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茶 > 绿茶 >

雁荡毛峰属于什么茶?雁荡毛峰茶的特点与由来

雁荡毛峰属于什么茶?雁荡毛峰茶的特点与由来

  自古以来,雁荡山茶就被公认为绿茶中的名茶,《雁山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浙东多茶品,而雁山称最,每春清明日,采摘芽茶进贡,一旗一枪,而白色者日明茶,谷雨日采者日雨茶。此上品也。”此茶古时候又称猴茶。据传,由于古时雁荡山茶多生长在悬崖峭壁,很难采茶,而当地又猿猴成群,于是猎人捕猴卖给当地茶农。茶农又利用猴子能模仿人工动作,遂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教猴子采茶,俗称猴奴。当每年春暖花开,荼树发芽长出新梢时,猴子颈套布袋,攀悬崖,登峭壁,采茶装袋,带回交给主人。

  据清代佚名的《蝶阶外史》载:“雁岩山有猴茶,以泉水品之,味清而腴。盖三冬大雪后,猴无所食,各山寺僧以小袋盛米赠之,春后猴采人迹不到处之茶。藏原袋还赠,其趣如此。”甚至有的寺院,驯养有猴奴几十只。近人徐珂《清稗类钞》也载:“温州雁崖有猴茶,有猴每至晚春,辄采高山茶叶,以赠山僧。盖僧常于冬时知猴无法得食,以小袋投之。猴子遗茶,所以报答也。”可见雁荡山不但山美水秀,而且茶更美,还因为她蕴含许多茶文化内涵,给茶文化工作者,以更多的想像空间。

雁荡毛峰属于什么茶?雁荡毛峰茶的特点与由来

  雁荡山茶园旧时多为寺院道观僧道所有,茶叶自给自足,饮茶驱睡,论禅诵经,或招待佛徒香客,茶叶制作方法秘不外传。其加工技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已经失传。直到1964年,乐清县农业局和温州茶厂在雁荡乡能仁村试制了一批名茶,因其质量好,满披毫毛,定名为“雁荡毛峰”。

  雁荡毛峰适制性比较广,一般多茸毛的适制绿茶的良种都可制作雁荡毛峰,如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翠峰、迎霜等。雁荡毛峰茶品质优异,除茶的原料品质优越外,制作也很有特点,有三:一是讲究鲜叶原料;二是加工精细;三是成茶贮存保藏得法。采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摊青、杀青、揉捻、理条、烘焙、拣剔、提香。

  茶叶在清明、谷雨间采摘,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采回后,先经摊放,摊青时间一般为6—12小时,摊青过程中根据鲜叶含水量适当轻翻散热,避免鲜叶损伤。摊放过程以叶面开始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摊后叶含水量降至68%—72%为适度。

  再在锅内用双手杀青,采用炒茶专用斜锅或平锅,杀青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要交替抖、闷,抖时要翻得高,撒得开,杀匀杀透,应视鲜叶的老嫩度,鲜叶嫩一点的锅温相对高些,鲜叶老一点的,杀青温度相对低些。投叶量约0.5公斤,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厘米,有烫手感即投鲜叶。

  鲜叶下锅后听到啪啪声表明温度适合,双手迅速均匀翻炒,手势轻巧,先翻抖炒,使叶片均匀受热,手感特别热时,即转入闷炒,时间短,集中大量热气,达到闷透后立即抖散、挑高。当锅中有水气蒸腾时,一人从旁用扇子扇去,随后逐渐降低锅温,文火慢杀,当叶质变软,叶色转暗绿,无焦边,梗折不断,手捏青叶能自然弹开时出锅摊晾。

  杀青后的茶叶移入大圆匾中轻轻搓揉,采用双手来回带旋转推揉或双手双揉捻法,用力要掌握轻、重、轻的原则,来轻去重,先轻揉半分钟,中间解块抖散,双手捧住杀青叶,轻轻往前翻,转手向后捞时,切勿把揉叶卡在竹蔑上,避免损伤峰苗,如此往返回转揉捻,直至茶哇整成条索,茶汁溢出,手感到粘即止,揉捻时要及时抖散,不能久堆。然后初烘,初烘叶要经过摊凉,最后复烘干燥。烘干后,除去片末,及时装箱密封,不使走气失色。

  雁荡毛峰自1979年恢复生产以来,多次获得浙江省名茶奖,并获浙江省名茶证书。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