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世事无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世事无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禅师有两个弟子,悟语和悟道。有一天,师徒三人到山上散步,禅师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但旁边的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禅师问道:“你们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悟道说:“荣的好!”悟语却回答说:“枯的好!”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小和尚,禅师就问他:“你说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小和尚答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禅师笑道:“天真自性佛!”

  荣枯互变是无常,不管是枯还是荣,都是自然之理。人不会因为枯而悲伤,也不会因为荣而喜悦,人生无常,就如树木一样,没有永恒。唯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真谛,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现实里会有很多人因为物而喜,因为己而悲,这都是自寻烦恼而已,只要有自己的见解,又管他人如何呢?

  师父打发他的一个年轻弟子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撅着个嘴,满脸的不高兴。

  师父便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吗?你看起来很不高兴。”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嘲笑我。”弟子噘着嘴巴说。

  “他们为什么要嘲笑你呢?”师父问。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他们不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开阔。”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什么也没有说,而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的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看着迷惑的弟子,师父说:“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开阔吗?可是,为什么别人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这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弟子低头不语。

  别人的话只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每个人的观点和立场都是不同的,如果因为别人的言语而生气,不但是心胸不够开阔,而且是修养和内涵没有达到境界。

  人生无论面对什么大喜大悲都能坦然处之,就是一种境界。世间的大多数人为了功名利禄而悲伤,往往他们悲伤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因为嫉妒别人的拥有,所以满怀情绪,也因为无法释怀失去的而惴惴不安。

  古时有一个大财主,吃斋念佛多年,50岁方得一子,视为掌上明珠。

  儿子渐渐长大了,可是他只会笑,不会哭。财主想尽各种办法,骂他、打他都无济于事。正无可奈何之际,适逢一云游高僧前来化缘,财主就请求高僧为儿子诊治。

  仆人把孩子抱来。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说:“高僧,您看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高僧不说话,只是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财主在一边解释:“他从小就不吃香蕉。”

  高僧点点头:“知道取和舍,说明智力是没有问题的。”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没有哭也没有笑。

  看到孩子这样,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的果盘,说:“跟我来!”

  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3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看了看小孩儿,又看了看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3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分给每人一根香蕉。3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3个孩子很快吃完,抬头冲财主儿子笑笑。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财主欣喜之余也迷惑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高僧微微一笑,说:“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世间百态,人物百型。能够真正做到淡然处之的人并不多,人们应该怀有一颗坦然的心,不因外物的丰富、富有而狂喜;不因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无论面对失败还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种恒定淡然的心态,不因一时的成功和失败而妄自菲薄;无论何时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才是人生修养的必备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