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的生活

  从衣食住行谈禅宗生活

  时间:公元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四日

  地点:台北国父纪念馆

  对象:法师、居士 (弟子方杞记)

  一.从云游参访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二.从生活作务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三.从待人接物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四.从修行悟道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好!我今天想从衣食住行来谈禅宗的生活。

  衣食住行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讲到生活,我们都离开不了衣食住行;而在佛门修道的禅师,他们衣、食、住、行的情形又是怎么样呢?

  有人问法华山的全举禅师:

  ‘当初佛陀勉励弟子们要发四弘誓愿,请问禅师:你的弘愿是什么呢?’

  全举禅师回答的非常妙:

  ‘你问起我的四弘誓愿,我是“饥来要吃饭,寒来要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要风吹”,我肚子饿了要吃饭,天冷了要穿衣,疲倦时伸腿就睡觉,天热就想吹吹风,你看如何?’

  全举禅师这一段话,可以说把禅的本来面目表达得非常透彻。禅不是离开生活,也不是闭关到深山里自我了断,而是在言行动静中修道,在生活上自然表现出平常心,不起分别妄念,这衣食住行里面就有禅。虽然是穿衣吃饭这样简单的事,我们一般人却不敢自己承担,很多人明明热衷名利,却千方百计开脱自己:“哼!我是不好名的!我是不好利的!”你如果说他好吃懒做、贪睡爱穿,他就把脸这么一板呀!更不喜欢你了。真实的事,都要逃避不敢承认,这就是没有担当,而禅师们是直下承担,毫无罣碍的:‘我全举啊!四弘誓愿就是吃饭,就是穿衣,就是睡觉,就是要风吹!’

  息恶心,除妄想,坦坦荡荡面对自己,是何等光明磊落的境界!何况禅师们的吃饭、穿衣、睡觉、吹风里面,还有一般人看不到的自在风光呢。常常有人问禅师:

  ‘你如何参禅?’

  禅师回答:

  ‘吃饭,睡觉。’

  ‘喔?吃饭睡觉,这等事大家都会啊!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学禅就只是吃饭睡觉,那又有什么了不起?’

  ‘这个不同。社会世俗的人,吃饭,他挑挑拣拣,吃得不甘味;睡觉,他辗转反侧,睡得不安心。很多人烦恼缠身,当吃他不吃,当睡他不睡。珍馐美味;他食不知味,宽广大床,他寝不能安。处处计较分别,颠倒困顿,禅不是这样的啊!’

  禅,是一种欢喜自在:菜根豆芽,都是香的;山林树下,木板地蓆,也都睡得安然自在。同样是吃饭睡觉,有禅没有禅,味道就是不一样。譬如一间寺庙盖在山林里、水泉边,和盖在垃圾场旁、屠宰场边,气氛就是不一样。

  禅师们在衣着上,有时穿百衲衣,破破烂烂也不要紧;有时穿金缕袈裟,也不觉得荣耀。因为“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袈裟和钵盂,在一个禅者心中,价值胜过万锺富贵。有名的大梅法常禅师离世隐居,把衣食住行的欲念悉数抛弃,把妙真如性高高升华后,写下了一首法偈: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株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衣食,对禅师们只是过眼的云烟。

  禅者的吃,是怎样的生活呢?住,可以树下一宿;吃,日中一食就好了。一钵饭送进嘴里之前,要先念三句偈:

  “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念完这首偈子,再吃饭。所谓“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就是禅者吃的生活。对一个参学修道的禅者来说,“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无边法界任逍遥”,就是不贪口腹食欲的写照。

  说到禅师们的住,山林水边、街头巷尾,都可以随缘安住,清凉自在。古德说:“密富禅贫方便净”,密富,学密宗要有钱,因为坛场供养耗费多;禅贫,学禅清俭,在家里的地板可以打坐,在办公室座位上可以打坐,在高雄到台北的火车上都可以打坐,甚至山林水边都可以参禅,所以学禅不需要什么费用;方便净,学净土念佛,一心持念,那就更方便了。“禅悦酥酡微妙供,大千世界一禅床”,是说真正的禅者,禅就可以当食住。参禅参到欢喜了,无所住,也无所不住,常以禅悦为皈依,大千世界都是禅者的一个床。

  有一位禅师说:“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不思他;时人若问居何处,青山绿水是我家”,就是形容禅者栖身心于大千世界,树木蔬食都可以裹腹,草叶为衣,心如明月清净无染;一生不起杂念,也没有害人的心思,常以青山绿水为家。现代人都住高楼笼屋,用冰箱电视,想一想:禅者那种青山绿水的悠游住境多么美好啊!

  说到禅者的行,真是“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皆是禅”了,一个禅者游方参访,风光无限,“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是多么逍遥自在的生活,禅师们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随缘放旷,任运逍遥,禅,就是一个“自然”。

  在丛林里修链的禅者,是刻苦自励的,要严格在团体里自我提升。他们出家的行仪可以用八句话来形容: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皈依三宝复何忧。”

  禅师们的行止,注重“四威仪”,就是“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寓法相于性相之中,寄妙理于俗理之外,行止之间,自有高岩千仞、碧海万顷的气度。

  假如你们各位要学禅的话,我也有四句话给你们参考,让各位了解禅者的生活:

  “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

  吃饭三称念,过堂五观想。”

  禅师的衣单有多重?规定只有二斤半。在座的女士小姐们,谁没有十件二十套衣服?你要来听佛学讲座,把衣服东挑西拣:唉!我昨天才穿这件,今天不能再穿啊!这一件我也穿过啦,那一件我也穿过啦,红的穿过了,绿的也穿过了,不行呀!满柜衣裳都不能穿。禅者是没有这么多分别心的,禅者的衣裳穿来穿去就这么一件百衲衣,因为他们的生活里,有比衣裳门面更重要的事。

  “洗脸两把半”,是说禅堂生活里,洗脸只要两把半。什么两把半?就是一、二百个人只用一盆水洗脸,大家轮流用毛巾沾一下,到沟边洗过脸,再回来沾一次洗,就是两把,然后再扭拧出一点水,算两把半。它的意思不一定规限用水量,而是尽量在生活上要求简单。现代人不但洗手、洗脸不能两把半,进盥洗间都要半个小时才出来喔!在生活里面养成许多奢糜的习气,像礼服要八九套,宴客十几道菜,把大好的生命和时间都浪费了。我在桃园国际机场候机时,听到两个人送行的对话:

  ‘今天出国,天气真好哇!’

  ‘可不是!昨天还哗啦哗啦下大雨呢!’

  ‘就是说呀,街上还积着水没退。’

  ‘正巧我今天赶着出国开会。’

  ‘正好放晴了,您老运气好。’

  ‘哪里里!哪里里!今天天气真好哇!’

  ‘可不是......’

  到机场来回送行一趟,只是为了讲“今天天气真好哇!”,这样的生命算不算浪费?禅,是简单、愉快、放旷的感受,没有禅,生活会很枯燥乏味。

  “吃饭三称念”,就是吃饭前,合掌称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种称念,养成了修道参禅者心里时时悲悯奉献、救度众生的胸襟。佛教和其它宗教有一点不一样:我们佛教徒吃饭祈祷,是长养悲悯心,发愿供养法界众生;而其它的宗教呢,他们祈祷“神啊!上帝啊!主啊!天父啊!请您赐给我饮食,赐给我可口的面包,赐给我奶油......”。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父亲的儿女信仰别的宗教,饭前祈祷:‘神啊!上帝啊!感谢您赐给我面包、奶油!’,他父亲很生气,一巴掌掴上去:‘你这不孝子!这是爸爸我辛苦流汗赚来的食物,怎么是上主赐给你的?我天天供养你,你一声谢谢都没有,反而去感恩那个“信就得救,信就得永生”的上主,这像话吗?’现在我们民间的信仰,到庙里拜拜也是一样,都是祈求财富啊,向神要求平安、健康、得救、无灾厄,这种信仰建立在贪心上,那里会有宗教的体验呢!

  真正的禅者,是一种奉献,是一种喜舍,是扩大自己,悲悯众生。所以,我们的社会如果有禅,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升华我们的人格,而且可以提高国家的道德心态。

  至于“过堂五观想”,是要禅者在饭前饭后反躬自省,涤除尘垢,秉持修行正念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一丝一缕,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要多多感恩惜福。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想想自己何德何能,有资格来享受丰富的供养吗?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吃饭,要用平等心、惭愧心、感恩心,不要起贪瞋妄心,分别饮食好恶。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饭,只是当做汤药一样,治疗这个身体的饥饿病,不让身体衰毁,才有气力修行。在禅者眼中,青菜豆羹,美食佳肴,滋味一模一样,禅者不是为口腹食欲而活的。

  5.为成道故,应受此食──禅者无心于饮食,但为了借假修真,成就无上的菩提道业,又不可不吃饭。

  我现在把禅者衣、食、住、行的生活,分四点向大家做个简单的解说:

  一.从云游参访来谈禅者的衣食住行

  禅师们啊!就是喜欢云游参访:到白云深处,如见宇宙之浩瀚;到山泽水湄,即见生命之真如。中国地大寺多,从北京到五台山,从山西到普陀山,晓行夜宿,刮风淋雨,步步参学,时时开悟,禅师们的三昧慧根就深植不灭了,衣食住行也成为学佛的道场了。我现在说几个禅师云游参访的公案给大家听听:

  有一天,智学、智道师兄弟参访求法,来到有名的无三禅师处。这个无三禅师,对于来参访他的人,只要一开口问话,他就二话不说,出其不意的打上去,每求必打。智学师兄弟两人为了参学求道,不能不问,结果今天也被他打,明天又被他打,没有一次躲得过。无三禅师打人的技术非常高明,当你不注意的时候,心神一散,“啪!”,一个巴掌、一支棍子就飞过来了。这个师兄弟两人每问一定被打,就商量:我们今天不进屋子,只在门外问,他如果回答我们,我们就听;要打我们,我们拔腿就躲得远远的,不给他打。师兄弟两人如此一番商议,自以为很高明,好!便在门外扬声问:

  ‘禅师!禅师!我们有问题请您开示!’

  无三禅师大喝一声,用声音打过来:

  ‘你们是什么东西!?’

  师兄弟两人乍闻狮子吼,心头一凛,不由自主跪下来,顿时矮了半截。

  禅师传授禅法,总是出乎凡心臆想之外,如同絃音常在絃音外,青山更在青山外,甚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诸相,不但声闻缘觉,悉皆念佛念法,连衣食住行都是菩提般若化身

  仙崖禅师有一个徒弟,想到别处去参访修行,仙崖禅师很高兴,就嘱咐他到某地某寺、某山某院去参访,等于现在要留学时,老师会告诉你到哪里个大学去升学研究。这个徒弟很欢喜,就遵照仙崖禅师的指示准备游学,临行前,向师父辞行,仙崖禅师高高兴兴把他叫住,兜头打他一棒!徒弟被打得莫名其妙,抗声问:

  ‘师父!既然允许我云游参学,为何又打我?’

  仙崖禅师呵呵大笑,转身即走。这个徒弟托人去问,仙崖回答的很妙:

  ‘我啊!因为他要走,打他一下,让他知道怎样做师父啊!’

  仙崖禅师慈悲,又疼爱徒弟,打他一下,要他时时不忘初心,无论云游何处,山丛水陬,朝夕惕励,勿失勿忘。随身以道念为衣,以禅悦为食,以正法为住,以参学为行。仙崖禅师这一打,涵意多么深远!

  有名的懒融禅师,他云游参访一段时间后,找了个深山岩穴修行,多少年都不下山。因为他名震朝野,皇帝特别派遣大臣来寻访他,请他上朝相见。懒融禅师也懒得跟大臣多费唇舌,当着大臣的面,让鼻涕一直流啊流的流下来,大臣看不过去,就劝告他:

  ‘禅师,您的鼻涕都流到嘴边了,擦一擦吧!’

  懒融禅师把眼睛一扫:

  ‘你讲什么?我才没时间为你们俗人揩鼻涕呢!’

  连鼻涕都没有时间去擦,可见他修行精进到什么程度。后来大臣肚子饿了,懒融禅师顺手拿了一些石头放进锅里煮,大臣看了很奇怪,问:

  ‘煮石头做什么?’

  ‘咦,拿来吃啊!’

  大臣很惊讶:‘什么!石头怎么能吃呢?’

  懒融禅师就当着大臣的面吃起石头来,石头到了禅师嘴里,像马铃薯、山芋一样,被禅师一块一块的吃下去。

  大臣还不死心,提起“皇上请您上朝相见”的话,懒融禅师把石头一放,说了几句很有禅味的偈: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吾复何忧。”

  这几句话凸显了懒融禅师在禅行上的超越:他,把世间功名富贵视同尘土,全不放在心上,草树藤萝下枕石而卧,便有种种胜妙自在。天子王侯,算什么?生死都无惧了,还忧愁什么?还放不下什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