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看透浮华,安身而退

看透浮华,安身而退

  世人常说,对名利权势而言,进一步容易,退一步很难。大多数人成功时,都不能或不愿全身而退,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看透人性的本质,看清浮华背后的虚无,然后安然而退。

  万山耸立的青翠山巅,有一座巍峨的百年庙宇,寺庙的住持是一位得道高僧,但因年事已高,就想在有慧根的弟子中寻找接班人。一日,他将自己最得意的两位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住持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二人谁能凭自己的本事,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就做我的接班人。”

  于是,慧明和尘元就一同来到住持说的悬崖下,二人抬头一看,这可真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也没有藤蔓可以依附。慧明平日就勤练身体,所以略显健壮的他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刚爬了一小段,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已经非常小心,不急不躁地往上爬去,但还是从陡峭的山坡上滚落到原地。再次跌落下来的慧明稍事休息后又开始攀爬,尽管一次又一次地摔得鼻青脸肿,他也没说放弃的话。

  很长时间过去了,让人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此时的慧明依然没有放弃,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了半山腰,但因气力已尽,四处又无歇息之地,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在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住持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攀爬悬崖了,他一开始也和慧明一样,也是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但同样屡爬屡摔。尘元艰难地爬了一段距离,努力蹬在崖壁上凸出的一块石头上,准备积攒一些力气继续往上爬。就在这时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突然又回到了崖底,然后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头也不回地向着山下走去。旁观的众人都十分纳闷,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住持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只见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潺潺小溪顺水而上,穿过茂密的树林,越过狭窄的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众人看到尘元重新站到住持面前时,都还以为住持会痛骂他胆小怯弱,贪生怕死,甚至会将他逐出师门。谁知住持却微笑着当众宣布尘元为新一任寺庙住持。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这时,尘元向众人解释道理:“寺庙后山的这座峭壁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在山腰处低头向下看,便清晰可见一条蜿蜒上山之路。师父常教导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意思就是要我们知道伸缩退变的道理啊。”

  住持听完尘元的解释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世人若为名利诱,心便只有眼前崖。天不设牢,而人自心中设牢。名利笼内,徒劳苦争,轻者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甚者粉身碎骨。”然后住持就将衣钵锡杖传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众人说:“攀爬悬崖,意在考验你们的心境,不入名利牢笼,便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古人言“功成身退”,颇有一种归隐山林田园的意味,是对高隐之士的赞誉。其实,它是人们对待功名的一种态度,一种至高的道德修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