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不杀即是仁、戒,修习慈悲心

如瑞法师:慈心不杀即是仁、戒,修习慈心与悲心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新的一天,愿大家开心、吉祥!

  佛法广博,从何入手?应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再者,应慈心不杀、爱惜物命。

  昨天谈到开发佛性印光大师说:“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善恶业,报分人畜。人有智识,畜无技术,恃强陵弱,遂杀而食。成家之子,不借重债,况杀彼身,但图口快。怨恨固结,历劫互偿,试一思及,中心痛伤。”

  这段开示的大意是说: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由于所造善恶业不同,所以就有了报身为人和报身为畜的差别。人类智商高、知识广,畜牲却没有技术本领等。有人因此倚仗自己的强势来欺凌弱者,杀害动物食啖其肉。世间有了家室的男子,并不会在外大规模借债。为了饱享口福杀生食肉,由此欠下命债,岂不愚痴可怜?杀业所结的冤仇是非常深重坚固的,果报难逃历劫互杀互啖。每每想到这些,心里真是万分痛苦悲伤!

  以上印光大师慈悲恳切地说明了杀生的过患,我们实在应当引以为戒!

慈心不杀即是仁

  无论古今中外,仁慈是人的天性,故慈心不杀即是仁。

  《尚书》云:“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意即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良善品德,合乎人民共同的心意。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人人皆有悲悯之心。贤善之人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不忍心见其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不忍心噉食其肉。

  已故去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动物是我的朋友,我不吃我的朋友。”

  美国当代著名行政学家约翰·默尔说:“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

慈心不杀亦是戒

  佛陀所教断烦恼之修学体系,以“增上戒学”为入手处,禁止杀害一切生灵,因此慈心不杀是佛教中的重戒。

  《大智度论》亦云:“佛说十不善道中,杀罪最在初。五戒中亦最在初。若人种种修诸福德,而无不杀生戒,则无所益。何以故?虽在富贵处生,势力豪强而无寿命,谁受此乐?以是故,知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讲一个“母牛和子牛”的故事。

  有一个屠户,一生杀牛无数。一次,他买了一头母牛和一头子牛。当他准备杀母牛时,怎么也找不到刚磨好的屠刀。这时无意中他看见母牛的眼里流着泪,惶恐不安地看着对面的小牛犊。

  屠夫回头看了看牛犊,牛犊在远处的墙角里一动不动地坐着,像个小孩似的,泪眼汪汪地望着母牛。屠夫去赶牛犊,牛犊不起身。他用棍子打,牛犊也不动。他抓住牛犊的前腿朝旁边猛地一甩,突然发现屠刀竟在牛犊的身下。他这才明白,原来是小牛犊把屠刀藏了起来。

  这幕牛犊救母的情景令他非常感动,他用颤抖的手给母牛解开绳索。小牛犊从地上爬起来,走到母牛面前,用脖子蹭着母牛。就在母牛身边,小牛犊前腿朝屠夫跪了下来……从此,屠夫不再杀生,并信奉了佛教。

修习慈心与悲心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除了慈心不杀之外,在生活中坚持修习慈悲心,也不失为广结善缘、增长福慧的良法。

  慈心修习:取众生健康、快乐的境相为所缘,由衷祝福:愿你无敌意、无危险!愿你无精神的痛苦!愿你无身体的痛苦!愿你平安吉祥……反复练习,直到心中现起平静的友善、快乐。

  悲心修习:取众生被杀害时的恐惧、忧伤、哀嚎、挣扎等痛苦境相为所缘,真诚祝福:愿你脱离痛苦!愿你远离杀戮!愿你平安喜乐……一次又一次地祝福,直到心中现起平静的柔软、喜悦。

  白居易有诗:

好生之德本乎天,

物物贪生乐自全。

我要长年千岁祝,

不教物命一朝延。

  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居士爱惜物命的慈悲心,日日将修道行善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无有忧恼,身心安乐!

  南无阿弥陀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