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圆瑛法师及憨山大师对《楞严经》的推崇
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在他一生的讲学和着作之中,所花的时间最久、所用的心血最多应该是《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这部书据圆瑛法师所说总共花了五十年的时间,从他二十四岁在天宁寺习禅开始,由于听读了《楞严经》之后叹未曾有,于是发心要用十年的时间专研《楞严经》,在这段期间只要看到经文中有任何精深难懂、奥理难明之处,他甚至会用纸条,书写疑难在其纸上,然后贴在墙壁,只要一有空,便查尽一切相关资料,并且在疑难处静坐冥想直至通达为止,才把纸条一张一张撕下来,光是如此就花了将近八年的时间,才彻底明白经文中所有的疑虑处。
由于圆瑛法师在天宁寺打七期间曾有多次进入悟境,蒙受冶开老和尚之恩启,告诉他参禅人若遇有任何疑虑处,可以参证《楞严经》里头所说的五种阴区、五十种阴魔所述检验,便不会走入险境,许多禅者每每于用心参究生死大事时,有时用心过度屡屡发通者时而有之,但若不能明白此皆一切从自心所发而着迷于此,便很容易成为诸魔眷属。
冶开老和尚告诉他要依《楞严经》所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冶开老和尚自从看了《楞严经》之后,才明白佛门中原来还有许多奇异不可思议,吾人所不能解者,而《楞严经》全部都可以解决心中一切疑团,圆瑛法师于是就更加地信解,若能真悟《楞严经》,这无非是一把开启心性的钥匙。
从那时期他便发心在天童寺讲解《楞严经》,透过为大众讲经的因缘,每次讲经之前他必苦心思索,讲毕之后也会来回检思,前后讲授《楞严经》共经历十三次之多,圆瑛法师累积多年讲述《楞严经》的经验和资料,从六十三岁起决定出版《楞严纲要》一书,续编讲义六次。
憨山大师
当憨山大师进修在东海期间,一天晚上在静坐的时候忽然间三昧现前,自己感受到内情外器打成一片,从自性中流露出「海湛空澄雪月光,此中凡圣绝行藏;金刚眼突空花落,大地都归寂灭场。」憨山大师有所醒悟,但还是取出《楞严经》批阅再三作为印证,后来看见《楞严经》中佛祖说:「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到此心中大事已毕,不禁雀然,于是发心着写《楞严悬镜》一书。
憨山大师自从大悟以后,佛教八宗自然融会,这便是所谓的归元无二,但他思考到未来的末代众生,无论是在根器或世俗的牵绊上,再也无法如古代大德一般放下诸般尘劳,因此他思念的诸多法门之中,唯独只有净土是最利便一切众生的法门,因此在他中年四十几岁开始,他便专念弥陀。憨山大师唸佛唸到一句弥陀绵密不断,唸佛、佛念。
憨山大师在其一生应世度化世缘期间,也并非在修行的路途上一帆风顺,在修建南华寺期间,也因为受人嫉妒,毁谤大师,说其利用建寺,实则中饱私囊,憨山大师为了避免这些人制造口业,于是离开了南华寺,但最终还是因当时的太守盛情所感,才又再度返回南华寺,因此说南华寺是憨山大师重建中兴,这便是与事实应合的。
憨山大师是解行并重、持戒严谨的开悟祖师,当年皇太后曾经派人供养了黄金三千两,做为憨山大师整修山东的一座寺庙之用,但是憨山大师竟然分文不取,反而把这些钱用皇太后的名义,为皇太后广做布施功德。憨山大师最后是在当地的信众发心赞助之下,同时在崂山创立了海印寺。
憨山大师自从大彻大悟,唸佛、见佛之后,仍然不忘救度众生,广做利他事业,最后回到了他自己预知离开世缘的宝林寺,在唸佛之中直返极乐世界。对于如此有成就的菩萨,他的着作,其实做为佛弟子,应该是很仔细地拜读,尤其是《憨山大师梦游集》,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再三恭读,每次都有左右采获、师逸功倍的感受。其他《楞严经通义》和《观楞伽经记》也都是憨山大师穷其一生由自性所悟境界着述,这还必须要有福德因缘俱足的末法众生,才能够展读不疑。
转载自王薀老师着作 《楞严经蠡测》【 第一册】
- 地藏经注音版
- 无量寿经注音
- 妙法莲华经全文
- 《心经》诵读、读诵的步骤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译文及释意
- 地藏经原文
- 楞严经白话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念诵及回向仪轨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注音版
- 普贤行愿品原文
- 药师经原文
- 金刚经注音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注音版
- 无量寿经原文
- 楞严经注音
- 金刚经原文
- 圆觉经原文
- 无量寿经原文
- 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 楞严经全文
- 普贤行愿品注音版
- 《心经》全文-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普门品仪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完整仪轨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
- 华严经原文
- 无量寿经全文
- 地藏经解释-地藏经全文白话解释
- 心经注音版
- 维摩诘经原文
- 十善业道经原文
- 心经的作用和好处,心经有什么作用?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
- 佛说阿弥陀经原文
- 《心经》全文、心经译文解释
- 无量寿经白话文
- 金刚经译文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相待的解释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如瑞法师]老实念佛,重在一生坚持不懈忆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学佛者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四依法
- [佛学常识]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们要学会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牵
- [佛与人生]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 [佛学常识]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义是什么?
- [明海法师]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励:一个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汉传人物问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断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则天、献明肃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经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断,只会犯下可笑的错误
- [佛学常识]佛教的世尊是谁?
- [妙法莲华经]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释
- [绿茶]乾隆与龙井茶的故事
- [汉传人物问答]怎样观察自己内心的念头?
- [佛化家庭]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