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心?

智随法师:什么是佛心?

什么是佛心

  学教理的人往往是从智慧的层面来理解佛心,有些人讲清净心就是佛心,我心就是佛心,这都是从智慧的层面来理解。净土法门要理解佛心,不是从智慧层面,因为佛的境界太高,我们理解不了。但是慈悲心可以理解,世间最慈悲的是父母,所以佛法经常用父母来比喻佛为大慈悲父。

  《观经》讲“佛心者,大慈悲是”,大到什么程度?“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无缘”不是没有缘,而是无条件,没有任何要求的慈悲,这是佛心。

  《阿弥陀经》就是佛心的显现。佛讲《阿弥陀经》时,大家都坐好了,舍利弗不问,其他人也不问。虽然没人问,但是佛也要说,他也不需要问,就会主动来说,因为大悲心所催动。

  《无量寿经》里有段经文,正好体现了这样一层意思: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段话很重要。我们要理解净土法义,这段文字就可以帮助我们。“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类”就是平民老百姓。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一般的平民百姓,来作不请之友,因为净土法门,是为凡夫开的。

  世间人遇到了困难,自己解决不了,就算想到有个很好的朋友能帮忙,还要考虑考虑、掂量掂量,是不是要向他开口。有时候还不好意思开口,怕打扰、麻烦到别人,所以,朋友都是要请的。

  但佛是“不请之友”,我们不用请,佛是主动来的。如果我们有困难了,请朋友帮忙,朋友不来,那这个朋友可能不是真朋友。但是如果我们有困难,又很需要别人的帮助,不请他,自己主动来,而且还能理解我们,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只有佛才能做到这样,因为佛有他心通。我们只要有困难佛都知道。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流浪太久了,只有佛理解,佛知道。我们身边的人能知道吗?他也跟我们一样在轮回,大家同病相怜。一个人在轮回的路上独生独死,终于能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就很感叹。

  我们是凡夫,看似很近,实际却隔得很遥远。所谓“人心隔肚皮”,谁也不知道谁的内心是怎样的,自己再苦也没人理解,所以大家都感到很孤独,很可怜。活在这个世间,佛最理解我们,大家都在找知音,其实佛就是我们的知音。佛有他心通,知众生心。凡夫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佛都知道。

  善导大师说,我们的心念佛时,佛即知之;我们的身体礼拜佛时,佛即见之;口称名号时,佛即闻之。所有众生的知音都是佛。如果大家觉得很苦恼的时候,就找佛诉苦,因为找人诉苦没有用。大家互相诉苦,只能表达一下内心的痛苦,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只是自己安慰自己。

  真正能够理解我们的是佛,所以佛能作众生的不请之友。佛知道众生在轮回里面很苦,流浪太久了,贪瞋痴太深了,佛都理解,佛就是要救度这样的众生,也知道这样的众生只有自己有办法能救。所以他来作众生的不请之友。“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阿弥陀经》就是讲“不请之法”。

要体会佛心

  学密宗都要请法,不但要请,还要恭敬虔诚地请。一个加行修完了才能请下一个,如果这个法没修完,下一个法不传。但是我们看《无量寿经》,“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我们不用请,佛主动地给我们。我们在世间想要得到一个法都非常难,然而佛把这个无价之宝——阿伽陀药,免费地送到我们面前。为什么叫“无条件”,原因就在这里。佛主动来告诉我们念佛往生的道理。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这句话要好好理解。在这里我们是什么身份?是佛的父母。佛反而把自己当作子女、当作一个纯孝的儿子来爱敬父母。不请没关系,我主动来说,告诉你最好的法,就像我们作子女的孝敬父母,把最好吃的东西供养给父母。佛把我们众生当父母一样,把最尊贵,最了解的一个法门来送给我们,这叫“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把一切众生都当作自己。我们把一切众生都当作外人,佛却把一切众生都当作自己。我们的苦就是佛的苦,我们在轮回就是佛在受苦,佛与我们一样的感受。我们经常讲感同身受,而真正能感同身受的是佛,只有佛才能真正知道我们的处境。我们在轮回里面流浪,所受的一切苦,佛都很清晰、很明了,所以佛把众生当作他自己一样。

  经言: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庄严经》说: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我们在苦恼的时候,佛也在苦恼,“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这是佛心,佛的大慈悲心、同体大悲心。

  我们要学习佛法,首先要理解佛心。只有知道了佛心,自己的心跟佛心之间才没有距离。净土法门体悟佛心就是慈悲心,佛随时与我们一体,佛在关注我们,想来救度我们。我们得到安乐了,佛也就安乐了,佛出世的本怀就达到了。

  《无量寿经》里还有一段话,“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前面是把我们众生当父母,这里又反过来了,超过父母念子。父母都在忆念、关心自己的子女,佛忆念我们众生,如母忆子,甚至超过父母。这时候,佛就是站在上面,作为父母这样的身份。佛有时候为了救度我们,又站在下面作一个孝子的身份。

  《无量寿经》的最后,释迦佛又说“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这段话就已经表达出佛的大悲心了。“慈悲哀愍”,佛哀愍我们这些末法没有解脱的众生,所以“特留此经,止住百岁”,“特留此经”,就是净土的经典。

  净土一法,一个是“无问自说”,一个是“特留此经”,这两个对比理解,我们就能够了解佛的大悲心。

  蕅益大师有一个解释,讲佛的大悲心: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

  这是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原文。“佛智”,佛的大智慧。“鉴机”,就是鉴别、分辨,透彻明了众生的根机。“无谬”,就是没有差错,察到时机,就是我们众生的机缘成熟。为什么是“鉴机无谬”?因为这部经典是人人可以修的,看似机缘不成熟,实质上往生的缘早就成熟了。每个人都可以往生,都可以解脱。从这个角度讲,众生的根机因缘成熟。

  “见此大众”,与会大众,包括佛陀在世时的人,包括我们现在在场的人,乃至以后听闻到的人,甚至末法一万年之后,能够遇到净土法门的人。

  “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四种利益”是佛教的基本常识。

  第一是欢喜益,听经闻法生欢喜心。

  第二是生善益,能够生善根,生善法。心中法喜充满的时候,心是善良的,可以生发善根。学佛的人为什么会心地越来越善良,越来越柔软?就是能够生善。

  第三能够断恶,只要善心生发,恶的习气就慢慢减少了。断恶行善,行善的过程中就可以断恶。善心一生,恶的习性慢慢就会自然改变。通过念佛闻法,心生欢喜,法喜充满。

  第四是证果的利益,这是最大的利益。我们念佛往生,可以成就无上佛果。“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这是证果的利益。这是四益。

  “故不俟问,便自发起”,所以等不及,不用等待别人来问,佛自己来发起这部经典。

  莲池大师也有这样的解释:良由此经,救世最急,不俟请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请。

  我们读这些净土法门祖师的解释,真正地很感动。凡夫轮回得太久了,听不到这些法音,不能了解佛的大悲心,其实佛都等不及了。所以,“良由此经,救世最急”,救这个世间的众生,最急的就是这个法。

  每家医院都有急诊室,通常最需要救的人,才会进急诊室。因为病重危险,必须马上做手术,或者马上急救,时间来不及了,稍微耽误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我们现在就相当于在急诊室,稍微停顿,就可能轮回去了。有些人说:“不着急,等我退休了再来念佛”,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急救室,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三界火宅,熊熊的大火已经在燃烧,生命都是无常的,随时都会堕三恶道。这部经典是救世最急的,两句话就可以救人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但救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我们的法身慧命。因为是救世最急的法门,所以“不俟请故”,不需要请。

  如果在医院里,医生坐在那里说:“你要请我,我才给你治疗”,病人都只有上气没有下气了,说明这个医生没有一点慈悲心。我们已经轮回很久了,如果佛还坐在这里不动,“众生要请我,我才来讲法”,那佛的悲心就不够彻底。尤其是末世的众生,根机很迟钝,业障深重,佛不用人请,自己主动而说,这才体现了佛的大悲心。

  “解脱禅定,甚难可得”,我们想靠自己修禅定,自力解脱很难。

  《大集经》说: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

  在末法时代,靠自力修行解脱的人很少很少,虽然修行的人多,但成就的人少,这是讲自力修行。“佛以大悲,出此一门”,佛的大悲心一出,来讲述净土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所以不用人请。佛一出世,主动地宣说念佛一法,即横截众生生死。

  《无量寿经》言“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讲的就是活生生的救度之法。

  “横截五恶道”,“五恶道”实际上指的是六道。六道在有些经典里翻译的是五道,少了一个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道在其他道,比如天道、人道里都有,所以有时候就不单独列出来了,如果单独列出来就是六道。

  “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净土法门就是横截生死,我们在生死里面轮回流浪,打转出不来。佛就横截生死,一刀就把生死截断了。“横截生死流”“横超断四流”,这都是善导大师的话。

  “共发金刚志,横超断四流”,我们要共发往生心,要超越四流,也就是凡夫轮回的业力。怎么超越?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横截了,生死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法门叫“急救众生”,当下得救,乃至一念,即得往生。

  莲池大师有一段话,也能体现佛的大悲心:现前众生,乐著生死,不求出离,自能发起佛之大悲,说此经故。

  “现前众生”,我们在座的众生,包括舍利弗,以及当时在场的人。“乐著生死”,喜欢生死。众生生生死死无穷尽,人死的时候,一家人在那里痛哭流涕,“舍不得你走”。我们在生死面前,有贪瞋痴的情感,有执著心。“乐著生死”,喜欢在生死里面纠缠,不想解脱。通常人死的时候,都不会说:“你走吧,你去吧”,都是想尽办法要救他的命。

  我们喜欢生死,喜欢家亲眷属,喜欢情感,喜欢执著,喜欢世间的一切。有钱的放不下钱,有名的放不下名,放不下身,放不下心,放不下我们这个世界。佛告诉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那里黄金为地,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我们还不想往生,这叫“乐著生死”。我们还喜欢这个世间,即使别人告诉我们求往生好,我们还是觉得这个世界好,“那里再好,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我现在及时行乐,这个世界很好”,这叫乐著生死,不思解脱。

  因为众生不思解脱,不求出离,才能够激发佛的大悲心。众生越不想解脱,佛的大悲心就越能激发出来。就像小孩越不想读书,父母亲就越关心他,逼着他读书。如果小孩很听话,父母反而放心了。众生越不想解脱,佛越会主动宣说这个不可思议的解脱之法。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智随18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