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安贫乐道,人生要懂得退步法

安贫乐道,人生要懂得退步法

  安贫乐道,此乃达观的人生态度,拥有者即使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顺也好,逆也罢,都会以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面对。那种宠辱不惊,随遇而安,以退为进,豁达洒脱的态度会使他们的仕途更顺畅,即使仕途并非如此,他们的生活也会充满无限的乐趣。

  历数个朝个代,仕途发展不畅,甚至数次被贬的人都不在少数,有的人会因此一蹶不振,即使拥有雄心报复也不会大展宏图;相反,那些拥有达观态度的人,却会从新调整心态,苏东坡就是一例。

  苏东坡在仕途上发展很不如意,虽满腹才华,却数次遭贬职,可以说始终不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负。他入朝为官初期,是北宋政治出现危机之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国泰民安,但是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无限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并支持变法。但是,很多官员包括欧阳修在内,都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意见不合,所以致使很多人都遭到排挤,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任满三年后,依然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数次遭贬之时,苏东坡都没有慨叹命运的不公,更没有哭天喊地记恨朝廷,而是调整好心态,随遇而安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当地的事务,所以深得百姓的爱戴。与此同时,他还以文学的眼光和角度欣赏别人未曾欣赏过的当地美景,而且留下了千古的诗文。虽然历史没有成就他当时的丰功伟绩,但是文章却成就他于千古。

  大文豪苏东坡在宋朝能够活到65岁,也不能不算长寿了,并且他一生数次遭贬,屡遭失意,在北宋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身心都会受到严重的摧残,但是他依然能够在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写出千古美文《赤壁赋》。由此可见,苏公那种豁达、超脱的情怀,自得其乐的风度和超然享受生活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哲理,这也是善于运用“退步法”的结果。当我们无力改变现状时,就只能够改变自己的心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一年,苏东坡被贬浙江菰城,于是有人故意嘲讽地问道:“从京城到菰城,你是否能够适应呀?”苏东坡坦然自若地回答:“天地之间,处处可安家,处处是我家。”故意讥讽他的人悻悻地走开了,这就能够看出他勇于接受现实,不以荣辱、高下为意的心态。

  苏东坡在被放逐到“蛮荒之地”的海南儋州时,虽然在面对大海时也曾慨叹:“何时得出此岛耶?”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而是运用“退步法”很快地转变思想,以此获得了解脱。平时他认真为官,业余之时,习字作文、饮酒交友,也将平淡无奇的生活过得充实有意。如此一来,他就悟出了一个真理:“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路”,也因此在多灾多难的人生之路上不断写出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怎样对待呢?不妨从苏东坡的“退步法”中悟出点为己所用的真理,就算遇到再不如人意的事情都能做到不急不躁,安然地面对眼前的一切。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雅量。

  古往今来,有些人在官场和商场上常常会身不由己地摸爬滚打,更有甚者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乐而忧,如果追逐了半天仍以“失败”告终,就会无颜见江东父老;如果以“成功”收场,只能是暂时性的成功,微微有一点一览众山小的优越感,而后就会发现那山更比这山高,因为成功往往是相对的,所以好斗者还会继续前行,为此奋起直追,甚至疲于奔命。心态不好的人,就会出现急躁等现象,若是天公不作美,一旦遭遇失败,就会恼羞成怒,愤世嫉俗,整天怨天尤人地消极生活。其实,这一切都需要达观的心态来中和调整。

  随遇而安虽然主观上讲的是以进为退,但客观条件为“行到水穷处”,所以当两者相互融合时,你便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此时你的心态就会由消极转变为积极,重整旗鼓,蓄势待发,准备重头再来,这其实是有所作为的更高层次表现。

  其实完全可以将“成固欣然,败亦可喜”,进一步转化为“成固欣然,败亦有所作为”。人要凡事从大局着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眼前的一切,尤其是困境,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人世间的得与失。不计较小得小失,人活的是一种心态,这样固然能够随遇而安,笑对人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