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上生的往生条件

大安法师微课堂:上品上生的往生条件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散善义》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我们来看这一段。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这是《观经》的两个当机者。佛特别为韦提希宣说的,然而,阿难为什么也要告他呢?要让他传承这个法门,而且阿难还要到耆阇崛山一会,去复讲这个在王宫一会说的内容。这个观经是一经两会,一会是释迦牟尼佛在王宫为韦提希宣说,为韦提希宣说完了以后,又足步虚空,从虚空回到耆阇崛山,由阿难当着佛的面,又向耆阇崛山的四众弟子,尤其是比丘,大比丘,又重新把这个《观经》宣说了一遍。所以是这两个当机众。这就叫总明告命。

  上品上生者,这是辨定他往生的位格。这往生的位格是什么呢?我们昨天讲过,这是指大乘上善凡夫人,是这样的位格,不是圣人,是凡夫,只是他是大乘种性的上善凡夫。

  若有众生,这是举能信之人,如果能信这个净土法门,这就是有缘的人。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就是他有求往生的心。那么,这种人应该要发三种心。这发心多少,发三种心,即便往生,就得到往生的利益,现生得不退,即便往生。

  我们具体看这三心,这三心,大家要注意啊!这三心,不仅仅是上品上生的人的三心,这三种心是通九品的,哪一品往生,都要具足这三心。所以,他对我们往生就非常重要。这三心,是感通弥陀大悲愿海的必要条件。所以,这就辨定这三心以为往生之正因,这往生之正因,不仅上品上生章,而且通九品,同时也通前面的定善十三观,通前通后。

  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这里顺应着散善根机的众生,来显发念佛法门的利益。佛的种种善巧方便的秘密,我们难以了解,但这个念佛法门的奥妙,怎么才能去往生,凡夫都问不出来,问不到那个点上。就像韦提希夫人,他只是问“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实际上没有问到那个点上。所以,佛在这里很慈悲,他自己自问自答。“何等为三”,他这样自问。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这就是自己回答。如果不是佛这样说,我们怎么能问得出来呢?你看佛都很慈悲。

  那么,对这个三心的诠释,我们看到很多《观经》的著述,唯有善导大师对这个三心寄予了非常充分的关注和非常深入的讨论。真是善导大师慈悲之极,和盘托出,称佛本怀,把三心的本质内涵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不去讨论《四帖疏》善导大师对三心的诠释的话,可以说,我们很多念佛行人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三心是怎么回事,而它却是决定往生的必要前提,对这三心,我们掉以轻心的话,就呜呼哀哉了。

  好。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至诚心。我念一段。

  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也特别谈到这一点。第十八愿,虽然说十念能够往生,但是他有一个前提,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看这个,十声念佛好念,但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这种心理背景,却不是很容易的。它里面的至心也就是至诚心,也提出这么一个前提啊!然而我们这些众生,还真的在这一点很难过关。至诚心啊!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那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

  我可以先跟大家讲一个公案,这是出自中国的一部很奇特的一本书《列子》。它里面讲了一个什么公案呢?商丘开信伪。商丘开这个人,相信不真实的东西的结果。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很高贵的家族,叫范氏家族,范子华。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信,权倾一时。然而他作为一个高贵的家族,他也有养士之风,有些食客。当时有两个他的上客,一个叫禾生,一个叫子伯,他们出外办事的时候,来到一个乡村,就住在一个农民家里,这个农民就叫商丘开。住在那里时候,他们两个人就在屋子里面谈他的主人,就是范子华的权势。他们正在讲的时候,这个商丘开躲在外面的墙根偷听。两个人就说这个子华的名望和权势,能够使存者亡,亡者存,富者贫,贫者富,他有这个能力。想要你死,你就得死,你活得不顺利的,他看中了,马上就是高官厚禄。使富裕的人能够贫穷,使贫穷的人能够富裕。说子华的权势有这种能耐。这个商丘开在外面听了,他心里就“咚咚咚”相信了。你看看,他一生都饥寒交迫,突然还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想到,他要投奔他。他能使贫者富嘛,我就想富嘛。所以他把那一点小小的田地卖掉了,还借了钱,就投奔到子华这儿来了。子华那些食客、养士都是贵族家庭的子弟,他一去,年老力弱,长相又黑黑的,衣服褴褛,大家都瞧不起他,甚至跟他开玩笑,就是嘲弄他,奚落他。有一天,这些食客就去春游,正好有一个高台,很高的台,其中有个人给他设了一个圈套,说谁能从这高台上跳下去,就能够赏他一百两金子,那么高的、几十米高的东西,谁敢跳啊!但是旁边人就捉弄他,故意说“我跳我跳”,都想得一百两金子,实际上谁也不跳。这个商丘开也就信以为真,他老老实实说:“有一百金子,那我来跳!”大家就说:“好好好,我们就把这个机会让给你了。”他真的就从高台上往下跳,这一跳,他就像小鸟一样的落地,没有任何的损伤,身体没有任何损伤。这种事情,大家开始以为是偶然的,也就没有太在意。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又戏弄他,就走在一条河旁边,河岸上,大家就说:“河对岸有个山洞,那个山洞里面有宝珠。”实际上没有的事,大家开玩笑,旁边人说:“哎呀,那我去我去。”这个商丘开,他扑通一下,他先去,他真的就游过去了,游过去,还真的游过来,还真有宝珠带回来了,这是第二桩事情。大家这时候就觉得奇怪,大家都知道那里是不是有山洞,山洞里面有什么东西,大家都是觉得没有的事,还真的他找到了,这第二桩事情。第三桩事情,忽然有一天,子华家里起火了,那里有很多仓库,有很多财产,这时候子华就跟这些食客说,谁能够从火里面把那些财物救出来,这个财物就赏给他。谁也不敢去,烈火熊熊,但是这个商丘开听说里面有金银财宝,而且能够赏给他,他自己就冲进火海,冲进火海,来来去去几趟,运了不少东西出来,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个事情一来,这些食客赶紧就对他鞠躬作揖,甚至给他下跪,说:“你原来是有道之人,你原来还装得什么都不懂,你能不能给我传道啊?”说他是有道之人,这一说呢,这个商丘开他就说了,他也很老实的一个人,一个农民嘛,他说:“我没有道啊,我甚至我当时的心是怎么状态,我也不知道啊!”一概不知道,但是,他倒是说:“我就是由于听了两位上客说,子华主人有这样的权势,我就很相信,很相信,来了之后,我就唯恐自己的诚心不到那个位上,我的行为不及那个至诚的程度,所以碰到任何事情,我都没有想到他是什么东西,都是没有利害相关的这样的心,只是一心一意真诚而已,所以才是这个结果,今天我听你们说,原来跳高台是会伤害生命的,水也会淹死人的,哎呀,我这一听才害怕了,水火无情,这哪能开玩笑啊!”他现在是害怕了,他当时只是唯恐自己的真诚心不够而已,一心一意去做这桩事情。这一说,这些食客就明白道理了。以后这些人,那些很傲慢的人,见到一个哪怕是农夫、清洁工,都不敢轻慢,赶紧下车,要作揖的。

  这桩事情被宰我,就是孔子的学生听到了,他就问孔子,把这桩事情向孔子作汇报,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孔子有一段话,是非常的精辟,这只有圣人才能够概述的出来。孔子就对宰我说,他说:“你知道不知道啊,这个至诚之人啊”,就是诚到了极点之人,“他就可以感物,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在六合之内没有违逆的事情,都能够动天地,感鬼神,何况一点水火的危险,怎么会伤害他呢?”进一步,孔子说:“商丘开信伪,他相信的是一个不真实的东西,然而相信的不真的东西还反而出现了,没有违逆他的心意。”这就妙了,相信不真实的东西,都出现了那个东西,那么现在,孔子说:“现在你向我求学,你我之间都是真诚的,是双方面真诚的,哪能不成功呢?”商丘开还是单方面的诚心,他都能出现这个结果。

  从中我们来体会,为什么净土法门需要至诚心。因为阿弥陀佛在不可思议无量劫以前,用五大劫的时间,从他的真诚心里面发出了四十八大愿,又无央数劫用他的真实心来圆满这个大愿,成佛之后,又用他的真诚心,揭开了广度众生的序幕。阿弥陀佛对境已经很真诚了,现在就看我们是不是真诚了。阿弥陀佛真诚地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真诚求往生的心,这两个诚心一对应,就像磁场吸针一样的,任运的吸摄过去,哪能不往生呢?二诚相感!

  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真诚心,现在问题就是,我们常常是虚假的心。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是要解决我们凡夫众生这种虚伪心的问题,就特别提出至诚心。

  这里就阐明,我们这些念佛的人,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一切解行,我们用真诚心去理解、接纳阿弥陀佛的信愿。这是属于“解”的范围,“解”就是信愿的范围。他的信愿,是从真实心里面生出来的,由这个真实心产生信愿,由信愿导致他的行为,他去念佛——正行,他去修净业三福——助行,这些都是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的。然而,这一点却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我们看到儒家的典籍《中庸》,它用很多篇幅探讨“诚”的问题。为什么儒道释三家圣人总是谈“诚”的问题?这也是下了一副药方,是说明我们中国,震旦国人,有一种国民性,是不真诚。

  在我们古代,这个菩萨戒,当时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真谛三藏曾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来,然而这个律藏一搬到船上,船就下沉,当时真谛三藏就把船上所有的东西全部抛掉,然后这个船还在下沉,最后直到把这个律藏搬到岸上,船才浮起来。浮起来之后,真谛三藏感慨了一句,说:“菩萨律藏跟东土是这样的无缘”。

  还有,当时天竺国来的三藏法师,叫昙摩谶,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我们有一位比丘,叫法进,他就向昙摩谶三藏去求菩萨戒,当时昙摩谶三藏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说:“东土还有菩萨戒的根机吗?”说这个国家的人,性多狡诈,又无刚节。所以就不跟他去谈菩萨戒问题。这位法进比丘还是很争口气,为中国人争口气。他就带着大惭愧心、大忏悔心,自己去求,求弥勒菩萨,这样每天忏悔,每天求,求了三年,他真的感到了菩萨戒,弥勒菩萨给他授菩萨戒。当他受完之后,再去见昙摩谶的时候,昙摩谶一看到他的样子,马上站起来了,说:“哎呀,你已经感到了菩萨戒了。”所以,昙摩谶才开始接受了翻译菩萨戒译本的请求。

  从这两点来看,说明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内在的狡诈的心,这种狡诈心,可能在世间法用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能够得点世间的东西。然而用在修道上,那就是灾难了,他得不到一点利益,尤其在净土法门,念佛方面,他就不能感通弥陀的大悲愿力,往生不了。

  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非常苦口婆心地说,警诫。不能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有很多虚假的人,外面装着他很持戒,很精进,很修行,很大德的样子,相状表演出来,里面却是虚假的,来表演给别人看,无非是名闻利养啊!在儒家有这样一句话,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就是这样的,里外不一致。里面充满着贪欲的心,瞋恨的心,邪行,虚伪。他里面奸诈百端,充满机心,来欺骗世人,这种机心用的之巧,之出人意料之外,那真的是,你眨个眼睛都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他有这么厉害。这样的一种虚假的熏习,已经成了他的第二天性了,没有办法改变了。有很多人,张口就是骗人,就是说假话,说得比真的还真。就好像现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那真的,他做一个假鸡蛋、皮蛋,那做得真是很像,比真的还真。他有这么高的聪明才智,怎么不去干正当的东西,他把这个都用在这上面去了。

  由他虚假的心所作出的行为,就有毒害。带着这样一个虚假的心,他身口意三业也行善,他也做慈善事业,什么他也做,但是里面是杂毒之善,就是充满着他的贪瞋痴三毒烦恼的所谓的善事。这个东西都是虚假之心。就好像有些企业,给人家孤儿院捐一万块钱、两万块钱,然后让孤儿跟他照相,照片在报纸上公布,这些孤儿院还成了他进行企业形象的一个工具手段,这都是虚假之行,玩这些手段,不是从真诚心里面真的为对方着想的善心,都是欺世盗名。

  所以,这就不是真实的善行。如果以这样的心,来行持净土法门,你就是纵然日夜十二个时辰,如救头然去修行,总的都叫杂毒之善。再把这个杂毒的善行,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何以故呢?因为阿弥陀佛在做法藏菩萨的因地当中,他所发的愿,他所修的菩萨万行,他在无量劫的全过程当中,乃至在一刹那、一念当中,他所修的身口意三业,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法藏菩萨所作为的,他所施设的,他所安立的,他所救度的,都是真实的。真实要跟真实对应啊!真实和虚假,就是两层皮呀!你以虚假的心,去回向求生真实的净土,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非常严峻地提出这个问题。

  那么进一步,真实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自利的角度来谈真实,一种是从利他的层面去谈真实。

  自利真实,我们来看看。作为净土行人来说,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心是不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那么,真实心里面,体现在身口意三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可能是不大容易了。

  比如身业,如果真实的求往生的人。我们常常看到同修,让他念念佛,让他诵诵经,“哎呀,我很忙呀,我忙得不得了啊,我没有时间啊,就是十念法也没有时间啊!”你说,他的身业全都倒向了世间的事情。就像《无量寿经》所说的,在这剧苦之中,共争不急之务。你的身业都在这世间的五欲六尘里面去做,那么就从你的身业来看,你的重心倒向了这边,你说你厌离娑婆,你不是真实的。

  如果真的真实,就像《无量寿经》讲的,那是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把世间的志向全都捐弃,就像虚空一样的,不立。然后,一心一意求至道至德,去念佛求往生。这样的净业,虽然一世精进勤苦,然而在无量劫轮转的广阔时空里面,它就象须臾间,一瞬间一样。你在一瞬间,你就是一百年、七八十年的时间,你面对无量劫的轮转,是不是一弹指间,须臾间啊?你须臾间的精进勤苦,能够后生无量寿国,那是快乐无有极呀!那是沾了个大便宜呀!

  然而,我们就是在这个须臾间的分段生死当中,都是放不下,一天到晚忙着很多世间的事情。这就不是在真实心里面来制舍,轻慢厌舍三界六道轮回的依正二报。

  那么,口业,也要在真实心里面来厌离、来制舍这样的三界六道,这浊恶痛苦的世界。如果口业天天津津乐道,哎呀,最近出了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呀,又有什么好吃的,又有什么流行色啊什么的,你这个口业,你就没有真实的厌离了。

  意业,要在真实心里面去思惟、观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你这种欣喜之心,要欢喜踊跃,一提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手舞足蹈的心,这时候才是真实的。厌离和欣求,是一体两面的。有时候从厌离下手,产生欣求,有时候从欣求下手,自然产生了厌离。但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忽然检查得了一个重病,癌症,这时候他想到:“哎呀,我要赶紧念佛啊!求往生。”如果后来再复查,癌症没有了,误诊了,“哎,那算了算了,我还得要干我的事业。”你说说,这是不是很多人的一种状态。所以真实心难呐!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易往”,容易往生,但结局是“而无人”啊!当佛说出这句话,我想佛的心是很酸痛的。“无人”是什么,没有真实厌离欣求的人啊!他都在那里玩手段,搞虚假的东西。

  所以,对我们身口意三业,不善的东西,也得真实心里面去舍去它。对身口意三业,善的东西,必须在真实心里面去作它。不管是在我们家里,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还是在公众场合,都要真实。不能在大众场合,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回到自己寮房里面,回到自已家里,反正别人看不到,睡大觉,迷迷懵懵。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然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这是很多人的情况,他自己一个人在的时候,就胡作非为,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然后见到君子在,他就掩盖下来,然后说自己我有什么优点呀,把自己好的一面说出来,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然后,他的那些阴暗面,他就把它覆藏覆藏,这都是不真实的。

  所以,要真实心去作,才能够有至诚心。

  现在我们来看深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我们来看,对深心的理解。这段是非常重要的。

  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有深刻的信心这样的心。这种心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对自己凡夫的严峻解剖,第二是对阿弥陀佛的一种观照。这两者是互为表里的。

  那么,第一,是从我们人性负面的观照。决定深信,这种深信不是一般的,有决定、肯定,彻到了他的本质。深信什么,深信我们这一期的生命,我们自身,他不是讲自心,是身,就是我们的业报身。业报身相配合的,是我们虚妄的八识的心,就是这一期的身心结构,当下是罪恶生死凡夫。

  大家看到这一点,是不是像当头一棒?

  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平时天天贡高我慢,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我们似乎很难跟自己说:“我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然而,善导大师他却是给自己认定,自己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

  对这一点,我本人原来看《观经四帖疏》,我也看过好几遍,看这两段也都没有什么感觉,入不到心里去,好象讲罪恶生死凡夫都是讲别人的事情,大概我不是,我是例外。

  我是在一九九九年,大家都在讲世界末日的时候,我就第一次去做十天百万佛号的这样的闭关活动,我通过那个十天,实际上是念了十二天,那种艰苦卓绝的搏斗,才对这两句话有深刻的认识。我出来以后,有一位沙弥问我,他说:“你这次闭关有什么收获?”我说:“这次闭关使我相信了善导大师的两句话,就是这两段文字,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悟。”通过那个佛号的持念,透过六字洪名的光束到我的内心,我观照我的念头,那就是可以用罪恶两个字来表达。《地藏菩萨本愿经》讲的,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真实不虚。我们每个念头都是充满着贪瞋痴慢疑,没有一念的清静,要么就进入无记的状态。你在里面想找几念很慈悲的,很平等的,很清静的念头,很难!我们的念头就是罪恶,所以我们的果报就是生死轮回。所以他总体的结论就是凡夫。我才通过念佛,知道了这个罪恶生死凡夫可以套到自己头上。

  那么,这样的一个罪恶生死凡夫在无量劫以来,他也曾经想出离轮回的苦难,也去修行。然而,其结果是常没常流转。在轮转的过程当中,三恶道就没下去了,三善道可以伸点头出来喘息一下。然而,沉没下去的时间长,伸出头的时间短。所以,流转不休,无有出离之缘。这是非常悲痛的。出离生死轮回,靠我们的力量,靠我们这个罪恶的念头,这样道心道力脆弱的状态,你怎么从烦恼的沼泽地出来?你在那里挣扎,越挣扎陷的越深。对那个妄想杂念,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的是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缘就很重要啊!我们虽然有佛性,虽然有佛的种子,但无量劫以来,我们遇不到这个强缘,没有这个缘,我们就出离不了轮回苦海,所以要理解“无有出离之缘”。那么,这个无有出离之缘,落实到什么地方呢?是落实到第二个深信。决定深信,原来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他观察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靠自己的力量,以罪恶生死凡夫的位格,是出离不了六道轮回的。他才来帮我们的忙,他才建立四十八大愿,他才由四十八大愿肇建了西方极乐世界,他才由四十八大愿凝聚了这六字洪名,就以这六字洪名作为救度我们的缘,强缘,不是一般的缘,来慈悲的、紧紧的摄受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我们要相信弥陀的大悲愿力,能够救度我们,这个强缘,决定不虚。所以没有一丝毫的怀疑,没有一丝毫的忧虑。然后,全身心靠倒,乘托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绝对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时,我甚至出现过这个意想。就好像我们掉在了一个悬崖峭壁的最底层,想爬上来,然而那个峭壁非常光滑,你怎么爬都会滑下来。在自己爬不上来的时候,他开始一定会想自己怎么爬,没有工具,没有一切,没有呼唤的东西。在绝望的时候,爬不上去,就在那里等死。这时候,他就换了个念头,试图寻找一种他力的救度。这个念头一出来,意外的发现,也是决定的发现,原来有个云梯就在自己的手边,你这时候攀上云梯,就从峡谷就到了山顶,妙高峰顶。那么,这个云梯是阿弥陀佛早已为我们准备的,早已在我们的旁边,只是原来没有相信,看不到,现在一念的寻找、相信,马上现前了,你抓住它,就出来了。这时候,就是我们苦难众生求救的愿望和阿弥陀佛早已成就的救度我们的大悲愿力的一种互动,一种交感。这种交感,就能奏响生命的凯旋曲——南无阿弥陀佛!

  要有这两种决定相信!尤其是第一种。你没有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他总是认为自己不错,我可以马上修行,可以断烦恼,可以证佛性,目空一切,气吞四海。这种心,他不会想到、会相信阿弥陀佛,他也不会去寻找阿弥陀佛。所以,要有自知之明。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骄慢的人,难以相信净土法门,唯有我们谦卑下来,知道自己不行,知道罪恶生死凡夫,一文不值。这时候,我们才会去寻找全身心“南无”的对象。

  所以,这两种深信,就是善导大师建立信心的核心内容,也是一切凡夫众生建立信心的核心内容。

  我们建立这个之后,就得进一步的深信,这里深信的内容很多了。要深信《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十方恒河沙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证明净土往生一法的真实不虚,证明一切凡夫决定往生的这一点,决定不虚。然后,我们凡夫深信,深信什么?要从仰信开始。因为净土法门救度众生的不可思议的力用,这是佛地果觉的事情。凡夫的智慧短浅,不能完全了解,所以我们就得要从相信佛格开始,去建立信心。这叫就人立信。就人立信是什么?佛是满足大悲人,佛不会说一句假话。佛来到这世间,唯一的一桩大事因缘,就是救度我们这些子女们脱离轮回的苦难。而且佛是一切种智之人,他了解一切。所以,要相信佛所说的经典不会贻误我们这些众生。那么,除佛之外,这些菩萨们,乃至大修行们,他们烦恼还没有断,他还在因地,他还不是果觉,所以这些凡夫的大修行人和二乘、菩萨的圣人,纵然靠他的智慧来测量佛的由他的大慈悲心流现的教义之海,他也不能够去理解。所以,我们要唯一相信佛的话,不要相信菩萨的话作为指南。提出这么一个原则。

  然后,对一个念佛行人,他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听话!这很重要。你不要老是琢磨要辩论,听话就是听佛的话,而且是听到什么程度?不顾一切,不顾生命,决定依教奉行。佛让我们舍去的,我们就舍去,佛让我们行持的,我们就行。比如,佛让我们持名念佛,我们就老实持名念佛,佛指一个方向要我们去,我们就老老实实去。不要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去那边,你为什么要让我去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我不去东方琉璃世界,为什么我不可以往生兜率内院,为什么你让我持名念佛,我观想念佛行不行?总是来很多东西,这就不听话。这个就叫随顺佛的教诲,随顺佛的悲心,随顺佛的大愿,这才叫真佛弟子,真正的念佛的行人。

  然后在这里,善导大师特别谈到,只要是佛说的,他就是正教。就是他能诠表的,是无上正真之道,是正义,离开了二边的中道了义,是正行,能够使我们到达菩提觉岸的正确的行持,是正解,是从般若智慧里产生的解,是正业,是正智。所以,佛的语言都是正确的,这就圣言量。那么,菩萨以下的这些,我们要注意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善导大师在这里有个非常强调的说法。若佛所说的,都是了义。“了”是明了的意思,就是佛所说的教育,是明了法界事理、因果、性相的教育。那么,菩萨等说,包括声闻缘觉,这世间的修行人、法师所说,这都叫不了义教,不了教。所以,要依了教,不要依不了教。应知,特别加两个应知。

  那么,进一步的用四重的破立,谈怎么不要依世间的话。比如有很多人就来破了,有人就引很多的经论来证明,说一切罪恶凡夫哪能那么容易往生?你不消业哪能往生?你不修禅定哪能往生?你不广修善行哪能往生?还引经据典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你得要告诉他。虽然他引了这么些,你得告诉他:“你这些所引的语言,说不能往生,我决定不受你所破,为什么呢?我也不是不相信你说的这些经论,但是,佛是说其他的经典,叫做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他是说其他的意思,不是说《观经》、《阿弥陀经》讲往生的这桩事情。现在,我是一心依靠佛的教诲,在五浊恶世,念佛求往生,决定奉行。你纵然有很多理由来证明不能往生,但其结果是,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这是第一重不受他破。

  第二重不受他破,就是一些决定信相,我们有没有决定信心之相。如果一般的修行人这么说,我们可能还能挡得住。如果是个大修行人,甚至是个圣者呢?比如说,十信位菩萨、十行位菩萨、十回向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或一个或多个,乃至遍十方世界的圣人,都引经论来证明凡夫众生不可能生到实报庄严土,怎么办?这时候,也不能起一念怀疑之心,也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为什么有这种决定呢?由于佛语,佛的教诲是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他们这些地前的菩萨所破坏。

  第三重,就更高的圣人了。初地以上,十地以来,或一或多,乃至遍满十方世界异口同音,说释迦牟尼佛讲的念佛往生弥陀净土,这个都是虚妄的,没有这回事。那么,我们闻到了这些话,也不生一念怀疑之心,唯增长成就上上信心。上上信心,就是这个信心是从智慧里面出来的,般若智慧是为上,智慧里面的智慧产生的信心,就叫上上信心。

  甚至更进一步的,纵然有很多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世界,来说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是虚妄的,没有这回事,罪恶凡夫哪能往生到报土呢?碰到这个,你也不要生一念怀疑退转的心。你看,这些都要经过考验,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很多人经不起考验。别说是十地菩萨、化佛、报佛,就是一般所谓有点知名度的,无论是出家在家的大德说一说,他都退心了。

  我上次就听说有一个教禅定的说:“你们这些念佛人怎么这么愚痴啊,没有禅定功夫,哪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呀?要两条腿走路才去得了,你没有禅定,就是一条腿。”这些念佛人一听,很有道理啊!“哗啦哗啦”都去修禅定去了。还有些持咒的,说:“你们这些人要持咒,你为什么念佛念不下去,就是业障重,先持多少多少咒,消了业障,才能念佛,才有作用。”他也听的很有道理,就赶紧去持咒了。很多人是经不起考验,说明他的信心没有根。

  所以,善导大师也知道众生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在这里不断层层递进的说。彻悟大师在这个经文进一步说,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前,说:“我原来说的是方便法门,现在我有更殊胜的法门传给你,你可以放弃,我传你更殊胜的法门。”这怎么办?这种考验就更严峻了。这时候,你还要向释迦牟尼佛顶礼,说:“我原来已经听从你老人家的话,念佛求生净土,我不敢改变我的初衷。”就是佛现前,你都不改变自己的净土信仰,这才说你有决定信相。这叫就人立信。

  十方诸佛为什么要伸出广长舌相来证明这个事情,他实际就是怕我们凡夫众生不相信释迦牟尼佛一佛所说,所以同一悲心、同一时刻,各个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大家知道,这个瑞相可是了不得的证明。佛陀在世,常常跟外道在辩论的时候,包括外道在对佛所说的话进行讥讽,比如说,你对圣人,对阿罗汉、辟支佛、佛陀布施一顿饭,就能到天上多少多少世,做转轮圣王多少多少世。如果说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些外道常常就讥讽,说你们看看,你还是一个王子出家,就为了这么一顿饭,就打妄语,好象就是骗人似的。当说这句话的时候,佛也不跟他讲道理,就会把他的舌头伸出来,舌头伸出来就覆盖面部到发髻。这个面相一出来,这些外道婆罗门他就没话可说,他就相信了。佛这时候会反问,你的典籍里面记载,有这种瑞相的人会讲一句假话吗?这一问,他就没话可说了。因为从婆罗门教的经典当中记载,一个人如果三世没有讲过一句假话,他的舌头可以舔到鼻尖。现在佛不仅舔到鼻尖,整个面部都覆盖了,那就不知道多少世没有讲过一句假话,三大阿僧祗劫没有讲过一句假话。那你看十方诸佛这时候证明净土法门,不是覆盖到发髻了,而是覆盖三千大千世界,这种证明了不得,那是尘沙劫又尘沙劫没有说过一句假话的佛,来证明念佛法门真实不虚。你看看,十方诸佛对我们这些疑根深重的众生慈悲到这个程度。

  所以,当我们看到《无量寿经》,看到《阿弥陀经》,讲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我们真的要感激涕零,这说明我们怀疑心太重。末法众生,信心智慧是非常缺乏的,人有信慧难。但这一点必须突破,不突破,就是净土法门的门外汉。

  这些诸佛,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来证明一桩什么事情呢?说汝等众生,你们这些众生,都应该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净土往生一法,所赞叹的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功德,所证明的名号功德。那么,证明什么呢?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十方诸佛来证明这桩事情。一切凡夫,包括我们这些众生,甚至包括蜎飞蠕动的动物,都可以这样。不问罪福多少,不是说你的罪孽有多重,你修的福报有多少,不问这个。也不问你念佛的时间是长还是短,这些也不问。这两句话就是说,他不是谈功夫问题,也不是谈你的福德智慧问题,他只是谈你的信愿持名。你有信心,然后,你从现在开始,上尽百年,尽形寿,这是高限。低限,你就念一日,你只要念一昼夜,或七日七夜,你就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决定能往生。对这点,你不要有丝毫的怀疑。

  这一点,确有圣言量的依据。在汉、吴两译里面,就谈到下品往生,斋戒清净,一心专念名号,十日十夜,一定往生。那么,讲到这个往生条件之后,下面还有一个经文,那就慈悲之极了。下至一日一夜,决定往生。如果十日十夜叫我们念,可能还是很大的考验。末法众生,色身都很陋劣的,可能十日十夜都顶不下来,但是一日一夜总能顶得下来吧?有很多人搓麻将就能够一日一夜在搓。所以我们就咬定一日一夜去念佛,阿弥陀佛给了我们承诺,决定往生。临命终时,他来接引。

  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所说,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所以,相信一佛,相信十方诸佛,我们虽然智慧不够,还不能完全了解净土法门的义理境界和佛陀的慈悲,现在我们连阿弥陀佛的慈悲都了解不了。所以,末法众生是不知恩、不报德的,他不了解他怎么知恩呢?所以,我们就要从相信佛格的慈悲和不讲妄语的这一点当中,产生仰信,这叫就人立信。

精彩推荐