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齐白石曾在《印说》中说:“予之刻印,少时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后即追求刻字解义,不为摹、作、削所害,虚掷精神。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由此得来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齐白石一生不为名利所累。对人誉,很多人都能兴高采烈地接受,但齐白石老先生却能一笑了之,无不透露着自信、谦虚和宽容。对人骂,多数人都无法释怀,而齐白石却能以胸襟广阔的气量和神情自若的态度应对。

  无论是誉还是骂,都能任之听之,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如此一来,就可以逃出自我束缚,避免自我封闭,从而大展拳脚,不落俗套,专心致志地做事情而不为名利所累。

  袁枚是清代的大才子,他聪慧灵敏、秉赋过人,年纪轻轻就已名闻天下,二三十岁就步入仕途。

  走马上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顺便获得老师的一些教诲,以便日后能够用得上。面对学生袁枚的登门拜访,尹文端自然十分高兴,就询问了袁枚一些具体情况:“此行你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

  面对老师的垂询,袁枚自然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没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听完袁枚的话,尹文端有些不悦,就教诲他说:“你年纪轻轻,应该将精神用到勤政务实上,而不是用在这些似有若无的事情上。”

  但袁枚解释道:“老师,您有所不知,现如今,社会上的多数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呀!”

  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觉得自己没有白培养这个爱徒。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能洞明如镜,于不知不觉中便给老师尹文端戴了一顶高帽子。尹文端自以为高明,却也没摆脱学生的高帽子,说明他并未达到“誉之一笑”的境界。

  如果能够做到事过心随空,淡然处世,其实就已经达到了高深的人生境界,因而“两笑”应该成为我们做人、处世的标准。

  曾经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经常会遭遇一个人的谩骂和嫉妒,对此,释迦摩尼并没有像普通人一样对其恶语相加,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而是心平气和地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嫉妒的人终于骂累了,释迦摩尼才微笑着对他说:“我的朋友,当你赠送东西给别人时,若是对方不接受,那么,你认为这个东西应该属于谁呢?”

  嫉妒的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用问,当然属于送东西的人了。”

  释迦摩尼又说:“那你谩骂我,这又属于谁呢?”

  此人一时语塞,从此之后,再也不谩骂释迦摩尼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和诽谤,释迦摩尼却能做到不为所动,表现出来的只有冷静与清醒,既不理睬对方,也不给予对方还击,而是以慈悲的心肠和宽大的胸怀让对方的指责无处落脚,在无形之中将谩骂化解,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败下阵来并且感到自惭形秽,这才是一种深广的智慧

  人都免不了会遇上鼠肚鸡肠、心怀嫉妒的人,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试着慢慢地放下心里的一些东西,让它随性、随时、随缘,要时刻反省自己,不软弱,不失做人的原则,率性而为,随心所欲。

  总之,人活在世上,要有点“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本事,用一颗简单淡、泊之心入世,不要总生活在别人的口水里,那样的话,就丢失了自我。要记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求问心无愧即可。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