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满罐水不响,才是大智慧

满罐水不响,才是大智慧

  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是相同的,那些集大成者多数喜欢平凡,不喜欢在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才华,炫耀自己的富贵,而是乐于做一个最普通的人。这样的人才不浮躁、不张扬、不惹人厌恶。

  有一个虔信佛法的门徒问慧海禅师:“您是远近闻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回答说:“有。”门徒赶紧问他:“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说:“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歇息。”

  门徒不解地说:“大师,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皆是如此,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回答说:“当然是不一样的!”

  门徒又问:“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禅师微微一笑,说:“他们吃饭的时候心中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去想;我睡觉时也从不做梦,所以睡得很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很难做到专心、专一,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千般妄想’和‘种种思量’。很多时候,他们选择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因此他们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世人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做学问,都要精通,假如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没有精通或者不懂得运用,或者根本没有体会到它的精妙之处,那么你只能是“半罐水响叮当”,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要多。

  佛陀有个生性鲁钝的徒弟叫般特,为了能让他早日开悟,佛陀曾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但都无功而返。于是佛陀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陀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般特,你不要以为这首偈稀松平常,只要你认真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般特虽然鲁钝,但却很有耐心,于是他按照佛祖的要求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首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后,佛祖就派他去给附近的信徒讲经说法

  那些信徒早就听闻般特是一个愚笨的人,所以心中都对他不服气,他们暗想:“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真是太可笑了!”当然,他们虽然心中这样想,但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佛家礼节对待般特。

  般特毕竟是第一次给别人讲经说法,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天性有些愚笨,所以他怀着一颗惭愧而谦虚的心对众人说:“我生来愚钝,在佛陀身边只学会了一首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接着他便缓缓念道,“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谁知,他话音刚落,众人就哄笑起来,嘲弄道:“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哪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没有被众人嘲笑的话语影响,而是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讲了下去,而且旁征博引,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众人惊诧极了,没想到一首这么普通的佛偈,竟然被般特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道:“一首平凡至极的启蒙偈,竟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对般特肃然起敬。

  般特虽然只学会了一首偈,但是他却学得精通并懂得运用,实在是知一偈而得道。其实做学问和般特学偈一样,要真正领悟到学问的妙处,如果能达到庄子所说的“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的境界,那么就不会“半罐水响叮当”了,而是成了“满灌水不响”的大学问家,成了真正的智者。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