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学入门 > 佛学常识 >

佛教为何重视偈语?

  早在佛教创立以前,古印度就有利用诗歌来表示歌颂赞叹的传统。在佛教初创之时,宣传教义最简便的形式,就是易于口耳相传的韵文,后来才逐渐加上散文,成为韵散结合的经典。《高僧传》第二卷中,鸠摩罗什对僧睿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

  偈颂是宣传佛教思想及礼佛的重要形式,佛教徒十分重视这种形式的特殊作用,《大智度论》第十三卷指出:“菩萨欲净佛土,故求好音声。欲使国土中众生闻好音声,其心柔软。心柔软,故受化易。是故以音声因缘供养佛。”可见赞叹歌音是礼佛所必需的。释迦牟尼刚入灭时,睡于狮子床上,迦叶和大众这样以偈赞佛:

  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

  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此偈虽为赞佛而作,但同时也赞扬了阿难智慧宏大,记忆力超强。

  有些偈颂,则是意义深远的哲理诗。从一些偈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原始佛教教义的真实面貌,比如在几部不同的佛经中,都引述了下列三首偈诗:

  第一首为《缘起偈》,又名《法身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第二首为《无常偈》,又名《雪山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第三首为《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三首偈诗,都配有故事加以解释,比较接近释迦牟尼说法的原貌,因而受到佛学界的高度重视。

  佛教教义,都载于佛典中,而偈语就是佛经中的一体。佛教学者以各种形式,将偈语组织到佛教典籍中,使偈颂成为佛经行文的一大特色。佛经中大量运用偈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佛理,易于为信徒所接受。佛教重视偈语,原因也正在此。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