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把毁誉置之度外

把毁誉置之度外

  有时候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或赞美放在心上,且一直耿耿于怀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情。

  因为无论人们怎么努力,总也无法被一些小人们所认可,这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反过来说,这样的小人无需迎合,对待这样的毁誉之言也就不必太过认真。

  唐朝大将、汾阳王郭子仪,一生戎马,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总有一些人看不惯他,故意在他背后制造流言,在皇帝面前重伤郭子仪。

  为此郭子仪很长一段时间被废置在家,后来虽然因时局关系,被予以重用,但始终经受着各种谗言的诬陷。

  最爱说郭子仪坏话的就是得宠的宦官鱼朝恩。他常在皇帝面前诋毁郭子仪,说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又说他生活奢靡,行为不端。

  但每次郭子仪回朝时,都一切从简,丝毫看不出对朝廷有什么不恭不敬之处,对于他生活骄奢的流言也不攻自破了。

  一直找不到郭子仪破绽的鱼朝恩心怀怨恨,竟然派人趁郭子仪在外征战的时候,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

  此事一出,朝野哗然,很快此事就被传到了郭子仪耳中,他的旧部们义愤填膺,要杀了鱼朝恩这奸佞小人,但却被郭子仪制止了。

  此时正值叛军作乱,唐朝可谓命悬一线,全都的希望都在郭子仪身上,代宗皇帝生怕郭子仪就此“撂挑子不干”,遂宣他入朝觐见,亲自安抚他。

  没想到郭子仪却一直隐忍,一切从大局考虑,还对代宗皇帝说:“我常年在外领兵作战,手下的士兵们不知道毁了多少别人的坟墓,我无力管教。如今家父的坟墓也遭到了破坏,这真是我的报应啊,我不怪任何人。”

  郭子仪如此大气的举动,连代宗皇帝也深受感动。

  后来鱼朝恩摆宴席宴请郭子仪,其他大臣都劝他小心这是一场鸿门宴,不如不去,郭子仪却不为所动,坚持赴宴。

  他手下的将士们也担心郭子仪的安危,纷纷请命要跟随他一起去,也被郭子仪拒绝了。郭子仪赴宴仅带了几个家仆,这让鱼朝恩本人也感到十分诧异,于是他就问郭子仪:“将军您怎么只带了这么几个随从就来赴宴,您不怕我对你不利吗?”于是郭子仪将别人告诫他的话全盘托出。

  鱼朝恩听后又惭愧又感动,他泪流满面地说:“将军的宽厚仁慈,非一般人可比。今日要不是您如此大度,恐怕你我之间又要生出许多是非了。”

  郭子仪为人坦荡,自认无愧于天地君王,对得起天下百姓,但仍然惹来一些无耻之徒的非议,可见毁誉这种东西的出现根本不遵从人的德行

  即使是尽善尽美的人,也有被指责的时候,反之,即使自己看来一无是处,但有时同样能够得到赞扬。

  毁誉之词皆出于人口,而人是一种时常情绪化的动物,有时人言难免沦为世间最不值钱的东西。要不怎么说“沉默是金”呢。

  这种东西来无影去无踪,连追究起来都难,大家说起来也常常口无遮拦,如果一个人非要在这种事情上较起真来,也只能是苦了自己。

  所以达观禅师开悟李端愿时,才会一直告诫他抛弃所有的世俗之念,全心全意感受生活的真谛

  宋仁宗时期,出身显赫的太子太保李端愿常到寺庙中与高僧参禅,有一次他又到达观禅师处听禅。

  达观禅师对他说:“佛祖在本无意义的生命中,发现了人生的意义,进而摆脱了凡尘俗世,一心问道,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其实,世间所有的事情都会生出烦恼,要想在俗世之中求得灵魂的平静,简直就像是痴人说梦。只有真正参悟一切,在心中求取答案,才能够得到想要的一切。”

  李端愿听后问道:“那么心又该何去何从呢?”

  “将所有的善恶成败,都别放在心上即可。”

  李端愿又追问道:“怎么能不想呢?如果不想又怎么可能明白呢?”

  “所有的一切都只需想到好的一面,不要去想那些不好的,你的就心可获得平静了。”达观禅师解释道。

  “那人要是死了呢,心又在哪里呢?”

  “连生命都不存在了,死又是从何说起呢?”

  李端愿却说:“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你的生命又是从何处来呢?”

  “这……”李端愿一脸茫然。

  达观禅师顺势拍了李端愿的胸口处,然后说:“已经在这里了!你还往哪里想?”

  李端愿被达观禅师这一下吓了一跳,等到缓过神来随即恍然大悟:“我懂了,我懂了。”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品行都会因各种不同际遇而有所差别。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由此一来,每个人又都有一些特别偏爱或诋毁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满意,都竖大拇指称好的人根本不存在。

  做人根本无需太在乎别人说了些什么,将毁誉置之度外,埋头过好日子才是最真实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