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对于净土宗来说,我们跟这个菩提心的内涵,有相同的地方,有方便的地方。比如,昙鸾大师对发菩提心有一个诠释,菩提心就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就是愿度众生心,愿度众生心就是摄受众生往生佛净土之心。于是,第三句就把通途的菩提心跟净土法门挂上了钩了。

  善导大师在注解菩提心的时候,《观经》的九品往生,上品下生就是由于他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唯发无上道心。他是发菩提心,以发心的功德回向,他能得到上品下生。于是,怎么理解但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怎么发?

  善导大师给我们指出了一个下手之处:你从观照娑婆世界的苦开始,唯发一念厌苦,厌娑婆世界的苦,乐生极乐世界的净土,到极乐世界快速圆满菩萨大悲愿行,再回到生死苦海普度众生。能从厌苦欣净,证无生法忍,再回来度众生,满足这几个条件,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蕅益大师所谈到的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就是真实不虚了。

  这里从感应之道来看,阿弥陀佛从发愿到圆成他大愿的过程,都是他菩提心的展开,乃至于六字洪名,也是他菩提心的结晶。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心。我们念佛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度众生。如果你没有这个内涵,你念佛是求人天福报,那你肯定不能往生。

  那么,发了菩提心,就会由菩提心愿引导他的修行。这里谈修诸功德,说明阿弥陀佛的大愿也是圆摄一切法门。诸多的功德,也就包括着戒定慧,三学,包含着六度,包含着十大愿王,包含着净业三福,包含这些内容在里面。

  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这一愿其实所被的根机不低。我们看一些祖师大德们,大概符合这个条件。

  蕅益大师一出家,自己发了四十八愿,那四十八愿就是他菩提心的表示。修诸功德,每个祖师有每个祖师不同的特点。比如慧远大师,他以护法作为他修诸功德的内容,只要天竺国、西域来了三藏法师,赶紧请他翻译这个经典、那个经典,对各宗各派都是护持。

  善导大师是以造佛像(龙门大佛卢舍那佛,是善导大师监制的)、写经、画净土变,作为他修诸功德的内容。

  永明延寿大师就更是修行诸多的功德了,修行一百零八佛事,万善同归庄严净土。印光大师,他也不是光念佛什么都不管的,他原来在法雨寺,在闭关状态的时候,都很关注外面的情况。

  只要高鹤年一去,他就要问外面的情况怎么样。尤其哪个地方有灾了,赶紧去赈灾;哪个地方经书不够,他就成立弘化社,那么多的经书都是他老人家校对、排版出来的;信众那么多信,他每天回信回到晚上深夜。这些都是修诸功德的内容,这不是随便说说,什么都不干的。

  所以,我们说净土法门,整个的佛法,你要被社会所承认,还是要做些功德事,包括建寺院、修行、造佛像,让大家来顶礼,种善根,有机缘也需要做一做。这是修诸功德。

  修诸功德,要回归到净土,要以至诚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保任一件事,这个事很重要,就是临终接引。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这对于我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要知道,临命终时,生死关头,如果靠自力修行,自己修行的功夫很难得力,甚至整个的就被业力牵着走。一生没有修行,造业的众生权且不论,就是那些很有修行的人,道心很坚固的人,如果临命终时,他的烦恼习气还没有完全除尽,仍然要随他的业力牵引去轮回

  所以,我们看那些转生的大修行人,五祖寺戒禅师转生为苏东坡,海印信长老转生为朱防御家的女儿,下天竺寺的严首座转生为王十朋,王十朋也就是考取了状元。

  所以你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在民间有一个说法,说谁家要求儿子,他们就会告诉一个秘诀,你就到各个寺院去,去供养那些老和尚。如果这些老和尚对你不感兴趣,也就算了。如果你对他很恭敬,给了丰厚的供养,你们关系很亲密,你要加强、加固,那这个老和尚就会到你家来投生,一般来说是屡试不爽。为什么?

  这些老禅师们,如果他不往生净土,他肯定有后有。有后有,他接受了大施主的供养,一般又有感恩之心。这一感恩,不就过去了吗?海印信,这是一个大修行人,为什么到朱防御家?朱防御就是他的大护法。

  朱防御的夫人生产的时候,就明显地看到海印信进了房子里面,生下的是一个女婴,这个事情,当时全杭州的人都知道,传得沸沸扬扬。圆照本禅师还特意去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

  到满月的时候,圆照本禅师就到朱防御家去看这个小女孩。朱防御的夫人把小女婴抱出来,这个小女婴一看圆照本禅师就微笑,就笑起来了。

  圆照本禅师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就对她说了句话,说:“海印信长老,你错了啊!”就说你走错路了,错了啊!这个当头一棒,这个小女婴“哇”地哭了一声,就断气了,这一断气,又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永明延寿大师要作《禅净四料简》?那真是“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所以,知道在生死关头靠自力很难脱离三界,我们才知道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临终接引是何等的重要。

  这一愿发得是非常慈悲,也非常周到。如果没有临终接引,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地方,在西面,但地方很远,有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其实你就指出了方向,要我们自己去,我们也很麻烦。

  我们的神识一离开身体,到哪去呀?飘飘荡荡,那滑到中阴身阶段,还能作主宰吗?这生死关头,为什么难以把控?就是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了,前六识都进入死亡的过程了。为什么临终的人,就是家亲眷属在他的面前,他都认不出来?能认出来是第六识的辨识能力,辨识能力消失了,虽然消失了,但神识还没有最后离体。

  第六识原来在掌控局面的时候,就等于有一个国王在掌控局面,天下比较有秩序,结果忽然国王不在了,乱臣贼子就开始起来作乱了。这类似于无量劫的业力种子翻卷起来了,控制不了了。那就随哪个业,当下你的心最重,就跟着去。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为什么轮回不休啊?就是没有他力的接引。

  第十九愿在告诉我们,有临终接引,我们就放心了,就不会有中阴身。是阿弥陀佛拿着莲台,有时是观音势至拿着莲台过来。

  然后,念佛人的神识,因为阿弥陀佛现前就放光,或者手上放光,或者眉间放光,这个光就有摄取之力,摄取这个行人的神识到了莲台里面,莲台闭合,一闭合,弹指间、一念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进了这个莲台里面,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