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梵名( 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详情]

《佛说盂兰盆经》浅说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盂兰盆经》的经题——“佛说盂兰盆经”六个字。

  “佛”,指说法人,即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演说。“盂兰盆”,盂兰是梵语,华言“倒悬”。因为三恶道的剧苦没有办法形容,所以借助“倒悬”一词来比喻彰显。“盆”是盛饮食的净器,这里指一切碗钵等。

  佛弟子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以种种净洁碗钵,盛上种种净洁美食,来供养十方僧,救拔慈亲的倒悬之苦。

  “佛说盂兰盆”是这部经的别名,“经”是通名,通于一切经典的总名。这部经的译者是西晋时期的三藏法师竺法护尊者。法师八岁出家,博学强记,通晓西域诸国三十六种语言文字。因原居敦煌,所以人称“敦煌菩萨”。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闻”,表示阿难亲从佛闻。“如是”,指《盂兰盆经》。经中所讲的孝亲报恩之法是可信的,所以叫做“如是”。“一时”,世间所说的一时,一般指一个时辰、一小时等。如来度化众生,如潮水不失时,过去有感过去应,未来有感未来应,现在有感现在应。“一时”,在此指师资道合、感应道交之时。

  “佛”,指说法主,也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是演说《盂兰盆经》的具体地点。

  【经文】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目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获得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及漏尽通)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报答父母之恩。于是他以神通力,在三界中遍寻父母所在。结果,他用天眼观见父亲生到了善处,而母亲却堕落在饿鬼道中,见不到饮食,瘦得只剩下皮包骨,非常可怜。

  目连尊者看到母亲如此痛苦,马上用钵盛饭,利用神通力前往饿鬼道中,送饭给他的母亲。尊者的母亲看到饮食后,急忙用左手遮障钵,生怕被抢走,右手抟饭成团。可还没等放入口中,饮食就变成了火炭。

  尊者的母亲为何会遭受这种果报呢?我们知道,她在当人的时候,悭贪的习气就很重。后来堕落到饿鬼中,习气仍然在。因此,即使是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也没有办法救拔她的饿鬼之苦。

  可见,因果法则是真实不虚的。无论出家在家,都应当对自己负责,珍惜利用难得的人身,精进地断恶修善,广结善缘,以此资粮永脱生死轮回之苦,获得究竟的成佛之乐。

  可谓:

盂兰盆经早读诵,

福德善根日日深。

知恩报恩不错过,

父母获益随愿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