不成材,虽然久住湛山四年,唯有辜负我师之栽培,未能开悟佛之心要耳。不过在求学期间,常蒙师之开导指示,谓学法之人,不要太急,急则会出毛病。须要净心修学,时间久了,自然能触发你的宿世智慧。或者遇着碰着,可能大彻大悟。曾记得老人尝讲大佛顶及维摩等经,每逢讲到兴高釆烈之际,而言词之中,皆能表现,出神入化之句。有一次青岛市政人员,请求师尊,要于一日之内,讲圆全部金刚经的要义,这一天来的人特别多,而我们寺内学僧,则无法进入讲堂,只好站在门外静听,师一登法座,精神百倍,声如洪钟,口似悬河,加以辩才无碍,凡经中三心四相,无住生心,妙有真空之理,在短短一日之间,随讲即通。使林耕老及各官员等,听经之后,各自表现,心开意解,喜上心头。按师之讲经说法,善得语言三昧,固能深入浅出,说理周详,因此能吸引一般听众,精神焕发,如对佛天,我辈所以能受师之法力吸引者,因缘有二:第一宿缘所使,世世常随从故;第二法门关连,意志相投故。师乃台宗法将;净土导师。我辈常得侍从亲近者,必欲达到解脱,自在的境地,因此我总是不愿意离开他老人家的啊!

  可叹世事无常,变化不停。时届民三八年,师应香港各护法之请,南来弘法,开办华南学佛院于九龙荃湾弘法精舍内,其后我由远道而来,复蒙摄受,实属至幸者。关于华南学佛院的概况,初期成立,师生总共二十余众,三年为一期,续收新生,相继两学期,以后之年,皆属自修。师每常鼓励我辈曰:出家之人,须要发大心,修大行,实行菩萨道,决志自利利他,纔能有所成就。如不发大心,而欲求无上菩提,则实不可得,因此尝成就我辈实行法华,般舟念佛三昧等行。每逢学子,行圆之时,师必当面细心审问,汝今修行,有何好消息,说来我听。师一一细心指正,必慰誉曰:汝之所行还算可以,然而到家之说,尚属甚远,望汝以后,努力加鞭,切勿放过,日久天长,必能有所成就,将可自利利人了。我辈闻师教训,皆欢忻之至,个个都认为,善智识者,是大因缘,能启发人的智慧故。之后师常命我担任寺务,师则专心讲经说法,终年不休。更为便利一般大众起见,在旧佛历二九八五年间(即一九五八年)创立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常年讲经,度人无量,这正所谓「法筵清众,得未曾有也。」

  讵料时届佛历二九九零年(即一九六三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师圆寂于九龙荃湾弘法精舍,呜乎哀哉!人天眼灭,众生失恃,我辈今后痛失良导,将来孰可为归呢?回忆师尊示疾时,因师素性坚强,决不以疾病所缠而有所痛苦。只以体弱缘故,惟常卧着而已。是日中午忽然要坐起来,微言示众曰:我要走了。趺坐默然,如入禅定,就这样儿去了。因为有关后事,在数日之前已经嘱妥。至于法门的要义,则平时已清楚讲解,所以在入灭之时,已无需再言。大众都体会到,这样去法,正是表现来去自如的作风。这时引磐木鱼,阿弥陀佛,轮班连念了四十九天。可是他老这一去,真是苦煞我辈,因为弘法精舍是属客居之所,今后建塔之场地,不知向何处寻觅,殊毫无把握。七七念佛圆满后,就地荼毗火化,检获大小五色舍利五千余粒。如此表现,当不愧为一代人师矣。之后师之舍利,暂时奉安于佛教图书馆内,因蒙法力加被,由师化后二年之内,得各方护法资助,在九龙清水湾大澳门之间,购获半山楼宇一所,背山面海,环境清净,风景幽雅,可作临时梵刹之用。即于山麓建磨石舍利宝塔一座,高二十六尺,周围空地八万余尺,培植翠竹苍松,颇具规模。为追念师尊缘故,众将该地定名曰香港湛山寺。又为继师之大志,即以此地,为天台宗传持教观永久道场。嗣于前年复购得该地左邻山地一幅,拟建大雄宝殿一座,希望在佛历三千年(即一九七三年)开工兴建,务使将来此地,不独成为佛教之胜地,且亦为纪念师尊南来弘法之宝所也。至于创办湛山中学,及湛山安老院等一切社会福利事业,亦拟在陆续筹划进行中。我辈今后,当以师尊之志为志;师尊之行为行。方不负老人苦心教诲栽植之恩也。

精彩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