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折中处世,人生不必太执著

折中处世,人生不必太执著

  “世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恶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这看似简洁的一句话,道出老子为人处世的观点,那就是美丑善恶都是相对立的,人们应该持折中的观点看待世上的事情,不要过于执著。

  南怀瑾先生对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有个真善美的天堂,便有丑陋、罪恶、虚伪的地狱与它对立。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所以,太过执著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限,人就容易变得极端,倒不如洒脱一些为好。

  倪云林,字元镇,是元朝四大画家之一。此人自小在长兄的抚养下长大,生活倒也极为舒适和无忧无虑。或许是长期耳濡目染的结果,他养成了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变得不问政治,只沉浸于诗文书画之中,而且颇为清高孤傲。倪云林有一个世人皆知的癖好,那就是极爱清洁。

  据说有一次,倪云林的朋友来到他的家中探访,恰巧看到他的仆人担着两桶泉水回来。

  最让这位朋友感到奇怪的是,倪云林用前桶煎茶,后桶洗脚,于是禁不住问:“两桶泉水皆是清澈无比,非常纯净,你为何用前桶的煎茶,后桶的洗脚?”倪云林说:“我之所以用后桶的水洗脚,是因为这桶水被童子的屁气弄脏了,只能用来洗脚。”由此可见,他爱好洁净已经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至极境界。

  这位朋友和倪云林相识很久,而且对他的洁癖也早有耳闻,例如:倪云林使用的笔砚,每天都要有专人负责擦洗。就连庭院里种植的梧桐树也要每天派人挑水洗净,以致梧桐树最后因此死去。朋友心中不禁暗笑道:“泉水源头距离他家的路途有五里多地,而且又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担水童子中途又怎么能不换肩呢?这两个水桶又如何分得清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

  不过,他并没有将心中所想告诉倪云林,从而给这位有洁癖的朋友带来心理阴影。

  接下来,这位朋友就参观了倪云林的卧室、书房、厕所、客房等地方,发现他的家里收拾得洁净高雅,就连本应该臭气熏天的茅房都一点臭味也没有。

  这位朋友看到如此清雅的地方,就想在此留宿一晚。倪云林不好拒绝,但又怕朋友不讲卫生,来来回回检查了好多遍,才放心离开朋友入住的客房。晚上歇息之后,他侧耳细听,如果朋友咳嗽一声,他就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倪云林就急忙命童子在朋友的客房中寻找痰迹,但是童子们找遍了整座房子也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倪云林在树下找到一片颜色稍深的树叶,并把这片树叶当成朋友晚上咳嗽吐痰的“罪证”,接着他紧紧捂着鼻子命令童子把这片树叶拿到三里地外丢掉,然后再让童子担来水不停地擦洗树干。倪云林的这一系列举动弄得朋友羞愧不已,只得慌忙打一声招呼就急急离开了。

  倪云林的洁癖不但表现在日常生活习惯上,对待权贵、金钱亦是如此。有一次,起义将领张士诚的胞弟张士信派人给倪云林送来了大量的绢和金币来请求他作画。倪云林看到这些,当场就把绢撕裂,并义正词严地说自己不能作王门画师。张士信听说后心中十分恼怒,命人将倪云林抓来,要杀了他。后来经人说情,张士信就决定只用鞭子打他一顿。倪云林挨打时一声不吭,死咬着牙不松口。事后,有人就对他说:“打得痛,喊叫一声也好!”倪云林却说:“一出声,便俗了。”

  倪云林虽然不怕挨打,但却怕别人利用他的洁癖整治他,所以后来他再次入狱的时候,别人就故意把他捆绑在粪桶的旁边,令他痛不欲生。至于他最后是如何死的,后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临死前患了痢疾,屎尿满床,恶臭熏天,无人可以靠近;另一种说法就是他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了。总之,有洁癖的他最后不洁而终。

  人们常用“糖衣炮弹”来形容那些看起来美好,其实包藏着危险的东西,其实这四个字和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所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人要学着守中庸之道,学会折中处世,不要太过执著于某件事情或某样东西,否则很容易把自己带入“假聪明、假清高、假理智”的旋涡中,到最后只能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算来算去算自己”的下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