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禅宗 > 禅宗文化 >

刘禹锡《君素上人》的禅意

[禅宗文化] 作者:吴言生/辛鹏宇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君素上人

〔唐〕刘禹锡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

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

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与柳宗元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入朝为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刘禹锡崇尚佛教。有《刘梦得文集》40卷。

【译文】

  偏僻的巷子里长满了秋草,

  唯有高僧叩开了我的房门。

  相处欢畅如同熟识的老友,

  请教佛法进入了无言之境。

  心湖因为外境而起了波浪,

  性珠岂会蒙上世俗的灰尘。

  一旦开悟就活在大道之中,

  相聚相离不会再黯然销魂。

【禅意】

  在刘禹锡的人生理想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就是融儒入佛、佛儒合一,这就使他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体验。此诗约作于被贬为朗州司马之时。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叩门。”住处偏僻荒凉,身世冷落孤独。诗人远离人群,偏居深巷,与秋草相伴;行人罕至,蓬门闲闭,幽静清寂。重情重义的君素法师的到访,叩响了柴门,顿时给静寂的陋巷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虽然彼此是初次见面,但相谈甚欢,如同老友重逢。相见的欢乐,将自己的忧愁一扫而光。诗人向禅师寻问佛法,从开始言谈热烈到后来的得意忘言,渐渐地进入佳境。禅在心心相印间,会心一笑贵无言。

  “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这是诗人向高僧问法后感悟到的佛禅真谛。心湖会因为风的吹拂而荡起层层波澜,宝珠却不会因为沾上尘埃而失去其光华。内在的心性受外在境界的影响,会形成种种分别计较的波浪,这在佛家叫做“境风吹识浪”;但每个人的自性的摩尼宝珠,却不会被世俗的灰尘所蒙蔽。

  “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世人最伤感的就是离别,所以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成了伤感离别的千古佳句。但诗人却说,聚散分合都是缘,一旦开悟相聚别离都是大道,不必为离别而黯然销魂。这就把世间离别的愁苦情怀,提升到了随缘任运、万里神交的禅悟境界。宋代黄彻赞叹它说“通透无碍,释氏所谓具眼也”,诗人具备的,正是这双看穿尘缘幻相的慧眼。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